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生产发展史对中国式生产管理的启示

2024-06-11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丰田精益理论

朱 谨

(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1 精益生产理论发展的主要过程

精益生产的理论主要起源于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得益于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发展,丰富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升华于美国高校和企业。整体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理论结合实践、持续创新的过程。

20 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促进了生产标准化理念的发展。“在泰勒看来,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1]”。产品、机器、工人操作都可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实现高效率。福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汽车的标准化流水线,虽然仅是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但实现了极高的生产效率,该模式甚至带动了全球工业界生产方式的变革。

20 世纪30 年代,丰田为建立汽车制造厂时去学习了福特汽车的生产模式,囿于日本资源有限、市场小的国情,没有直接采用福特大批量的生产模式,改成小规模、多品种、小批量、快速换型的柔性生产方式,在追求标准化和高效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低消耗的要求。丰田运用其生产纺织机产品时已形成的“自働化”理念,实现“少人化”;创新性地提出了准时化生产(JIT)、U 型线、看板管理的拉动式生产,可以降低库存和周转的浪费;质量小组的活动中借鉴了中国的“鞍钢宪法”理念,建立多层级响应机制。丰田逐渐建立起独特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它是标准化生产理念的创新,曾被大野耐一解释为丰田式的IE(工业工程),是美国工业工程在日本企业的管理中的应用[2]。

20 世纪70 年代后,日本政府在全国推广丰田生产方式,随之日本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逐渐占优。美国开始关注日本制造业成功的经验,丹尼尔·鲁斯及其领导的团队对全球众多汽车公司进行研究,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并陆续发表了精益生产的核心原则。西方的一些学者和企业对精益生产原则积极响应,并追求对企业全要素价值的精益性,融入了信息技术、统计学等新知识,甚至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分支,如精益六西格管理。精益生产理论吸收了丰田生产方式的一些原则,再用西方的文化认知和学术语言重新架构,本质上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整合。

2 精益生产理论发展的重要特点

首先是自主发展,吸收优秀理论,以可操作性为落脚点。精益生产理论把优秀的实践经验转为系统性理论或企业的政策,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完善现场管理中所关注的“为什么”、“如何做”等重要环节。同时吸收了社会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思想,例如,以人为本的员工参与制度、直面问题的“三现原则”(3 Gen)。

其次是追求持续改善。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减少偶然事件发生,把偶然事件逐步转化为常规事件管理。精益生产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倡“更聪明地工作”,用机器解决人力所不及或帮助员工更简易高效地工作,例如设备的自动诊断和防错。

最后是重视员工的作用,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员工不再被当作简单操作标准的服从者,而是拥有岗位的责任和参与权,协助给设备赋予智慧。丰田把最高的员工士气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很多企业也非常鼓励全体员工参与生产和质量的管理,如TQM、TPM。

3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挑战

首先有员工的自主性和绝对服从规范的矛盾。员工虽然在工作中被赋予一定权限,但依然要求以绝对执行已有的标准为主。新时代的员工追求自我价值,不愿意像机器一样呆板地工作,随着家庭收入的提升,工资替代效应越来越小,替代效应是指多赚钱而放弃休息。“当劳动者工资率越来越高的时候,收入效应有可能超过替代效应[3]。”收入效应是追求非工作的内容,如精神生活。工业制造的智能化,员工面对的工作情形更多样化,工作内容涉及的幅度更广泛,而个人主动参与对解决问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次有利润最大化和创新损失的矛盾。精益生产追求以最小资源获得最大利润,行动上倾向于短平快,内容上多倾向于对现有过程中浪费的消除,而容易忽略面向长期的创新性建设。市场竞争越激烈,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越重要,而突破性的创新需要成本,特别是因失败造成的损失。

再者有稳定性和突发性的矛盾。考核的制度对企业的适应性和反应速度有重要的影响,精益生产理论特别适用于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的考核指标多是基于先前的预测,但有些突发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也很关键,如技术路线变革、疫情、贸易战。

4 对中国式企业现场管理的启示

4.1 树立企业的大格局愿景,构建中国式管理理论这棵大树的根基

什么是管理,需要先厘清楚管理是为了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决定了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社会的关系,是把人力当成物品一样的生产资料,还是当成生产力发展的创造者。早期的西方理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他人达成特定的目标,简单地说是以“管人”为主,着重对人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丰田公司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异常,因为正常运行时无需管理,只有发生异常时才需管理,称之为异常管理,简单地说是以“管事”为主,把管理重心转到工程能力、过程和方法上。

中国对“管理”一词使用较晚,但也有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孙中山先生曾认为“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包含了儒家“本分”的思想。海尔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情进行控制的“日清日高(OEC)”管理法[4]。有人依据道家“无为”的思想而提出“塑造环境”(Shape Context)的管理理念,积极营造一种员工自我管理和自主而为的组织制度。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认可和鼓励人与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对于个人有“修身”到“平天下”的追求,对于群体有“和而不同”的关系,在物质上则有“大同”的思想,对于做事方法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向上理念。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事物长久发展需要遵循“道”,不能只唯私,“天之道取有余以补不足”“民为邦本”,对于企业员工不应仅限于授权,还要多考虑利益的分享与共惠。

企业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而建立的,然而事由人为,企业的愿景可以实现人和事的辩证统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员工的诉求会受到本土文化和经济制度的影响,丰田生产方式因为与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制度上有差别,他们在企业愿景中对员工的定位就略有不同,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日本很多大企业正在实施员工终身雇佣制。

