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2024-06-11袁文茜张雨萌晋淑静

村委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质量村民数字化

袁文茜 张雨萌 晋淑静

摘要:在数智化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河南部分乡村地区的问卷调查选取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探究了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发展之间的耦合性。其次指出了当下河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主体思想认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统筹规划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实现文化传承等优化路径,以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并催生了多样化的乡村文化形态,在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必须深刻把握数字技术机遇,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河南部分乡村地区村民的情况,选取了河南荥阳市南屯村、中牟县关家村和南阳市苏曹营村等具有示范意义的数字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这些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极具研究价值。文章在综合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路径和对策,旨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性

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

数字乡村建设与推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一是价值目标上,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都是人,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建设者要充分了解村民的需求,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充分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二是战略目标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承载着乡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的乡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在战略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均是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共同富裕。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亟待借助数字技术以多样化的方式和媒介进行呈现。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整合并充分利用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推动其进行数字化转型。例如,建设线上乡村文化服务平台、数字有声书屋等,打造乡村理论学习和文艺活动阵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其次,数字化媒体的应用将乡村地区的古迹、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转存为数字影像信息,使乡村文化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最后,借助新媒体平台,村民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推动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更好地展现新时代村民和乡村文化的风采,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助推力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乡土性的集中体现,根植于村民的生产生活,它通过风土民情、风俗习惯、乡村典籍、民间传说等形式存在于村民的言行和记忆之中。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乡村文化振兴也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增强村民价值认同,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数字乡村的建设弥补了乡村文化发展的技术短板,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开发,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创意、新场景结合,可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产品。通过深挖文旅资源,聚焦文旅项目,打造文旅品牌,可以创新文化消费模式,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有利于吸引大量游客,推动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持。

河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主体层面:内生动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村民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是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还需要村民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和主体意识,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建设数字化乡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调查显示,村民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认识不足,乡村文化自信缺失,存在文化顺从、盲从的心理。大多数村民倾向于依赖外部力量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缺乏主动提升自身技术和素养以建设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自觉意识,难以自觉形成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力量,从而导致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此外,河南乡村的大多数青年为了生计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这使得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组织者、引领者和青年主体力量。

支撑层面:发展规划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同乡村的历史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时期的人的需求和乡村的客观情况也有不同,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部分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规划方面存在不足。由于缺乏战略性指导和科學规划,部分乡村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简单套用既有的标准化建设模式,加之专业人员对当地乡村文化的了解不足,导致建设内容雷同、发展模式单一。这种标准化的建设方式产生了乡村风貌单调、乡村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由于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阵地建设的规划和实际应用的面积有限,活动空间相对狭窄,难以支持后续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城乡“数字鸿沟”正在逐渐缩小,但河南一些乡村地区仍存在网络不稳定、速度较慢和信号不佳等问题。同时,村民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能力较低,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进程。此外,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乡村地区数字化进程缓慢,许多基础设施未能及时更新换代。即便部分乡村地区已投入数字设备,但由于村民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数字设备使用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文化层面:文化传承面临困境,文化载体流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出现了大量“空心村”现象。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为村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失,这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冲击,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过度追求效率,忽视与乡土文化融合的问题。由于缺乏对乡村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充分尊重,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许多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价值的乡村文化资源被忽视或遗忘,即便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也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融入乡村文化元素,加大对乡村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力度,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价值内涵和发展趋势。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乡村文化的魅力,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强化主体思想认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始终是主体”,人的本质也就是主体的本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鄉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作用。

首先,因为村民的数字化水平直接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最终成效,所以要开展面向基层的通俗易懂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村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增强村民文化自信。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或老年人,应为其重点讲解基础智能设备的使用,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数字乡村的生活,实现数字乡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次,应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内生”和“外引”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需要加大数字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数字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支数字文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策略,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和驻村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先进的数字化研发设备以及丰富交流学习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有乡土情怀和数字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加入,为数字化乡村建设提供支撑。

统筹规划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加强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坚实基石,不仅深刻影响着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推进速度,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力助推器。在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方面,为实现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做好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发挥组织层面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当地人文风俗和村民需求,建设充满人文情怀的数字化乡村。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基础设施方面,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短板。因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网络普及率和网络质量,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在乡村的布局和应用;同时,应避免重审批轻监管、重效率轻制宜、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此外,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已有数字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升级,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实现文化传承

首先,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化,构建多元联动机制和数字化全媒体传播格局,丰富文化形态,拓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乡村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和名人事迹,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品牌。

其次,加快建设全链条、全方位、个性化的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以整合文化数据信息,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数字内容,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使所有村民可以“一站式”使用信息咨询、艺术鉴赏等功能,满足他们的数字文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字文化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分布不均的现象。

最后,促进乡村文化与优势产业融合,以“数字+文化+产业”模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力。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将文化特色融入产业发展中,实现文化多主体、多方位的传承。

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加强乡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时代,我国乡村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数字赋能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然而,其也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发展规划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传承面临困境,文化载体流失等困境。对此,文章提出强化主体思想认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统筹规划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实现文化传承等举措,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总之,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只有充分把握机遇,结合地方特色,才能确保乡村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郑州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231045912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南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研究(2022BDJ020)。

(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猜你喜欢

高质量村民数字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