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导读

2024-06-11刘雪丹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4年20期
关键词:阿廖沙童年高尔基

刘雪丹

作家名片

高尔基(1868年—1936年),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被列宁称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高尔基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丧父,11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1884年,他参加了民粹党小组,阅读了马克思的著作,开始投身革命活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来临前,高尔基写下著名的《海燕之歌》,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年》《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话剧《小市民》《在底层》等。

内容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记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以直抵人心的质朴语言,还原了孩童视角下的人生百态。

阿廖沙幼年时丧父,被母亲寄养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专横独断、凶残暴躁,他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他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他的到来恰逢外祖父的家业面临破产的威胁,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艰苦。阿廖沙从小受到外祖父的虐待,因此他总是惴惴不安地与他人保持距离。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生活的重负与家庭的混乱,选择抛下阿廖沙,追寻自我的救赎和生命的归宿。童年生活于阿廖沙而言是充满痛苦的,但在这段不堪回首的童年记忆中也会涌现一丝温暖,也有另外一些和蔼可亲的长辈和朋友存在,例如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善良的葛利高里和温暖慈爱的外祖母,他们让阿廖沙在黑暗与污浊中仍旧保有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后来,母亲突然归来,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因为母亲对儿子仅存的爱也已被生活的苦消磨殆尽,她喜怒无常,经常愁眉不展,对阿廖沙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走投无路之下,他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过着困苦绝望的生活。后来,母亲逝世,阿廖沙也面临去“人间”的挑战。

《童年》的篇幅并不长,但是其传达的主题思想却振聋发聩。作为一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童年》生動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皇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作者对苦难的深刻认知、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不竭的生命力。

经典摘录

外祖母长久地睡不着,她躺在那儿,把手放在脑后,内心微带激动地讲点什么,看样子,她一点儿也不在乎我是不是在听着。她永远善于选择那样的童话故事,它能使夜变得更有意味,更加美丽。听着她那不紧不慢的言词,我不知不觉地入睡了。清早,和鸟一起醒来;太阳温暖地直射到脸上,早晨的空气静静地流着,露水从苹果树叶上震落下来,湿漉漉的青草越来越光亮,像水晶似的清澈透明。云雀飞到目力达不到的高空,在婉转地歌唱,一切鲜花和音响,像露水珠儿似的往胸里渗透,使人感到宁静的喜悦,引起人们一种想快点起床做点事情,和周围一切生物友爱地生活的愿望。

这是我一生中最安静、感受最多的时光。正是这年夏天,在我内心形成了而且巩固了对自己力量的自信的感觉。

●赏析

童年的阿廖沙承受了许多生活的磨难,还好有善良又慈爱的外祖母始终关怀、体贴、呵护着他。外祖母给他讲温暖梦幻的童话故事,向他传递与人为善、乐观开朗的品格,带给他温暖与治愈。从早上温暖的太阳,到苹果树上的露水,到水晶似的湿漉漉的青草,再到紫藤色的天空、婉转歌唱的云雀,这一连串生动而富有意趣的景物描写,将主人公憧憬美好、依恋自然的童稚之心展露无遗,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一刻的温柔和静谧。正是外祖母所给予的力量,为阿廖沙打开了一扇光明的窗,如书中所言:“在外婆没来之前,我仿佛一直躲缩在黑暗中睡觉,但自从她来了以后,就唤醒了我,将我领到了明亮的大千世界,把我身边的一切,连接成一根连绵不断的线,编织进五彩缤纷的、灿烂的花边。”

天色已经很晚,当他仍然从家里走出去的时候,母亲到炕炉后面找我,她小心地搂抱着我,吻我,哭着说道:

“原谅我,是我的错!亲爱的,你怎么能这样?动起刀子来了?”

我说出下面的话完全是诚心诚意的,完全是懂得的,我对她说,我准备杀死后父……直到现在,我还能看见那只腿在空中来回摇摆,用脚尖踢着母亲。

回忆起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我时时问自己:值得讲这些吗?每一次我都重新怀着信心回答自己:值得,因为这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丑恶的真实,它直到今天还没有消灭。这是一种要想从人的记忆中、从灵魂中、从我们一切沉重的可耻的生活中连根儿拔掉就必须从根儿了解的真实。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了鲜明的、健康的、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赏析

童年时期的阿廖沙饱受虐待,他目睹为外祖父操劳了一辈子的裁缝师傅被赶到大街上流浪;目睹善良乐观的小茨冈被两个舅舅强迫,扛着沉重的十字架去墓地,不慎被压在十字架下流血过多而亡……这样的生活令阿廖沙感到窒息,“好似有人把我心上的皮撕掉了”。母亲再婚后,阿廖沙受到继父的虐待。在一个夜晚,他又亲眼看见继父抡着腿,狠狠踢打自己的母亲……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不幸的童年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这个片段清楚地表达了作者写下这篇小说的缘由。如果说童年的不幸是文学创作的开始,那么写作便可以称之为救赎。高尔基的童年无疑是窘迫的、不幸的,他在不堪而悲惨的童年中摸爬滚打,一路上充斥着来自外界的恶意和无尽的黑暗,然后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如此局促,但光明而人道的生活终将复生。高尔基的童年虽然有着种种不幸,但生活的艰辛却培养了他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刚毅的品质,也引发了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暴虐的反抗。

猜你喜欢

阿廖沙童年高尔基
读《童年》有感
向着光亮生长
——走进《童年》,走进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我和阿廖沙
那份温暖,指引我们前行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