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勘单位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4-06-11刘定勇
刘定勇
(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湖南 长沙 410014)
0 引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而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也给地勘行业带来了新的任务,既要保障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又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此外,地勘行业还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工作,服务好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地质工作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地质工作的公益性、基础性、先行性作用。这不仅带动了各方对于投资地质找矿的热情,也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3]。
2023探矿者年会上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提到,广大地质工作者要弘扬优良传统,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主力军作用,努力找大矿、找好矿。地勘单位要找准工作定位,主动承担任务,积极开展战略性矿产调查,提出区块建议。矿业企业要牢牢抓住重大机遇,探索谋划探采一体的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为增储上产贡献力量[4]。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如火如荼的新征程上,地勘单位肩负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5-6]。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以社会价值为引领,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建设人才队伍等措施,提高地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创新自身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工作中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时代下的新需求优化自身业务结构;加强与兄弟地勘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的深度合作[2,7-9],充分发挥地勘单位找矿突破主力军的作用。但当前地勘单位发展仍然面临同质化恶性竞争激烈、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新兴地质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地勘单位管理水平,为实现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1 地勘单位的发展演变与现状问题
1.1 发展演变
我国地勘单位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几十年来,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地质基础保障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演变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相应调整,过去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逐渐形成的,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地质工作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按照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原则,初步建立了中央和省级两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10-11]。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基础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宽,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取得重要进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初具规模,矿业权市场开始活跃,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国有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参与勘查市场竞争的意识日趋增强[12]。多数地勘单位实现了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正逐步推进企业化经营;商业性地质工作投资主体开始出现多元化的格局。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的体制框架初步形成[10,13-14]。
1.2 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地勘行业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此期间,地勘队伍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总体来看,地勘行业的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发展的质量、效率,以及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
1)同质化恶性竞争激烈。当前,地勘单位在业务范围、勘查技术、经营方式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大多数业务雷同,组织管理模式相似,工作领域的重叠性引发了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相互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地勘行业的发展。目前,地勘单位都在进行转型发展,但各单位转型方向并没有较大差异和创新,多数地勘单位在业务方面过于依赖地质找矿,而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勘察、地理信息测绘等行业则没有进行充分的发展,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依附于地质找矿项目。此外,地勘单位对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的生态修复、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的涉及更是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勘单位在新时代的发展[2,15-17]。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地质勘查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投入、人才、专利、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长期处于事业单位体制下,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热情程度总体上不高,这也影响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目前也依然存在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对基础研究缺乏重视;科技领军人才稀少,缺乏主动创新思维;行业特点局限,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平台缺失,与外界交流不频繁等问题。此外,部分地勘单位缺少研发机构,无法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在科技创新、技术手段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较少,这都严重影响了地勘行业科技创新建设[2,15,18]。
3)新兴地质专业人才缺乏。当前,地勘单位中大多数机构过于臃肿,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梯队建设与业务发展不匹配,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地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传统的地质勘查业务由于前期积累的产能过剩,导致人力资源严重过剩,而在新时代地勘工作领域由传统地质找矿向“大地质”转型的过程中,又需要引进与战略性新兴领域项目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导致人员闲置与引进聘用矛盾共存[2],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使之无法与业务规模匹配。此外,当前地勘队伍学历层次整体不高,未能有效地形成人才梯队,高精尖人才匮乏,也导致无法支撑地勘单位的业务发展和转型升级,不利于地勘单位实现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2,15,19]。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个地勘单位的发展程度和整体实力都有所不同,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与时俱进,改变原有的运营和管理方式,实现地勘单位精细化管理,确保地勘单位管理的高效、科学,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20]。
2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2.1 概念
对于管理的含义,管理学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管理就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既有效能又有效率地把事情做好的过程。”这一定义简明扼要,适用范围广。而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看,则可以定义为:以人为核心,合理安排各种资源要素,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预期工作目标。管理是一种手段和方式,也是一个过程;管理的核心对象是人,手段是合理安排,追求的是最有效的方式,要达到的是预期目标。
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管理的精细化,就是目标任务、管理手段、实施过程的分解细化。“精”是精确、精准、精致,“细”是细化、细致、明细。精细化管理是相对粗放管理、经验管理、模糊管理而言的,追求细节到位、精益求精,目的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工作成果。
1)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观念决定行为,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没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因此,精细化管理首先表现为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已有日益成熟的理论体系支撑。管理者如果在他的头脑里没有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认知,就不会有精细化管理的追求和实践。
2)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责任。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高、严、细、精,管理者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没有对管理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不可能达到精细化管理的境界的。
3)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方法。管理科学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人治管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等阶段。人治管理是传统的经验式的粗放管理,精细化管理属于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和自主管理则属于人本管理。目前,中国企业总体上处于从人治向法制、粗放向精细化过渡的管理阶段。精细化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某个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往往多种管理模式和方法交叉存在,比如既有人治管理,又有制度管理,还有依靠企业文化推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本管理,界定企业管理层级,主要看何种管理方式起主导作用。
4)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一旦在企业扎根,形成气候,成为了企业的管理习惯和工作作风,则其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和成员产生积极影响。目前,精细化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追求。
