APP下载

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4-06-12曹春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兴农校企电子商务

■曹春花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0)

在当前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正在全面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然要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当然是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数字农村的建设发展,电子商务都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电商领域提出了新举措并实施了“数商兴农”工程。因此,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新时代的需要,需加快构建和优化电子商务专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相关概念阐述内涵

(一)“数商兴农”的内涵

“数商兴农”是发展数字商务、振兴农业的简称,根据“商”与“农”互联互促的经济规律,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商务,全面提升农村商务领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快递物流与电商协同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的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与电子商务结合,引领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农产品众筹等农村电商新业态,打造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 年提出的,是为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教育机制,创新技术技能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构建“教师+师傅”的教育新资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共同搭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新型学习平台。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学徒教育相结合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受教育主体既是学生又是学徒,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授课,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

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着眼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响应“数商兴农”双向而行的上海方案,搭乘增加终端消费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适应技术进步、电商行业发展、校企深度融合的理念出发,通过师资共建、课程共建、教育资源库共建、共同管理和考评等方式,把学校内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与企业的岗位职责、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在校园里就获得了一些仿真度极高的职业能力,从学生发展到学徒,从学徒发展到准员工,再从准员工发展到员工,最终成为了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社会适应力很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形成数字化背景下的电商专业的知识体系

“数商兴农”视域下,电子商务人才应具有更复杂的更系统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掌握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先进感知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还需要掌握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社区团购、社交营销、预售商品、领养策划、个性化定制、农产品众筹等电商新业态的商业知识和运营模式,以及职业技能、人文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聚焦产学研商的融合,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有机整合电商相关知识,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 培养适应数字化经济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实操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融合,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电商专业的能力结构

为提升“数商兴农”视域下的电子商务人才的技能,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必须构建以学徒(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双场所工学交替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徒(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和校企双方的资源配置情况,将企业实践课程与企业岗位群轮训等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双场所教学内容和任务;突出专业技能的教学特色,教学实行岗位群轮训、岗位达标制度,每个岗位按照完整教学环节进行限时训练。比如在企业直播间,直播带货将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提升了电商直播技能,也熟悉了商业环境。

(三)学习者与工作者融为一体,培养数字化背景下电商专业的职业素养

“数商兴农”视域下,电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和科技助农的精神,能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学徒教育的结合,让学习者和工作者融为一体,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又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培养能策划、会运营的复合型电商人才所需的素质,包括写作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科学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要掌握专业过硬的本领、高超的技术,必须具备谦虚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尊重同行、虚心请教、互相切磋、潜心钻研,必须通过艰苦的劳动,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三、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本文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依托学校和云南帮扶助农企业的校企合作,通过研究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分析“数商兴农”视域下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现状,以期完善和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依据行业发展,筛选优质企业

农村电商是发展数字乡村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的的巨大引擎。电商企业都想紧跟时代脚步,在新一轮的电商发展中抢占先机,聚焦数字化农村的融合发展。在日新月异的职业教育变革中,学校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突破口,积极优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对接电子商务各大企业,根据企业综合实力、企业员工培训能力、企业合作意愿三大遴选企业标准,最终以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的农产品为切入口,优选出有意愿与学校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的帮扶企业,明确企业带教师傅数量,在学生大三的学习阶段,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共同培养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的高质量电商人才,以期达到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育人的效果。

(二)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培养人才一定要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把自身的岗位需求提供给学校,学校再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培养方案,而培养方案的好坏再通过企业的实践得到反馈,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电商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学习和发展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社区团购、社交营销、预售商品、领养策划、个性化定制、农产品众筹等农村电商新业态,聚焦商产校融合,积极探索“数商兴农”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细分新业态电商岗位,分解出电商岗位需求,梳理出需要培养电商人才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制订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现代学徒制具体的实施方案,探索构建“学生- 学徒- 准员工- 员工”四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帮扶助农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对接学徒制岗位,确定学徒制组织形式

