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开发

2024-06-11张佳豪

村委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研学文化遗产旅行

张佳豪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是“教育+旅游”的新模式,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传承人的现状,提出目前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开发路径,以期促进研学旅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一些中小学校相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剪纸、皮影戏、秦腔、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纷纷走进校园,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生心中扎根。另外,学校不仅可以让非遗“走进来”,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相关概述

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旅行过程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校外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是指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学旅行活动,在旅行过程中,学术可以学习、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多样,包括非遗制作、展馆参观、表演观看等,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非遗,增强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结合的意义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可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从非遗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能够宣传非遗,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关注非遗、喜欢非遗,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热爱非遗的学生可以通过研学旅行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有机会成为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研学旅行的核心。设计研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充分利用乡村非遗资源,设置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同时,实践活动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指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知识,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研学方案时,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注重对探究过程进行记录和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升探究能力。大部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有限,只停留在表面,通过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在探究中了解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进而推动乡村非遗的保护、传承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探究性原则也要求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研学方案,提高研学活动的质量。

梯度性原则

梯度性原则要求研学方案的设计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安排。在设计方案时,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乡村非遗资源,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活动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同时,注重活动设计的连贯性和递进性,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融合性原则

融合性原则强调研学活动与学科教学、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设计方案时,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应用,通过研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活动设计要关注实践,将研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研学旅行是教育从校内向校外的延伸,是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拓展,要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增强认知、发散思维、提升创造力。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项目的设置要以各学科为基础,提高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例如,将研学旅行与历史学科融合,向学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要求研学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在设计方案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在研学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注重成果的展示和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类似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研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在设计方案时,需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制订详细的安全预案。同时,乡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要加强安全监管和巡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綜上,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要综合考虑多个原则,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实践性、探究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推进研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与传承人的现状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1 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数量

名录 数目 传承人人数

民间音乐 12 17

民间舞蹈 25 26

传统戏剧 22 24

曲艺 15 20

民间美术 18 20

传统手工技艺 31 26

民俗 27 16

竞技 1 5

数据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陕西省部分乡村非遗传承人情况

表2 陕西省部分乡村非遗传承人情况

非遗项目名称 传承人 出生年份 职业 所在地区

安塞剪纸 李秀芳 1940年 农民 陕西安塞人

西安鼓乐 顾景昭 1946年 农民 陕西周至人

十面锣鼓 周金成 1937年 农民 陕西临潼人

陕北说书 解明生 1951年 演员 陕西延安人

宝鸡民间社火 黄三信 1932年 农民 陕西宝鸡人

秦腔 吕明发 1921年 演员 陕西凤翔人

陕北秧歌 李增恒 1928年 退休干部 陕西榆林人

凤翔木版年画 邰瑜 1932年 农民 陕西凤翔人

安塞腰鼓 曹怀荣 1939年 农民 陕西安塞人

数据来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陕西地区的非遗传承人具有高龄化、无固定收入的特点。同时,乡村非遗传承人比城市多,非遗存在传承难的问题。

宣传乡村非遗的途径

1.展览:在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举办展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技艺等,让游客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2.演出:通过举办歌唱、传统戏剧、曲艺等演出,让游客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意识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体验活动:组织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

4.纪录片:通过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方式,让游客感受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

5.数字化宣传: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应用广泛,如3D建模皮影戏、小程序非遗购物等。数字化宣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

在研学方案设计中,可以根据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研学旅行产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存在的问题

当前,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义务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等方面。例如,陕西某乡村小学开设“红拳”和“空竹”课程,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路径。但是,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严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学习非遗的意愿不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断代危机。

第二,乡村研学旅行的吸引力不足。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不便,饮食单一,影响了乡村研学旅行的吸引力,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的发展。

第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程度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数字化开发较为滞后,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

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的开发路径

提高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的重视

村民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立足点。针对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不重视这一问题,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可以举办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学校的兴趣小组、班会宣传等渠道提升非遗的影响力。另外,还可以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组织村民观看与非遗相关的影视资料,讲解村子的由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年龄普遍偏大,老龄化问题严重,部分非遗濒临失传。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非遗培训,并加强政策支持,解决非遗传承人的后顾之忧。同时,可以通过多渠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学习非遗,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科学化

目前,乡村研学旅行市场还未得到规范,研学旅行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内容的科学化。学校应致力于实现研学与语文、科学、艺术、品德等学科的深度整合,保证研学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体验。

打造个性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产品

目前,研学旅行产品形式的设计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企业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从乡村本土特色入手,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推出定制化产品,还可以开发更具体验感的研学产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避免走馬观花的现象。

研学旅行的兴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传承,还要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3年度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陕西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对策”(项目编号为S202312714058)。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研学文化遗产旅行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小黑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