鉴于此,本文以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区,选取生态足迹法作为研究方法,通过对该地质公园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四个时段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大小进行测算,运用生态盈余指数及生态压力指数对将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科学测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2020年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论文的研究将为张家界市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并为类似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2 特征
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运用数学计算考量工人的作业方法,核定工资标准,进而提出科学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思想,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后来,日本、德国等国家实践精细化管理思想,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比如日本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方式等。中国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引入精细化管理方式,一批优秀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跨越式飞速发展。从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实践看,笔者认为精细化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普遍性。精细化管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企业可以运用,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也可以运用,只要涉及管理工作,都可以推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是普遍的、广泛的,既包括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考核、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现场管理、采购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和方面,也可以针对于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工作。
2)目标性。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并且目标必须量化、细化,含糊而笼统的目标是不能推行精细化管理方式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是具体的、细化的,明确的目标对管理精细化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3)系统性。任何一个精细化管理的项目,都应看作一个系统,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待精细化管理项目,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和方法,因为精细化管理需要考量的环节和因素是全面而细致的,追求的是系统的高度协调性,是整体效能和效率的最优化。
4)规范性。精细化管理具有显著的规范性特征,表现在很多管理手段是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表单化的内容,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规范和规则,在具体任务的落实中,要求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则执行。
5)精细性。精细性是精细化管理最根本的特征,表现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准细致,强调注重细节,以细节保证执行到位,追求极致和精益求精。
3 地勘单位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由于地勘单位管理模式长期介于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管理模式基本上处于粗放状态,与精细化管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提出“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1)推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科技开发与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每个领域、每项工作都离不开精细化管理这一基本手段。每一个蓝图、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精细谋划、精细设计、精细实施。不落实精细化管理,则会使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失败,进而影响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工作的推进和目标的实现。
2)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细节决定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地勘单位各产业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精细化管控程度。在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某个环节技术质量管控不精准、不精细、不严谨而导致整个项目质量验收不合格,甚至引发质量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要提升产业服务质量水平,就必须在技术质量上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
3)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是地勘单位的永恒追求。精细化是地勘单位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要求。能否实现精细化管理,是衡量地勘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管理就是生产力,只有将管理工作做到精细,才能实现各方面的工作成效,进而树立单位的品牌,并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4)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在国家管理体系日益规范完善、地勘经济已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地勘单位的必然选择。效益来自管理,而高效益必然来自于精细化管理。地勘单位推进精细化管理,一是可以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生产,防止发生质量偏差和安全事故,并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三是可以有效控制各方面成本,这些都是影响和决定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4 地勘单位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途径
地勘单位在致力追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形势下,必须把推进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在管理理念上要转变观念,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大力度,在执行落实上要真抓实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实际成效。
1)加强目标设计与细化。科学而明确的目标是精细化管理的源头,因此,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从目标的制定开始。对于地勘单位的目标而言,其制定具有层级性,既有全局性的总目标,也有部门目标和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既有长期目标,也有阶段性目标和当前目标;既有战略性目标,也有战术目标和操作性目标。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目标进行认真的论证和设计,力求所设计的地勘项目目标是科学合理和积极进取的。总目标制定后要按照层级进行分解细化,能够量化的目标都需要量化,最终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也就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2)严密规范制定制度和流程。制度化、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特征。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依据和保障。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普遍的东西都应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制度的制定应做到务实管用、严谨明确。目前,一些地勘单位的管理制度虽然涵盖的方面很广,但是所设制度不严谨,操作性不强,所制定的制度或过于笼统,放之四海而皆准;或经不起推敲,无法深究与执行;或逻辑混乱,具体内容自相矛盾;或漏洞很多,甚至遗漏重要环节的规定。上述问题都应在进行制度制定时避免,并将流程和目标对应,明确工作程序和操作规则,厘清工作思路,力求具体细致。
3)增强目标执行力。工作目标和管理理念最终要依靠执行使之落地并实现效益,尤其是对于地勘行业,落实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部分管理学专家将管理与执行分而论之,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管理,而执行是执行者的事,但笔者认为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分工是相对的,管理和执行是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没有执行,何来管理。对于精细化管理而言,强调执行细节,更应该注重管理与执行的紧密结合。在实际地勘工作中,管理者必须紧密跟踪执行动态,不断督促执行,及时检查执行情况,并根据情况的变化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以提高执行力,达到理想的执行效果和管理效果。
4)加强各方沟通合作。沟通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地勘单位来说,目标设立、制度制定、任务执行都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各方面和细节的不断沟通。地勘单位相关项目的目标任务书、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即使要求精细,但仍然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所涉及的内容不可能包罗万象,而地勘单位管理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因素和情况也无法事先预知和规定,尤其是在实际的地勘工作中,各类情况复杂多变,因此,只有各方及时沟通才能掌握情况,了解问题,并找到最适当的解决办法。对于沟通的内容,包括对事情的理解认知、采取的方法措施、情况信息的反馈等各个方面,而沟通的目的就是使相关当事人所获取的工作任务信息对等,从而实现思想认识和行为步调上的统一协调。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执行者之间、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要保持及时充分的沟通,确保每个环节和细节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执行。
5)问题导向与解决。对于管理而言,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大问题中找出一个个小问题,并进一步找到每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路途。尤其是对于地勘单位的管理情况,管理越精细,发现的问题就会越多,解决问题的要求也会越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存在于工作目标和任务设立之时,还存在于任务实施和行动落实的过程之中。只有把管理的触角伸到整个落实的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从而达到最佳工作目标。
6)注重细节管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化管理的追求就是细节,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各个细节,并要求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做精,从而避免工作的失误或错误。对于地勘单位来说,要关注单位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流程和每一个岗位,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单位整体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益。
5 结语
新时代地勘单位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管理是一切工作规划付诸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手段,而精细化管理则是高质量、高效益实现工作目标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助力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