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2024-06-11王文风倪玥琪
王文风,倪玥琪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0 引言
自国务院发布有关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方政府在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纷纷加大支持力度。然而,并非所有省份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一些地区的支持仍显不足。尤其在人才和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缺乏足够支持政策的情况。举例而言,制造业企业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面临较高的风险,一般企业因缺乏足够的实施能力,往往无法负担这样的投入和研发成本。江苏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涉及技术性和系统性的全面过程,因此需要更多的支持政策以推动其顺利进行。
1 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遇到的问题
1.1 数据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不完善
江苏省的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特点,尤其在电子信息领域表现突出。同时,该省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众多高校,为科教资源提供了充足的支持。然而,目前尚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联盟体系,且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取得突破方面仍有待加强。在创新产业链上,技术开发、应用测试、相关政策与学术研究尚未构建完整的创新机制,以及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缺乏研究、反馈、改进和决策的完整体系。江苏省很多制造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与高水平智能化生产需求存在差距,数字化制造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这些问题需要有关政策的支持,构建技术、应用和产业等方面的高水平数字化创新体系。
目前,江苏省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投入巨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调研发现,许多新兴技术仅停留在技术表层应用阶段,并未在生产销售、产品创新、组织管理等关键领域得到充分应用。这凸显了新兴技术在深度应用和产业化方面的不足,未能真正成为支撑企业进步的巨大动力。在当前制造业领域,江苏的高校与企业在许多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受制于量产实验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卡在了许多关键节点。若能全面掌握这些关键技术,将具备高效的量产能力,有望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这也将推动人工智能、3D打印等制造业产业的革新,为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基础。
从整个江苏省制造业结构来看,中小型企业是制造业的主体构成,同时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的薄弱环节。调研发现,部分中小型企业认识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不知从何入手,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意见。这导致一些企业望而却步或无法有效进行数字化转型,最终阻碍了制造业数字化进程[1]。在江苏省内,缺乏覆盖广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为加速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亟须推行普惠性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制造业企业的需求,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指导,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与支持。
1.2 信息孤岛现象十分严重
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存在信息孤立、业务流程脱节的问题。目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局部应用阶段,主要集中在信息化、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应用上,尚未形成协同完整的体系。数据方面存在应用不足,各行业协同合作缺失,导致行业资源封闭,制约了行业内外数据的有效应用。企业内部数据集成应用不充分,各部门间存在隔阂,数据利用效率低,形成了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江苏省内发展区域不平衡,制约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推进。尽管近年来江苏的数字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二,但在数字制造、数字应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广东、浙江等省份。省内不同区域,如苏北、苏中、苏南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1.3 缺乏专业人才
即使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进来,但是缺乏制造业企业的具体实践,能否与制造业中的实地工作者有效沟通与协作,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是未知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新模式促使各种资源和要素实现协同运作。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要素显得尤为关键。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复合型人才的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尽管该省拥有大量优秀人才,但是否能够充分投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存在不确定性。首先,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且拥有融合了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2]。在江苏省内,虽然有大量优秀人才,但是否能够找到具备这种跨学科背景的人才,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挑战。其次,制造业具有独特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专业技术人员若无法融入其中,将难以实现与实地工作者的有效沟通和紧密协作。此外,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而新加入的人才是否能够快速融入并理解制造业的特殊需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 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采取的对策
2.1 因地制宜,出台针对政策
首先,政策的制定应具备可实施性,必须紧密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对所制定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充分考量。政策制定需要有针对性,针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直击转型的痛点和瓶颈,切实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可马虎应对,必须真实地将政策付诸实践。监督方面需要强化,实施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政策有效实施。在政策手续方面,应简化烦琐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流程,缩短时间,使制造业企业能够便捷地享受政策福利。同时,各级政府应增强对政策的支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在投资、研究、人才、专利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真正得到贯彻实施,降低投资的风险成本,增加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其次,政策制定需要具备科学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动态、周期性的过程,因此需要具备前瞻性的政策,能够早期规划、早期准备、早期行动。要及时使用先进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标定和梳理,准确了解江苏省内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和国内形势,预测未来数字化的大环境和技术发展趋势,高效制定对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有利的战略[3]。由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上下游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协作,政策制定应考虑整个产业链和数字化系统。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在微观层面,江苏省需要制定更详细、全面的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特别要关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强制造业企业内部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互通,推动数据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支持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
2.2 合理布局,促进协同创新
江苏省的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布局好工业互联网,促进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首先,需要建立起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重大技术的生成机制。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基础设施。要在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各个行业协会的联合行动下,形成各个细分行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研发需求的标定方案。根据关于互联网的基础结构,通过多方理论研讨和实地考察,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投入的研发、设计以及应用的相关工作任务,将相对模糊的服务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实际具体的技术需求,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制造业企业开展研究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其次,要构建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体系。在整体设计方面,可以通过积极构建关于互联网的联通会议制度,在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实际操作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一个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高效联动的工作推进的全面机制。并且,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一个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的联合体,推动各个创新主体加强联动和高效融合[4]。积极引导各大高校和教科研机构直接面向工业互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需求,和具备一定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开展共同研学的活动,共同进行基础的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打破种种瓶颈,解决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的难题。
2.3 关注重点,驱动数字转型
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着重关注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提供各种服务渠道。首先,组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直接对口的服务[5]。针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起步难的问题,政府、制造业企业、相关协会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组建线上普惠服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例如,选取一些熟悉工作场景、集约能力强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判断和培训,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对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潜在价值,以及所投入的回报率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为企业制定准确的数字化转型方案。由服务商联合关键企业、第三方机构、制造业企业等构建的产业链联盟,一起制定、探索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路径[6]。其次,争取做到点对点地支持与帮助,在数字化转型上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和实施的路径。将着重点放在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先进技术的相互协同、数字化仓储等重要领域,精确且深入地调查研究,准确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开展特殊化的研究和指导。培养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性企业,探索出一套可供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2.4 人才对口,打造转型力量
江苏省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上还需要准确抓住转型的重点,培育出专业对口的骨干人才,打造专业队伍。首先,通过调研发现,省内缺少数字化转型知识储备、实际操作性强的复合型人才。相关各级政府单位、各部门等需要科学研判所缺少的岗位人才性质,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人才招录方案。其次,在人才招录政策上,需要制定高标准的政策,加强培养国内外数字化领域的高知识人才,重点放在省内所缺少的科技人才和科技团队上。完善并积极实施数字化人才保障制度,全面考虑所引进人才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数字化机制,发挥好人力资源优势,为招录数字化人才打通道路。再次,建立起多渠道培育数字化人才的模式。江苏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资源丰富,应在人才培养、专业输送等方面做足准备。最后,充分发挥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育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内部培育,探索出个性化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3 结语
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政策不够精准、人才短缺、技术创新不足、工业互联网建设不够完善等。然而,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行的对策,以应对这些挑战。政策上,需要制定更具实践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加大监督力度,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人才方面,要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在技术创新方面,应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形成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对策有助于为江苏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支持。未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紧密结合产业实际,推动更多的实践性政策出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支持。其次,要注重技术创新,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快速升级,以确保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先地位。同时,要不断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深化。最后,要关注中小企业的需求,制定更为贴合实际的扶持政策,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浪潮中。综合而言,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仍需不断努力,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工业互联网的推动,相信江苏在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将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