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以及相关活动就像瀑布中的水流,信息就像是地心引力,吸引物料及活动自然流向终点。愿景是企业各项活动的最终方向,是价值判断的基准,把个人同企业的发展有效统一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愿景宜简要,方便员工记忆,丰田公司用“丰田屋”的形式概括和展示了公司的愿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员工逐渐从简单劳力工作解放出来,人作为生产主体,多技能、复合型员工更受青睐,不能再简单地划分劳力者和劳心者,就像不应该把实践和理论绝对分开一样。生产企业的发展越是能惠及更广泛群体利益的事业,越容易汇聚和团结更多的支持力量,获得长久发展的基础。

4.2 建立和完善企业组织的生态性,形成中国式管理理论的树干

组织架构是管理体系的制度体现,确保企业愿景的实现,既要保持秩序性,又要有创新活力。秩序可减少紊乱和内耗,创新可防止因守旧固化而衰败,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持续提高生产力,带来更多价值和机会。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中提到“企业管理不是一种官僚的行政工作,它必须是创新的,而不是适应性的工作”。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类似于一方水塘,根据外部的环境变化,做出生态调节,促进池塘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和荣枯交替的生态承载。企业组织要像生态系统一样有生命力,避免产生封闭静止而不思进取的“积淤”现象,或缺少制约的“一言堂”现象,达到权、责、利、信息的辩证统一,对参谋性机构、决策性机构、执行性机构都有确权的界限,减少指令不统一或多头指挥。

有生命力的组织可以维持好秩序和创新的动态平衡,既有基层灵活性与上层战略性的平衡,也有内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平衡,例如,实物流和信息流适当的分离、决策的民主与集中的权衡。有生命力的组织内部也要有相对的竞争性,容纳适当的多样性,保持合理的内外流动,实现组织自我革新。自我革新不仅要有主动性,还要有融合能力,融合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吸收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新整体。精益生产理论提倡全过程的价值创造和持续改善,它更多的是针对浪费而言,而不是针对创新。当前精益生产理论更多的是原则和方法,对于组织架构和制度涉及的较少,若企业没有顶层的整体设计,其理论很难完全融入已有的管理体系中。管理体系或将成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重要突破口和创新领域。有生命力的组织也要保持一定的韧性,自然界里食物链单一的生物是不易存活的,有韧性的组织为了实现信息传达不失真、执行响应快速、责任明确不推诿。有韧性的组织需要考虑适当的冗余和模块化,冗余是指有备份作用,模块化是指有快速替换或独立迭代能力的功能组,就像人体里独立的细胞组织、器官组织。冗余不等于简单复制,是有可转化并替代相似功能的潜力,达到“和而不同”的相辅相成关系。

4.3 制定企业全局性的考评机制,构架中国式管理的经络

考评是确保企业组织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治病救人”的过程,评估各项活动结果与企业愿景的契合度和增值性。考评的核心是坚持实事求,通过信息流的处理,构建出对目标完整、全面的评价系统。良好考评的制度应该坚持实事求是,接受群众监督,持续改善。

生产指标的考评最适宜具体化、公开化,减少团体内对现实问题和相关对策在认知上的矛盾,不宜主观化的目标。人有主动避害趋利的行为,趋利性也可能引起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义”,而公开接受监督是比较好的应对方式,精益生产理论强调可视化管理、5S 管理、可量化的评估标准等等。考评中有时会产生一些矛盾,有来自考评体制本身的不足,也有被考评对象的认知偏差,要区分原因。若让一群猫去看守盘中的咸鱼,却要求它们都不准偷吃,这是很困难的目标,与其惩罚猫的贪吃,不如把咸鱼盖住,给猫咪安排可以产生更多收益的任务。考评更多是发现和改善,而不是以惩罚为目的。考评系统也可以借鉴“拉动式生产”的理论,逆向思维,从结果去反观过程,评估各组织的工作界限和价值作用是否需要优化。

事物都有阴阳辩证的两面,对于考评指标,短期可以有偏重,但若长期都采用单一的指标则不可取,正所谓“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同时过于繁杂细致的考核项目也会分散有限的力量和资源,应抓住关键矛盾这个“牛鼻子”。生产活动是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以服务于市场需求,所以生产绩效常用的核心指标有两方面:单位时间的产出和单根的成本。生产中的考评方式常见的有“收租式”和“栽培式”,两者也可混合使用。“收租式”属于粗放管理,下达指标后就坐等结果;“栽培式”属于精细管理,多以服务和监督为主,及时推进和纠偏,例如,可为员工的操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促进员工达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规范行为,从而实现效率提升。

制定考评政策时不要陷入“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前提设定,中国主流传统思想认为人的善或恶都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员工有群体性和个体性两个特征,群体性是共性行为,产生强大的生产力,个体性是个人情感和行为。好的团队氛围能够影响个体,同时员工良好的个人品质也能作为榜样促进团队的团结和发展。考评要辩证地看待群体和个体行为发生的概率和利弊,多考虑如何激发正向发展,抑制不利的态势,激励更多的员工积极主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当前有些国内企业看重员工对各自父母的赡养行为,作为评价员工在责任担当和感恩意识方面的参考依据,这也是考评内容上的创新性尝试。

5 结语

从精益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开放的企业文化比封闭的企业文化更能较快的适应竞争环境,并保持活力。生产管理是实践性、系统性的活动,每种管理理论都有一定的侧重点,没有优劣,涉及的内容需根据时与势的变化而灵活应用、不断优化。管理理念若能与社会文化有效融合,则更容易被广泛地认同,中国式生产管理理论将根植于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终会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丰田精益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TOYOTA 丰田皇冠 CROWN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简单的快乐 试驾一汽丰田威驰FS 1.5L锋驰版
丰田威驰FS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