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模式

2024-06-11莫莹莹

村委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数字化

莫莹莹

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农村养老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然而,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养老压力尤为突出。当前,农村养老模式还存在供需不匹配、资金来源单一、养老选择有限、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扶持和家庭支持相结合、多主体协同参与农村养老等策略,以期丰富农村养老模式,提升农村养老质量和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养老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不同养老模式因服务类型和服务程度存在差异而各具特色,但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 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 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养老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以传统家庭养老、农村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亲情养老等为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远程医疗和智慧养老设备得到迅速发展,为农村养老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学界对数字化背景下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赋能、数字反哺、数字素养、数字驱动等领域。相关研究普遍认为,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发展智慧养老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少子化”现象加剧,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家庭养老面临困难。同时,农村地区的现实条件限制了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不匹配。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和市场之间的供需错位现象长期存在,代际反馈有限且水平较低。因此,农村地区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资源协同机制,健全监管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从而确保农村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综上所述,深入研究数字时代农村养老模式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对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养老模式现状

供给现状

首先,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机构建设滞后。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相对稀少,部分养老机构设备简陋,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护理团队,这严重影响了机构养老的服务品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其次,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仍占主导地位,养老保障水平相对有限。受传统观念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费用更多来源于家中子女的积蓄。同时,农村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偏低,部分老年人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居家养老。

需求现状

首先,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留守老人增多。随着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不断增多。其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养老服务质量亟待提升。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大家庭结构受到小家庭观念的冲击,仅依靠家庭养老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还存在服务设施不完善、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可供选择的养老内容单一等问题。

当前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收入水平较低,养老资金来源单一

首先,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就业机会有限。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较单一,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且收入水平偏低,他们可用于养老的资金相对较少,导致农村养老质量低。其次,文化程度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民的知识储备有限,接触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机会有限,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待提升,对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了解不足。最后,养老资金主要依赖子女支持。当经济来源单一且有限时,家庭成员需要承担更大的养老经济压力。

受传统观念影响,可供选择模式有限

首先,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普遍缺乏养老意识。大部分农民受代代相传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习惯依靠家庭成员的照料。他们往往缺乏养老规划的意识,这限制了他们选择多样化养老模式的能力。其次,农村地区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由于缺乏合理的政策引导、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地区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因此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最后,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落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对养老模式的认识和选择。

城乡发展存在差距,数字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首先,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民的经济能力相对有限,难以承担专业化、个性化养老模式带来的高昂费用,这也限制了高水平专业化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覆盖范围有限,阻碍了数字化养老模式的发展。其次,教育资源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地区缺少针对数字化养老的专业培训,再加上许多具有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力的人才更倾向于在城市就业,严重影响了养老模式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农村地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些专业养老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渠道不畅通,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档案等个人信息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和实时跟踪,限制了养老模式数字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完善农村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普及互联网技术以提升农村数字化水平

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建设数字化养老平台。通过建设“互联网+养老服务”等数字化养老平台,提供在线预约、信息查询、社交互动等功能,为老年人展示当地可供选择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上門康养服务等内容,使其能轻松获取最新的养老服务信息。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养老平台的认知程度和期望,选择合适的技术框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和服务推荐。

其次,完善智能养老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手环、智能呼叫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活动轨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养老质量。因此,应积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智能养老设备研发的投入力度,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并通过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受众的接受度。

最后,广泛应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拓宽了老年人的社交渠道,促进了跨代交流。同时,老年人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获取更多保健方法、养生技巧等实用信息,拓宽视野,预防认知退化。这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社交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引领和带动养老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拓宽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专业人才投身于农村地区养老服务领域,鼓励他们就业创业。同时,支持更多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多渠道引进社会工作、老年人康复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跨行业人才流动,培养全能型养老服务人才。

其次,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素质技能。加强养老相关职业的技能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政府、高校与养老机构三方协同合作;鼓励高层次人才深入养老服务领域,采用网络培训、现场实训、开展讲座等方式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最后,健全养老服务人才评价机制。通过专业考评、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追踪等方式,形成竞争机制,以提高相关人才的服务效率,改善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养老服务人才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增强养老服务人才的责任意识。

政策扶持和家庭支持相结合

加强政策扶持和促进家庭支持,推动农村多样化养老模式的发展,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应充分考虑当地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行业,为养老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多样化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

其次,发展多元养老模式可以带动养老机构、疗养院等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刺激当地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最后,政府与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坚实的支撑。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多主体协同参与农村养老

多主体协同参与农村养老能够整合不同部门和组织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养老服务质量,为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规范各方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渠道。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农村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服务大厅等基础设施,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宜居的养老环境。同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充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其次,慈善机构、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民间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文体娱乐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同时,组建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再次,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通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项目,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福利。

最后,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和协作支持系统。通过调研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平台,与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合作,实现老年人基本健康档案和相关信息的共享。同时,引入智能辅助技术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方便各主体之间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实现农村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村养老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深入研究数字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助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此外,数字化背景下多元养老模式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数字技术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推动养老服务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数字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对促进养老服务的创新和改善,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数字化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