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万千气象
2024-06-11李淑杰
李淑杰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迫在眉睫。文章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中规划科学性不足、环境治理能力弱、人才匮乏及乡风文明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科学规划凸显乡村特色、加强人居环境整治、重视人才培养及加大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力度,以期全面提升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然而,当前我国在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乡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不足、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乡村建设复合型人才紧缺以及乡风文明培育与引领欠缺等。基于此,文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升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的意义在于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乡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此外,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增加乡村人口红利,丰富乡村人才储备。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乡村空心化等问题,更能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乡村经济实力的增强能够带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有助于优秀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乡村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乡村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也是乡村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优秀的乡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对于优秀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修缮历史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等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乡村文化的价值,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同时,这些措施还能促进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流融合,推动乡村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有助于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乡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许多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强烈。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是能够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举措。通过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丰富乡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式,可以切实增进乡村居民福祉,增强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科学性不足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村基层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然而当前许多乡村地区的建设规划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划理念落后。一些乡村规划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思维模式,缺乏对现代城乡规划理念的学习和借鉴,导致规划内容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例如,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长远的生态、文化和社会效益;盲目模仿城市的建设模式,使乡村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第二,规划缺乏系统性。乡村建设规划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考虑,导致规划内容相互矛盾、重叠或遗漏,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另外,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规划内容难以得到广大乡村居民的认同和支持。第三,规划实施缺乏监督。即使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难以保证规划内容的落地执行。此外,一些乡村地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随意变更规划内容、违反规划要求等问题,导致规划成果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乡村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隨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聚集,乡村环境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当前部分乡村地区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一些乡村地区的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一些乡村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第二,环境监管能力薄弱。乡村地区的环境监管能力普遍较弱,缺乏专业的环保机构和人员,导致环境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手段和数据支持,政府对乡村环境问题的掌握和应对也显得力不从心。第三,环保意识淡薄。受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些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自觉践行环保行为,如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乡村建设复合型人才紧缺
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许多优秀人才选择前往城市发展,导致乡村地区在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时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同时,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乡村地区在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方面难度较大,即使能够引进一些人才,也往往难以让他们长期扎根乡村,为乡村发展服务。一些乡村地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计划,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得当地的人才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也就难以满足乡村建设工作的需求。
乡风文明培育与引领欠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许多优秀的民俗、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传。另外,一些乡村居民对现代文明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些乡村在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时往往更注重物质层面的投入和建设,而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乡风文明建设受资金、场地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有效开展相关活动。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基层建设工作的优化策略
基于乡村特色进行科学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基层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乡村自身特色,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自然風光、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上,还包括乡村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因此,科学规划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考量。规划团队要深入田间地头,与乡村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期望,了解乡村发展的瓶颈和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规划要明确乡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千村一面”、盲目跟风的现象,确保规划内容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具体来说,规划要细化到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交通水利、公共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确保每一项建设都符合乡村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目标。同时,规划还要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为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在实施过程中,规划要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始终能够引领乡村的发展。
基于乡村特色进行科学规划,必须摒弃过去“一刀切”和“照搬城市模式”的做法,真正将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还要加强规划的公示和宣传工作,提高乡村居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确保规划内容能够真正反映乡村居民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乡村。
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环境卫生清扫,而是一场深刻的生活方式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它要求从改善乡村居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全面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具体来说,要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统筹推进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各项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习惯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同时,还要注重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乡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确保整治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还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确保各项措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可以为乡村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和生动诠释,能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的动力。
重视乡村基层建设人才培养
为了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全面加强乡村基层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限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购房补贴、职业发展机会等,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为乡村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其次,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本土人才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熟悉乡村情况,了解乡村需求,能够更好地为乡村发展服务。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本土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农业科技、乡村规划、环保知识、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以满足乡村建设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乡村不仅要注重物质激励,更要注重精神激励和情感关怀,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平台,让人才获得建设乡村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要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加大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基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乡村社会氛围,必须加大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化展馆、编纂乡村史志等方式,可以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新的生机。同时,要鼓励乡村居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要加强现代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现代文明理念是乡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体现在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环保节约、遵纪守法等方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乡村现代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要结合乡村实际,制定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村规民约,规范乡村居民的行为举止。
最后,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是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等,可以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要鼓励乡村居民自发组织文化团队和协会,开展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民间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乡村基层建设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因此,应当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环境治理、优化人才队伍、培育乡风文明,才能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才能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华池县委党校(行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