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优化与创新探索
2024-06-12蔡宁黄宝玉
■蔡宁,黄宝玉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大,统一的教务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成长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变革,以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1]。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一)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建设、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教学计划应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
2.教学运行
教学运行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核等环节。教学运行要规范、高效,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建设
教学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课程质量和教材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5.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二)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运行过程,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同时,通过不断推进教学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4.维护教学秩序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并执行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对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确保教学的有序性和连贯性。同时,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5.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不仅服务于人才培养过程,而且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建设规划,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为学校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理念落后
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教师的关注度不足,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不足,导致教师主导性差,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逐渐下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深入理解,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缺乏了解,管理方法缺乏个性化和人性化。另外,教育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忽视了教育管理理念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使得当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
(二)教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务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务管理人才队伍。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与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教务管理工作队伍的知识素质不高,部分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学历层次较低,或者没有系统学过相关的管理理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的理解和掌握不足,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不清楚,难以在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能力素质不高,部分教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在工作中往往习惯于沿用过去的经验,创新能力不足。部分教务管理者可能没有足够能力来管理教学,缺乏对教师的适当管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科学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还不够科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不足。一些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而忽视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这种偏向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缺乏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和跟进,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也缺乏对监控和评价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导致工作效果不稳定。还有存在监控范围不全面的问题,一些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对教学秩序的监控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和实践联系的监控,这种监控范围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如指标设置不具体、权重分配不合理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学监控与评价的实际效果。此外,以学生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和督导的评价为主的模式,没有将企业、社会、家庭等外部评价纳入其中[3]。三是反馈与落实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即使发现了教学质量问题,教务管理也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和落实措施,这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评价过程欠规范。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时,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和流程,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不公正,甚至出现误导现象。由于缺乏对评价数据的科学处理,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教学质量情况。
(四)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引入教务管理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对于信息化的运用不够充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例如,仍存在许多繁琐的人工操作环节,如排课、选课、成绩录入等,这不仅增加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容易出错,影响管理效率。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明显滞后,硬件损耗快、报废周期短,信息化建设更新不足。
三、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优化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及时更新变革教务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变革。例如,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理念的变革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培养[5]。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面对生源基础多样化和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学校实施“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教务管理模式改革。例如,确定三类人才定位,满足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基础、学习能力、个人意愿,将培养目标分为三类,即具备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职业适应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型人才。针对三类人才培养定位,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制定更加科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其匹配差异化的课程内容和保障条件。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从当前高职院校家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教务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教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是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针对教务管理人才队伍中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等。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在线培训、工作坊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晋升机制和奖励措施等,激发教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和经验交流。通过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加强他们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其视野和思路。三是提升信息化素养和技能。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务管理的融合,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培训体系,开展数据分析、信息系统使用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引进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或相关从业经验的人才,优化教务管理人才队伍的结构。五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业务沙龙、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相互学习、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升教务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科学规范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
针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第一,要加强规范化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流程和标准,明确各项指标和权重分配,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和准确[7]。同时,应注重对评价数据的科学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第二,提高监控与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系统性,加强对全校各个方面的全面监控和评价。第三,加强有效监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高职院校应制定有效的监控措施和手段,如定期检查、专项调研、学生反馈等,确保教学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第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合理的元评价标准。一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二要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三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性和特点,确保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要对各项评价指标设定合理的权重;四要建立完善的元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修正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
(四)提高教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与教育深层次的融合,高职院校在教务管理领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第一,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为教务管理信息化搭建基础。例如,通过建设高职院校师生个人“云空间”、手机智慧校园APP 等方式,方便教学资源和工作材料的存储、分享。所有班级教室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为师生开展数字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第二,依托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优化教务管理功能模块。教务管理这一模块是高职院校应用人数、功能最多的一个部门,学籍管理、排课、教学计划、教案管理、调课、换课、巡课、听课、评教等工作,都可以从线下搬到线上[8]。比如,通过优化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在排课方面,开学之前,教务处老师就可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排课,在开学前几天,老师就能在手机上看到这学期他会教哪些课程、带哪些班级,方便老师在开学前进行备课,准备教学计划、教案等工作,等到学生到校正式开课时,全校的教学可以正常进行。又如,在课时统计应用上,传统的模式都是用纸质人工统计,错误率较高,导致老师经常反馈纠正。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在系统平台上自动计算,大大降低错误率。在巡课方面,通过优化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等技术,能够实现多个教室上课情况的通时巡课,有助于提高教务人员巡课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教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措施,确保优化与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实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