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国贸专业为例

2024-06-11

市场周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商科课程体系校企

仲 妮

(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传统的依赖于物理空间的线下经济相比,由于网络和数据空间的优势,数字经济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上的重大变革,催生了商业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变化也给高等院校商科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考。

传统的商科教育已经滞后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吴岩指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新时代的新趋势。新商科教育的建设应服务于市场经济,强调学科教育与服务市场经济需求的紧密结合。这样,新商科教育才能应对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 文献综述

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2018年提出启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随后各大高校逐渐开始围绕“新商科”的概念、内涵以及实践途径等进行广泛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新商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新商科是建立在多学科交叉重组的基础上的[1-2]。一些学者认为新商科的建设离不开思政建设[3]。更多的学者认为新商科的建设关键在于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从高校层面,哈静认为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必须注重实践教学[4]。从专业层面,孙玉和史后波从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管理弹性化三个方面探索新商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5]。从课程层面,有学者以铜陵学院《证券投资学》为例,通过在课程中实行因材施教、邀请资深教师与校外专家作为课堂嘉宾、课堂现场与业界校友“云互动”、增设“模拟股份有限公司”创业训练环节、多元化评价等一系列教学创新方法,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上的重大变革,催生了商业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变化也给高等院校商科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考。学者们从课程、专业、高校等角度探究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孟巍等提出了利用“线上MOOC+异步SPOC”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6]。有学者阐述数字经济环境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找准定位调整课程体系、结合需求充实课程内涵、注重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高校国贸专业应从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数字化能力应用平台开发以及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推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中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通过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期能够为数字经济时代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3 数字经济背景下国贸专业的人才需求特征

传统的商科教育在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同时,已经不完全适应现代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和商业环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贸易方式和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催生了对国贸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3.1 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贯彻全面发展理论

在传统商科教育的框架下,国贸专业以及其他商科专业侧重于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各领域的专业化人才。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商科教育的范式发生了变革,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商业环境对国贸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再适应迅速发展的环境。传统的国贸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但是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带来了商业环境的巨大变革。学生需要更全面的素质以应对这种变化。不仅需要掌握传统商科知识和专业知识,还涉及技术、伦理、领导力等多个方面的培养。一方面,国贸专业的学生需要走出传统的商科框架,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新兴技术;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在传统商科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扎实的专业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充分适应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商业环境。

3.2 注重创新思维,坚持创新能力培养

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信息技术创新的体现[7]。现在各个国家都视创新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也强调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对高等教育而言,创新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就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不仅带来了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的变革,也推动工作岗位向复杂化、综合化发展[8]。这种变化不仅对就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要求就业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前所未有,社会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思维方式难以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例如,传统的国贸理论强调商品贸易中,买卖双方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并进行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在大数据时代,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等的兴起创新了分工模式和交易方式。这种变化必然要求思维模式的创新。

4 数字经济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4.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国贸人才,首先要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数字经济接轨,进一步促进两者深度融合。

4.1.1 调整课程体系,由“通识+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为模块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9]。大多数高校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仍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注于培养掌握传统的国贸理论及国贸实务应用的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和专业两类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基础和核心课程。这种课程体系呈现细分化、理论课多、学科交叉弱等特点。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些课程亟须注入“新鲜血液”,对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改造,突出数字贸易能力、外语能力和数字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导向。改造之后的课程体系可分为数理统计模块、计算机模块、外语模块、专业模块和实践实训模块。比如,计算机模块开设大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等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增加中英文及全英文课堂的覆盖率,并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外语;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开设以及开课频率,例如跨境电子商务设计、新媒体营销等课程。

4.1.2 以课程为纽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培养新时代的国贸人才涉及经济贸易、计算机、外语、营销等不同学科的课程。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学师资。而在目前单一学科教师的背景下,实施教学难度较大。高校应打破院系之间的学科界限,建设跨学科的教师流动机制。整合现有的教师资源,建立一支跨学科的复合型教学队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配置不同的教师资源。

4.1.3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的实践性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服务于市场和社会。企业直面市场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人才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贴合国家和行业的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除了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有关前沿技术、行业动态、科普等讲座,也可以联合企业进行课程的模块定制化或围绕商品的贸易等方面开设项目实践课程,实现共赢。

4.2 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国贸专业对经济贸易的发展动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所以专业教学必须强调以实践为导向。目前,高校产教融合的模式主要包括产教融合研发、共建、人才培养、项目牵引等[10]。但是往往存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双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归根结底在于校企双方没有在共赢的基础上形成相互服务的利益共同体机制。因此,要继续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4.2.1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校企双方的合作应深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实训、创新就业等。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仅仅在实训和就业层面开展,但是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需要高校和企业从多方面共同深入合作。双方首先应建立“双主体”的责任机制,从源头共同把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向高校传递市场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并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在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应实现校企共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携手企业共同进行过程化管理和考核。

4.2.2 强化“走出去,引进来”机制,校企合作提升师资水平

“走出去”是指高校教师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参与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同时,高校可邀请校外专家定期为教师提供集中培训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师现有知识结构。“引进来”是高校聘请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走入课堂,将最新的产业动态、企业资源、市场人才需求带入教学。同时,依托于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企业可以定期分批安排在职员工进入高校课堂,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并反哺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4.2.3 由企业主导,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很多校企合作仍然保持由高校主导,企业象征性参与的局面。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实践教学的展开,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敷衍了事。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深挖双方利益共同点,探索由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依托校企合作,共建“校内仿真+校内全真+校外跟岗”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仿真实训室主要利用教学实训模拟软件进行。学生在完成国贸实务、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后,利用仿真实训室练习实践操作。校内全真实训主要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主导,由企业牵头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员工作为导师,带领学生开展报关、贸易、货代等业务的实训。校外跟岗则是由校企共同安排,分批或选拔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甚至是定岗实训。

其次,携手合作企业,组织专业创新创业赛事,以赛促学。在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向“会学会用”的状态转变,增强对课程和专业的认同感。这时候参与专业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除了组织参与大学生外贸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高校可以联合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设置比赛项目,并将比赛项目融合课程教学和考核中,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5 结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必将对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不仅要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贯彻全面发展理论,而且要注重创新思维,坚持创新能力培养。为此,高校必须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及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方面改革人才培养路径。

猜你喜欢

商科课程体系校企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