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2024-06-11孙晶晶

村委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示范区

孙晶晶

摘要: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普遍不高,影响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文章从浙江共富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出发,找到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主体,总结其帮助农村居民提升金融素养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其他地区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开展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这一现状势必会削弱金融产品的普惠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进行分析,真正发挥金融在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

金融素养的含义

关于金融素养的含义,Noctor等(1992)认为,金融素养是指消费者掌握的金融知识,并指出金融知识有助于消费者在使用和管理资金时做出明智的判断和有效的决策。这一概念将金融素养限定在金融知识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来被不断补充完善,延伸到了能力、态度、行为等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6)认为,金融素养是指人们作出合理财务决策并最终实现个人财务福利所需的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组合。这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一个定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尹志超(2019)认为,金融素养是使个人可以作出明智而有效金融决策的知识和能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2020)認为,金融素养是消费者作出恰当或者稳健的金融决策并最终实现个人财富保值增值所需要的金融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要素的集合。综合上述观点,同时结合人们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了解,笔者认为金融素养涉及个体或群体的金融知识、金融态度、金融技能等方面,其有助于个体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金融进行有效操作、避免风险、增加财富、实现财务目标。

金融知识

金融知识主要指金融市场、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存贷款知识、金融体系及金融机构知识、国债知识、外汇知识、反洗钱知识、支付结算知识、征信知识、投资理财基础知识、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知识、金融法律知识等。学习金融知识可以加深农村居民对日常生活中涉及的金融消费场景的了解。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或看到某类村民因无法识别真假币而被骗等的新闻。这类事情的发生会给农村居民带来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匮乏。因此,有必要从供给角度优化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供给。

金融态度

金融态度主要是指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认可与接纳程度,包括对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对金融风险的防范程度、对金融教育的认可程度等。金融态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是否关注财经知识、是否接受透支消费、是否接受互联网金融产品、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态度、是否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是否具有防诈骗意识等。通过金融态度可以了解个体或群体对金融产品的接受意愿、风险判断,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

在金融态度方面,要避免出现极端情况:一种是过于乐观自信,缺乏判断,对任何人都不设防,这样很容易被骗;另一种是过于悲观,当身边或网络上出现金融风险案例时,就对所有金融产品和工具闻之色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用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新事物,用客观的态度审视金融产品,用理性思考指导生产生活。

金融行为

金融行为主要是运用金融知识进行金融决策与行动,涉及金融技能层面,包括真假币的识别、理财产品的风险判断及购买、数字化金融工具的使用、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的保障、诈骗的快速识别与防范等。金融行为是金融素养的外在体现,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个人收益。

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中,认知发挥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外界刺激或者学习来改变认知,尤其是在当下这个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更需要通过各种措施,优化金融知识供给,提升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的认知与判断能力。

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必要性

有助于缩小金融素养鸿沟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财产性收入的差距,金融素养缺失导致农村居民在财产分配上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金融素养缺失使农村居民更容易成为不良资本收割的对象,再加上农村居民以农业为生,收成受天气影响,因此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认知锻炼,才能使农村居民作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减少金融风险,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工具在农村的应用与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庞大的金融工具体系正通过金融科技渗透进广大群众的生活。但是,农村居民在使用金融工具方面存在知识和素养盲区,容易成为数字世界的边缘人群。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帮助其树立生命周期意识和金融思维,能够降低农村居民的金融成本,促进金融工具在农村的应用与创新发展。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金融业的健康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还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可以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同时,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和完善,增强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普及金融知识有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其受到金融诈骗等造成的损失,从而增加其财富积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的浙江实践

2021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鼓励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先行先试。同年,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浙江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具体行动纲领。作为全国共同富裕建设示范区,浙江在探讨数字金融、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分析浙江案例,有助于找到可推广借鉴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方法。

政府出台系列文件,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指明方向

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2022年1月,浙江省发改委、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资源投入、产业发展、改革创新、金融服务、部门联动等五方面提出22条举措,加大對山区26县的金融精准支持,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2022年3月,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银保监会、证监会、浙江省政府等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支持浙江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各级机构紧跟政策,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浙江各级政府部门围绕推动共同富裕展开了实践探索,本课题搜集了部分机构实践探索的案例,以期为普惠金融政策在乡村落地实施提供参考。

1.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政策的制定者,结合温州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积极创新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具体举措有以下几点。

(1)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温州市山区5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金融资源倾斜、涉农金融支撑、重点领域保障、红绿金融发展、政策实施落地等五方面提出15条举措,推动温州山区5县赶超跨越发展,助力温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2)优化移动支付环境,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技术赋能金融产品创新,并加强数字人民币在各类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让更多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3)拓展和丰富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内涵,选派共同富裕金融专员,深入农村、走进农户,通过“面对面”的定向宣讲帮扶,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

(4)首创“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指数”,建立工作监测预警机制。该指数从金融支持经济总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7个维度和38个具体指标对金融支持富裕的情况进行监测。

