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4-06-11杨武生
杨武生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须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深入分析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传统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短缺、信息技术应用滞后、治理能力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探索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举措。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等方式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更关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持续发展。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尤为重要。
首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治理服务,让农民在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确保基层治理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再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農村地区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纠纷、环境污染、民生保障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通过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措施,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文明进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人才短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专业化的治理人才,因此,农村基层治理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青年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谋求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匮乏的状况。人才短缺不仅制约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信息技术应用滞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信息技术应用滞后的严峻挑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应用的滞后使得农村基层治理难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工作创新。例如,一些农村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需求。其次,由于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农村基层治理在应对复杂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使得一些重要决策和措施难以得到有效实施,不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后,信息技术应用的滞后还制约了农村基层治理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治理能力不足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治理能力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层治理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当前,部分农村基层治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治理理念和现代化的治理手段,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工作经验有限等不足,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形势的需求。其次,治理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治理资金、治理设施、信息化设备等,严重影响了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再次,基层组织活力不足。村民自治机制运转乏力,自治组织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基层自治组织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最后,村民法治意识淡薄。部分地区农村基层“人治”色彩浓厚,依法治理能力较弱,规范性、制度性有待加强。
治理环境复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利益主体日趋多元,思想观念日益多样,群众诉求不断增加,农村社会治理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此外,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加之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良好的农村治理氛围也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民分化加剧,农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类矛盾纠纷明显增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确保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高效运转、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关键。因此,需要从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两方面入手,构建与现代化治理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首先,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用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多种方式,吸引一批有志于投身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的基层工作者的培养,通过组织定期专业培训、实践锻炼、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治理能力。这样才能确保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工作。因此,政府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激励等多个方面。在物质激励方面,要确保基层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与其工作付出相匹配,通过提高工资、增加福利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认可。在精神激励方面,要注重表彰和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工作者,通过颁发荣誉证书、组织表彰大会等方式,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在发展激励方面,要为基层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社會治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积极应对这一变革,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能化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水平。
首先,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石。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农村地区的网络全覆盖,确保基层治理部门接入高速、稳定的互联网。同时,还要加强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和数据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出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优势。其次,推广智能化治理手段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有关部门可以积极探索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治理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例如,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收集和整合各类社会治理数据,为基层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最后,还要鼓励基层工作者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基层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提升治理能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必须采取系统、科学的举措,既要加强人才培养,又要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首先,政府要重视打造高素质的基层治理队伍,通过人才分层分类、组织常态化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治理人员的理论修养、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和技能,使其成为具备系统化知识、创新思维、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职业治理人才,从而有效适应农村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需求。其次,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力度,切实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一方面,要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合理配置用于基层组织建设、设施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的财政资金,为基层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的办公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资金筹措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活力。鼓励基层自治组织行使自身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不断提高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创新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增强自治组织的代表性和公信力。最后,政府必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提升依法治理的能力。可以加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强化法治实施和监督工作,确保政令畅通;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只有全方位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能行稳致远,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大农民群众才能共享乡村振兴的美好成果。
优化基层治理环境
面对农村治理日趋复杂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具体而言,应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要坚决扫除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黑恶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继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深入排查农村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其次,着力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和践行优秀家规家训,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再次,政府需要高度关注特殊群体和重点领域。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扶贫,保障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关心爱护;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以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应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大对农村经济薄弱村、“空心村”等的帮扶力度,健全农村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想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并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治理环境等措施,推动乡村善治,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幸福。只要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就一定能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