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对策探究

2024-06-11程湘雯

广东蚕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才农村专业

程湘雯

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对策探究

程湘雯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人才引擎,是乡村振兴亟须挖掘的宝贵资源,注重本土人才培养是解决当前乡村人才缺乏问题的主要方式,吸引、发掘和培养本土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文章结合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本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激发乡村现有人才的活力,筑牢人才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逐渐成为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雏形,然而,由于外在专业生态环境及内在专业能力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使其还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探究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的路径,对促进农村社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培养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必要性

1.1 弥补专业人才不足

培养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可以突破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的局限。由于生活条件欠佳、城市化进程加速、人才薪酬待遇低等限制性因素,在农村社会工作中,外来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且流失严重。并且,面对我国农村社会场域中社会问题复杂性、民众需求多样以及乡风民俗丰富繁复的特点,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人才虽然有较好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但在农村实务方面能力还有所欠缺,他们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才能熟悉当地并与当地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而本土人才的培训和发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本土人才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人脉优势,能够更好地为村民提供专业、高效的社会工作服务。他们不仅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还对当地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乡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本土人才有着深厚的人脉资源,他们与当地村民有着紧密的联系,深知当地村民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当地发展的缺陷和短板,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出更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1.2 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培养本土人才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土人才往往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热情和责任感是外来人才难以比拟的。本土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农村经验和城市思维,还对当地文化、经济和社区环境有着深入了解,通常具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和资源,他们熟悉城市和乡村的需求和资源,能够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带动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本土人才在推动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这些人才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3 提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培养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可以提高农村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农村社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长期发展中,“全能政府”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农村社会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专业性发展。部分边远地区的社会工作本土机构较少且发展较缓慢,需要依靠引进外来组织入驻当地提供服务,但项目的期限性和人员的流动性,难以保证服务的持续有效发展。在当地选择合适的人才,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能有效减少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变动所带来的重复性服务,提高当地社会工作服务的可持续性、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时常需要连接当地资源,初入农村的社会工作者较难发现当地的潜在资源,而本土人才能够充分利用地域、人脉的优势,连接到更多的有效资源。同时,村民往往更容易接纳本土的社会工作者,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开展,提高农村社会工作质量。

1.4 推动“在地化”服务开展

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较外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更稳定更接地气,方便开展“在地化”服务。农村骨干力量,如村干部、年轻党员等,虽然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欠缺,但他们具有地域、人脉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他们具备对当地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敏锐洞察力,深知当地村民的需求和期望,可以运用当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村民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加了解当地的社会结构和资源状况,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易于接受新知识[2]。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他们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专业方法,协助基层干部开展工作,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动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村级事务,开展符合当地需求的服务和活动,为农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村民自治和社区发展,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首先在资金支持方面,培养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培训费用、设备费用、活动经费等,而农村地区资金渠道单一、造血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本土人才培养的短板,缺乏多元化专业组织的支持。其次在激励保障层面,目前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福利补贴、岗位晋升等尚未形成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3],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易产生职业倦怠,降低了本土人才的职业认同度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最后在人才培训方面,长期缺乏多元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较为单一。面向农村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更多是以城市服务和城市治理的体系和思路构建,并未结合乡村现有基础和发展需求,忽视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导致培养出的社会工作者缺少应变性以及对地方认识的敏感性,缺乏对农村问题的宏观认知和微观实务技能,服务成效不高且不具有持续性,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2.2 本土人才的职业认同度低

首先,社会工作对我国来说是舶来品且起步较晚,很多人对社会工作的职业性质和专业特征并不清楚,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普遍不高,导致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职业认同度相应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其次,本土人才虽然熟悉当地的语言和风俗民情,但因为往往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没有明确的职业地位,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贫瘠,导致提供的服务专业性不强,难以获得当地村民的认可和信任。最后,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主要的支持力量来自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村民骨干等,由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社会工作嵌入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不够明确,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边界模糊、角色不清等情况。与此同时,农村社会组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组织更是难觅其踪。由于缺乏组织依托及社会网络支持,自我和他人的认同度较低,专业能力难以充分发挥,服务成效较低。

2.3 人才流失严重回引难

受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向城市,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不均衡,乡土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动力不足[4]。农村地区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发展,客观上加剧了本土人才的流失。同时,农村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够完善,愿意回到农村、建设农村的人较少,导致乡土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开展。

2.4 农村社会工作业态发展滞后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农村社会问题的分析视角比较单一,部分人对农村社会工作缺乏了解和信任,这就使得农村社会工作难以开展。其次,社会认知度和专业认同度较低,难以推动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最后,乡土熟人社会存在一定的弊端,本土社会工作人才来自当地,与服务对象之间除了专业关系之外,还存在着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等非专业关系,与村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熟人身份虽容易被服务对象接纳,但同时也更难建立起专业的服务关系,难以协助当事人真正地解决问题,帮助其脱离困境。

3 加强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本土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一是各级政府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时,应将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纳入其中,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部门扶持机制,列出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本土人才培养,给予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二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合理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制度,确保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收入水平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根据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三是建立健全职业发展体系,制定明确的职业晋升体系和培训计划,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5]。四是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对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激励和奖励,确保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使其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工作。

3.2 提高本土人才的职业认同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宣传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和身份认同感。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土人才的工作内容和贡献,拓展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其对本土人才的信任和认可。二是注重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身份建构,在制度和政策上明确本土人才的专业身份,明确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身份认同。三是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帮助本土人才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6]。四是统筹整合各类优势资源为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提供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强化乡村社会支持网络,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3 做好本土人才的“挖、培、引、留”工作

一是建立本土人才挖掘、培训、使用的常态化工作制度,加强对乡村本土人才的全面摸底,采取对策吸引本土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建设本土化的高质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推动本土人才与乡村振兴供需有效对接。二是制定实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专项培养计划,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基层政府沟通协同合作,积极引导本土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重视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持续性培训,提高本土人才专业水平。三是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蓝图、扶持政策和典型的宣传,改变人们对乡村无发展空间、乡村本土人才大材小用的传统认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积极引导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入乡,激活农村发展的创新活力。四是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服务平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扎根农村发展的本土人才,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提升本土人才社会地位,充分宣传优秀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社会示范效应,带动和激励更多人才建设农村。

3.4 建设农村社会工作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结合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乡土社会特点,为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整合内生性力量和外延性力量,构建良性的农村社会组织成长环境,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同时应加强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三是重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多方力量相互联动,增强农村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积极发挥资源整合和协调的能力,构建多元性合作关系,发展人际关系取向的专业关系来缓解本土人才所面临的双重关系,在保持熟人关系的同时,恪守专业的底线,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部分,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起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培养是有效应对我国农村当今发展阶段新要求、新挑战的必然途径。

[1]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7):22-28.

[2]万江红. 建设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解读《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 中国社会工作,2021(7):15-16.

[3]刘艳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15):105-108.

[4]张李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 甘肃农业,2022(11):31-35.

[5]张慧.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育路径探析[J]. 广东蚕业,2022,56(9):154-156.

[6]胡湘梅. 乡村人才培养精准性提升策略探究[J]. 广东蚕业,2023,57(4):148-150.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44

D422.6;C964.2

C

2095-1205(2024)03-144-03

程湘雯(199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专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