2.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积极响应《汇聚浙江金融力量 共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倡议书》的号召,在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勇于创新,探索出了一些有效方法。

(1)建立三级金融顾问工作制度,借力与借智结合。针对山区26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金融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匮乏的窘境,从提高金融素养入手,为他们提供顾问式的咨询服务。

(2)推出“共富贷”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题。面向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内从事农林牧渔业、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农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等,推出“共富贷”等普惠产品,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3)立足于“一县一策”思路,实行精准对接。针对不同地区农产品资源的情况,推出定制化金融支持服务。截至2022年9月底,该行已针对仙居杨梅、龙游生猪、江山智造、三门青蟹等山区特色产业推出共富贷等10余个“数智共富贷”产品,助推当地特色农产品实现“好货出山”,提升区域“造血”能力,缩小地区差距。

(4)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消除“数字鸿沟”。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赋能信贷流程再造,通过大数据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通过掌上融资服务,实现“客户掌上申、合同无纸签、模型自动审、要素套餐配、线上自助提、贷款循环用”,做到“数智”赋能,助力融资畅通便捷。

(5)打造链式金融特色,以先富带后富。依托链上核心企业,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结算、融资和财务管理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以供应链金融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有效帮助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打造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和谐生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先富帮后富”。

(6)优化资源配置,定向倾斜资源。加大对山区26县小微信贷服务的供给力度,组织开展山区26县“五进五惠”专项行动,通过进农户、小微、科创、县域核心企业、产业园等,全力助推惠民、惠企、惠创、惠链、惠园,帮助当地农户、个体户等经营致富。

3.杭州银行

2021年,杭州银行制订了《杭州银行“信未来共富计划”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行动方案》,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

(1)创新金融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区域农产品特色,创新金融产品,健全金融支农服务体系。杭州银行建德支行以“莓农贷”产品、“莓”好金融服务“贷”动草莓产业提质增效。

(2)通过结对帮扶,实现精准对接。制订《杭州银行支持杭州西部4县市共同富裕试点方案》,成立结对帮扶推进工作小组,调研了解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充分发挥金融优势,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化,支持农村居民开办农家乐、生态民宿,通过贷款发放、财富管理和项目帮扶等方式,实现由“输血”式资助到“造血”式帮促的转变。

(3)数字技术赋能惠民利民。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对补贴发放、数字民生缴费、数字便利消费等方面进行探索,助力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亲清在线”和“民生直达”两大惠企惠民数字平台为民政、人社、残联等预算单位兑现各类惠民补贴政策;推出“乐享版”手机银行,针对老年人特定金融需求和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精选老年人常用高频功能,拓宽移动适老化金融渠道,增强老年客户移动金融安全保障,提升适老金融服务能力,传递金融温度。

(4)开展金融培训,普及金融知识。杭州银行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杭州银行台州分行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切实帮助农村居民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技能。

4.财经类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承担着传授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文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学校助力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提供思路。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浙江本地的职业院校,其立足于浙江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优势,在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积极探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多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进入社区、幼儿园等场所进行金融知识普及,通过发放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让人们了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用卡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辨别假币等基础金融知识;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助力农村居民提升金融素养。

浙江实践对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的启示

从以上主体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可以发现,在追求金融向善、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同主体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些举措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发展。

政府搭台,制定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

确定要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宏观到微观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金融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方向指引。

不断加强创新,探索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在以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浙江省银行业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勇于创新,探索出了不少金融支持鄉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路径。首创农民(小微)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盘活农村巨量“沉睡”资产,实现农民资产普惠增效;立足于“一县一策”“一县一品”,针对不同地区农产品资源情况推出定制化金融支持服务;推出“茶农贷”“药农贷”“莓农贷”“仙居杨梅共富贷”“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助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首创“金融顾问制度”,选派“共同富裕金融专员”,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全力推进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扩大对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金融覆盖面。

加大科技应用力度,缩小城乡金融数字鸿沟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浙里办”“浙里掌上贷”等政务服务金融平台,推动政务数据、行业数据深度融合;首创“贷款码”,通过掌上融资服务,提高农民、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通过“亲清在线”“民生直达”等惠企惠民数字平台,创新补贴发放、数字民生缴费、数字便利消费等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传递金融温度,提升用户的获得感。

开展金融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

整合政府、银行、学校等社会资源,深入乡村、社区、幼儿园等,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等金融知识普及宣讲活动,打造“线上+线下”“集中性+阵地化”的金融宣传工作体系,通过短视频、宣传册、专题讲座、现场宣讲等形式,帮助更多农村居民提升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使其更好地参与金融活动,从而将“金融向善”的种子播撒到田间地头。

2023年河南省终身教育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为豫教〔2023〕70022);2021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校企协同推进轻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为2021-JMJG-15);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产教融合视阈下商科类职业院校轻创业人才孵化平台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为2024SJGLX1132);2023年河南省科技厅课题:聚集经济视域下河南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为242400410378)。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示范区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