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
2024-06-11张东洁周燕
张东洁 周燕
摘要: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高度契合,二者都致力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厘清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剖析了河北省保定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保定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助力保定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已成为乡村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新动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基于以上背景,文章拟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探寻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以期推进数字乡村振兴,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
数字乡村建设是以乡村基础信息设施为基础,以数字、信息、网络为载体,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服务信息化、治理数据化和生活智慧化,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可见,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如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做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格局的打造,始终围绕“共同”这一理念,通过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不断推进农民生活智慧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村治理数字化,推动农民共享“数字红利”,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保定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保定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加快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保定数字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截至2022年6月30日,保定市光纤千兆网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8 091个;全市31个市直部门、4个区县的142个业务系统已实现云部署;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同步建设,数字保定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此外,保定市光纤宽带、4G网络在全部行政村实现全覆盖,5G网络在县城城区及平原农村实现连续覆盖。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打通了广大农村融入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大动脉”,为推进保定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2.加强智慧农业体系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保定将信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在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融合应用;制订了《保定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方案》及果蔬、粮油等行业的标准化生产推进方案;政学研协同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科技型、智慧型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农业标准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
3.实施数字农业引领行动,为大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保障
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构建县级农业农村数字农业应用平台,抓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充分运用市级智慧农业云平台,有效提升蔬菜、粮油等产业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在望都、涞源等地建设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在高碑店、定兴等地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应用场景。
4.实施品牌电商“闪亮”行动,助力保定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强化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支持邮政快递网点下沉,推动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基本實现京东、顺丰等主要品牌快递网点和服务全覆盖;在河北新发地批发市场建设保定特色农产品展示直播厅、保定农产品展销中心等;深入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大力培养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打造懂专业、会技术、有能力的综合性农村电商从业队伍,加强以实操为主的产品设计、宣传、营销等实操技能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6 000余人次。截至2022年3月,保定市9个县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2年,9个示范县的农村网络零售总额达到78.87亿元,同比增长了9.51%。
5.搭建数据平台,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保定市积极开展“互联网+村务”服务,通过保定市惠农政策服务平台、智慧农业云平台及防返贫动态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展事项梳理、数据需求梳理、数据确认等工作,打通了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借助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了村政服务在线申请、终端初审和县乡一体化平台审批的全流程线上办理;设置公证咨询联络点,推行线上自助办理服务,使学历、学位、驾驶证等公证事项能够跨省通办;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对5 597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站点进行了拓展升级。
保定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保定乡村数字新基建不完善,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保定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较大,数字环境差异明显。保定市有超过50%的人口分布在县乡地区,但5G网络仅在县城城区及平原农村区域实现连续覆盖,偏远山区宽带接入能力依然较弱,乡村5G基站、光纤宽带、物联网设施等新基建数量和布局亟待完善,覆盖广度、深度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农民数字化意识不强,数字化人才短缺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对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有了一定认识,数字素养也在持续提升。但大部分农民对数字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数字化意识有待提高。加之乡村地区数字化人才短缺,个别乡村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运维工作难以得到保障。
3.数字技术难以融入现有产业,联动发展效率不高
保定地貌主要以山区和平原为主,其中山區面积为10 988.1km2,占总面积的49.7%。这些山区的产业基本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生产率低,而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融合程度不足。数字技术尚未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导致联动发展效率较低。
4.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数据共享不充分
保定数字乡村建设点多面广,缺乏市级层面的整体统筹规划,部门和县乡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造成资源浪费。加之多主体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的区域化、分散化、碎片化等现象,不利于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数字乡村治理格局的形成。
5.数字乡村建设投入不足,缺乏保障性措施
调查发现,保定数字乡村建设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缺乏保障性措施,极大地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制约了数字技术在保定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保定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建立保定市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为数字乡村建设添“智”提“质”
由保定市委网信办作为主召集人,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通信办作为副召集人,协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等单位,建立保定市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旨在加强保定市数字乡村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引领作用。在市委网信办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乡村向纵深发展。
提升设施硬件和服务软件,夯实数字乡村建设基础
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山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乡村新基建。目前保定已建成8 700个5G基站,在市区、县城主城区和平原乡村实现了5G网络连续覆盖,但山区信息服务站等设施依然薄弱。相关部门可以依托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将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的基础设施向山区乡村扩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适用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快高质量新型农村电网建设,保障数字乡村发展。通过电网投资和政府财政支持,在农村电网中安装新型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解决基建成本高、效益差问题;院校、科研机构与电网协同研发乡村电网数据采集装置、智能化设备与数据平台,有效降低数字化、智能化设备价格;以电力数据为重要抓手,挖掘农业农村农民对数字服务的真实需求,为数字乡村提供丰富实用的应用场景;通过政府协调,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通乡村行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创、共享、共赢。
技术赋能数字农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是破局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必要利用“技术”这一外源性要素赋能给农业、农村和农民,从而使其转化为“能力”这一内源性要素,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产业振兴。第一,优化涉农要素配置,推动数字农业发展。通过政、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数字乡村建设联合实践基地,营造良好的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环境,推动涉农科技成果创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涉农信息供给,依托大数据和高新技术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对各乡村的资源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分析和应用,提高保定乡村资源的整合利用率,推动保定数字乡村高效发展。第二,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相融合,开发数字乡村新业态。以数字技术带动乡村新业态融合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信息化产业发展,引导创业主体开发认养农业、创意农业等都市农业新业态。第三,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紧扣区域发展特色,立足乡村特色产业,大力扶持种养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
构建“市—县—镇—村—户”五级联通的网络体系,打造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
第一,点面同步,搭建乡村数字治理大平台。政府应与企业合作,在做好基层调研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构建“市—县—镇—村—户”五级联通的网络体系,搭建功能齐全的干群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数字治理大平台,让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并组建服务团队分赴各乡镇(街道)走村入户,助推乡村数字治理大平台的安装、激活,提高村民的数字素养,激发村民使用平台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事务村民可议、“村官”可办、镇县市可管。第二,上下联动,探索乡村数字治理小场景。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可以通过建立“通讯录”实现人口的精准化管理,通过公开“四务”信息拉近干群关系,通过开设“有事找村里”“书记信箱”等平台,实现事项、诉求“村民一键反应、干部秒回即办”;通过建立“村民议事厅”,做到众人事众人议,通过实行“村里工作早知道”,做到村务公开透明;为方便群众办事,市政府可以设立“村事云管家”,整合各类信息,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发展格局,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巩固脱贫成果,通过数字赋能守牢监测关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一方面,政府应严格落实并持续完善“三线并行”常态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应发挥数字乡村建设优势,健全防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强化部门、行业数据资源融通共享;通过“全自动化”监测,做到自动传输数据、自动识别风险、自动生成预警,将致贫返贫的风险情况及时反馈给村干部,进一步提升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质量;健全“线上+线下”的常态化预警排查机制,提升监测帮扶的精度和速度,有效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文系2022年度保定市社科联课题“保定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22013)。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