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

2024-06-11应凌芝

新课程·上旬 2024年8期
关键词:交通法治情境

应凌芝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开展教学,通过课程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放眼现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孤立,教学活动单一,教学评价单向的现象。总体来说,教师缺少对教学单元整體性的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相对比较孤立,这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的“孤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素养的提升是不利的。

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可以有效组织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某一学习主题的知识,体现了整体性、结构性与进阶性,其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整体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任务驱动设计适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体验感悟、思考合作、探究练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把握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

(一)前勾后连,聚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与学的根本方向,是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择取与加工教学内容,选用教法学法以及进行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新课标颁布后,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应牢牢把握核心素养。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单元关注学生生活中交通和通信的安全问题,学习交通和通信对生活的影响,知道交通发展拓展了生活的空间,通信进步缩短了沟通的距离。该单元涉及“道德教育”“国情教育”“法治教育”多个学习主题,指向“责任意识”这一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纵横对比,确定学习目标

在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和课程核心素养之后,教师应通过纵横两条线全面、系统地梳理学习内容,以素养发展为导向,从儿童立场出发,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确立单元整体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相对独立却不“孤独”。教师纵向梳理教材承接三年级上册“安全护我成长”,同时为四年级“信息万花筒”单元的学习作铺垫。本单元承接“交通安全”中的“我”作为原点,不断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从内容上体现了教学知识的不断深入,教学呈螺旋式上升,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阶梯式上升。

道德与法治教材同一主题单元内部关系密切,通过横向梳理单元内部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搭建能力梯度,实现进阶式发展。三年级下册“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单元聚焦“交通通信”主题,编排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慧眼看交通”“万里一线牵”三课内容,以了解公共生活中具象的“物”作为切入点过渡到交通岗位上的“人”再到通信中抽象的“规则”与“文明”,学习内容一脉相连,体现了由“物”到“人”,由“浅”入“深”的学科逻辑结构,是知识建构逐步深入的表现。

基于此“多样的交通与通信”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了解多样的交通方式以及其特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初步认识我国的交通发展情况,感受人们为交通事业的发展付出的辛苦劳动。了解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以及人们采取的应对措施,辩证地看待交通发展,形成参与改善交通生活的积极态度。了解通信方式的变迁、通信方式的多样性,养成文明通信的习惯,遵守通信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

二、任务驱动课堂,培育责任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的模式逐渐被更多的教师关注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好的学习任务可以驱动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挑战的任务,在分类、分析、阐释、评析、论证、预测和选择的行为表现中,构建学科知识。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单元的学习任务从儿童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创设三个任务情境。“家乡旅游出行方案”任务情境让学生为其他城市的亲朋好友设计来自己家乡旅行的交通方案,将课堂所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合理选择出行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关注到家乡杭州的交通发展变化。“减缓学校上下学交通压力的协商提案”任务情境结合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交通发展,了解常见的应对交通压力措施后,尝试模仿相关措施为减缓自己学校上下学交通压力出谋划策。“电话手表文明使用规范”任务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通信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遵守网络通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更好地使用电话手表,用课堂所学引导日常生活。

(一)创新呈现素材,丰富学习体验

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多个学科知识点,但理论知识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呈现,通过软件程序模拟生活场景,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连,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时,也在“模拟生活”,潜移默化地将所学融入生活。

例如,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师生交流、视频展现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交通的快捷和便利,了解现代各类交通工具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合作模仿“宇涵一家大连旅行路线”,以自己的家乡为出发点,设计到杭州看亚运比赛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路线。最后,笔者通过希沃白板的小程序呈现学生设计的交通工具行程动态模拟方案。

(二)链接生活现象,展开问题探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教材中,三年上册“安全护我成长”和三年级下册“多样的交通与通信”学习主题都是国家生活领域的交通发展、现代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根本影响。三年级下册“多样的交通与通信”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同时增强作为交通生活参与者、通信生活参与者的经验和能力。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学生作为交通和通信生活参与者看到的生活现象,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加深,最终实现学生品行的自然成长。

例如,在“慧眼看交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了解常见的应对交通问题采取的措施,然后链接生活现象,视频展示校门口每天上下学交通拥堵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校门口上下学的交通拥堵对我们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学校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还可以怎么做?等系列探究问题,最后形成“減缓学校上下学交通压力”青少年协商提案在学校少代会中提出。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升道德认知

情境如同穿针引线这根线的“线头”,而“针孔”就是学生的“心”,唯有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单元内容中寻找对接口,“线头”才能找准“针孔”,进而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创设的情境不仅是对知识的练习,还是个体与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过程,从而形成社会性知识的建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为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其获得道德体验和产生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堂创设的情境需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以此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活动性、实践性,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巧妙创设生活情境能引导学生在真实、具象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学习,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培育核心素养。

例如,在“万里一线牵”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判断日常通信行为是否文明,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文明通信的小技巧。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了“身体不适向老师请假”“向同学询问作业”“帮爸爸接听电话”“拨错电话时”这四个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通信模拟练习,并由班上其他学生点评。

三、多维量化评价,落实课程育人

(一)关注多角度评价

评价任务是检测教学是否达到目标,也就是检测学生“学到了吗”的重要指标,目标指向哪里,教学任务就“走”到哪里,教学评价也必须“跟”到哪里,否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容易出现“脱轨”的问题。因此,评价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主要基础,并通过多角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表现。教师要改进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关注点,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教学中的表现。在整个单元学习完后,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从多角度进行评估诊断,反思目标的达成、评价的标准等,进一步检测教学效果。

在“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通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共同制定电话手表文明使用规范。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制定规范时是否积极参与,能否在日常通信中遵守所制定的文明规范;关注学生在电子通信中,收到泄露个人隐私的信息时,是否提高警惕;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看到通信交往时的不文明现象,能否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类似行为并改正。

(二)落实多主体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指出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教师应该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价,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在“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设计好“家乡旅游出行方案”后,邀请其他城市的亲朋好友来自己的家乡旅游,并提供自己设计的出行方案让他们体验。随后,学生请长辈和朋友评价设计方案的出行所用时间、所用费用、舒适程度和便捷程度等。听取多方评价后,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合理选择交通工具的方法。

(三)运用活动量表评价

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先将评价量表前置,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等,让学科知识能够在调查、研究和实践中走进生活,实现知识的应用、创新和迁移。

在“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单元教学中,关于“减缓学校上下学交通压力”协商提案活动,教师先出示评价量表,让学生了解要求,明确目标。活动中,学生通过对照评价标准,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将评价量表融入学习活动中,学生自评自纠、互评互进、师生共评,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四、总结与反思

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孤立地对待课时教学,采取单一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师为主的单向评价,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纽带,以任务为引领,以活动为导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以评促学,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把握核心素养,统观全册教材,使教学目标有方向、有梯度,使学生的学习之“根”自觉发生。在教学活动中,任务驱动的课堂让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生活,让教育过程有生活价值,让思政小课堂真正走向生活大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之“茎”逐渐生长。在教学评价中,多维度的量化评价,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被关注、被评价,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连续不断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之“叶”充分舒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心小学)

编辑:曾彦慧

猜你喜欢

交通法治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