帮扶助农电商企业有不同的岗位,比如,主播、直播运营助理、客服专员、短视频制作、视频拍摄与剪辑、短视频运营等电商新业态岗位群,这些岗位紧密相连又相互区别,虽属于一个岗位群,有相似之处,但每个岗位又需要垂直深耕、细分技能。为提升现代学徒的电商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岗前培训、轮岗实习、带岗实习、定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学徒制学习组织形式。岗前培训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联合传授,介绍企业文化、岗位情况、入职要求和相关课程培训;轮岗实习为提高学生对电商每一个具体岗位的认知和亲身体验,并能结合自己的性格、爱好给自己更清晰的定位,真正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帮助学生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之前就明确自身适合的实习岗位,缩短从学生到员工的距离,企业安排学生在主播、直播运营助理、客服专员、短视频制作与运营等不同岗位进行体验和轮换,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匹配的工作岗位;带岗实习由企业师傅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循序渐进地传授职业技能,一对多带岗实习,师傅定时对徒弟进行考核,师徒小组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定岗实习阶段,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亲身体验之后,深刻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密切合作,然后通过企业引导和学生自选,学生可以选择出更合适的岗位,开始自己的定岗实习,继续对所感兴趣的岗位进行深入学习。定岗实习过程中,明确每个学生的定岗实习岗位及岗位职责,由岗位负责人分配任务和考核机制,学校指导教师每周和学生线上线下及时沟通工作内容和情况。

(四)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责任

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各自职责,规范学生在企业的行为,学校指导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及时对实习内容、实习生活、思想、安全及时沟通,及时关心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企业与院校联合制定现代学徒制企业化管理办法,规范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发挥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双重教育与管理职能,打造符合电商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做好职业院校与电商企业在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精神衔接工作。

(五)优化考评机制,完善双主体育人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同时具备学生与学徒的身份,接受专业教师的培养,同时接受企业师傅的指导,课程评价也由专业教师和岗位师傅双主体共同组成;专业教师和岗位师傅负责对学生的实习环节进行指导,联合完成学生的考核和考评,校企双方对专业教师和岗位师傅的指导工作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经过岗前培训、轮岗实习、带岗实习、定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培训实习过程,学生自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出勤、听从指导、团结协作、工作态度、能力表现、知识运用、安全意识等方面都有一个评价,考核参照三个主体意见;最后学生形成阶段性的总结报告,上交给学校指导教师,统一汇总考评成绩。

四、上海科技技术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初步成果

(一)积累电商行业优质企业资源,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走访、考察和不同阶段的合作,根据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合作深入度、企业文化、企业的教育情怀、是否有培训体系、带教师傅团队几项标准,优胜劣汰,留下优质且合适的企业作为学校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进一步加深合作,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同时,专业以电商行业新形态企业岗位需求为教学依据,以新技术更新为学习热点,以打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无形壁垒为指向,以形成职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匹配、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为目标,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打造适合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混合式理实一体化的电商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联合编著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专业核心教材,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建设,满足“教学做测”一体化的教学需求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共建双导师教学团队,提升“双师”教学水平

为了培养“数商兴农”视域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教学团队也加强建设,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企业师傅擅长实操的优势,做好师资组合,组建兼具企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的教师团队,与合作企业共建教学团队,学校聘请优秀的企业讲师担任兼职教师,企业指派能工巧匠担任现代学徒制学徒的师傅,明确企业师傅的责任和待遇,也把企业师傅的教学任务纳入教学考核,提升整个“双师”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三)落实待遇激发人才成长,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作为企业学徒,学生在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在经过岗前培训、轮岗实习、带岗实习、定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培训学习,每个阶段都有成长和进步,职业能力也逐步提升,给企业提供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合作企业给学生实习工资、待遇、提成也随之提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提升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良性发展的闭环。学生在真实地商业环境中连续接触企业,得到了强化实践技能的机会,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企业实战的锤炼,校企双主体的共同育人,毕业就业时,学生已具备较强的电商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聚焦电商人才短缺问题,解决企业用人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农村电商市场对数字电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社区团购、社交营销、预售商品、领养策划、定个性化制、农产品众筹等农村电商运营人才缺口很大。现代学徒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以“数商兴农”人才需求为主线,搭建人才共育、标准制定、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实战养成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培养电商岗位需求的高质量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助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有才可用、人尽其用的双向共赢的局面。

五、总结与思考

“数商兴农”视域下,在数字经济时代,懂数字信息技术、会新型电商经营、能带动产业升级、满足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电商人才是商贸流通行业的急需人才,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添势赋能。现代学徒制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能推动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企业教育对接,努力培养出懂技术、会运营的高技能高素质电商人才。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受益, 为上海高职院校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思路。

猜你喜欢

兴农校企电子商务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电子商务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