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影像的情感化体验探微

2024-06-11刘亚楠

艺术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情感化观者肢体

□刘亚楠 李 琦

随着视像文化的高速发展以及观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舞蹈影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同时,人们对各类事物不断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情感需要。这种精神情感层面的追求早在战国时期庄子的思想上就有体现。庄子是一位命定论者,他的人生哲学精髓即为追求精神情感上的自由。他曾提出“游心”,这里所讲的“心”不同于儒家的伦理道德之心,侧重的是形体受着束缚,但“心”可以遨游于无边世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当今,随着视像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对舞蹈影像的情感追求。

一、情感化概述

(一)情感本身

关于情感,荀子的“六情说”把情感分为好、恶、喜、怒、哀、乐 六大类。笛卡尔认为爱、憎、喜、悲、称赞、期望是基本的情感,其他情感是由这些情感派生的。由此,学术界通常将情感定义为人对事物所形成的态度反馈,是人内心体验的形式,稳定地隐藏在人的生活之中。亚里士多德曾在《修辞术》中这样描述情感一词:“情感是激发或控制听众心理反应的说服力量,它是一种‘感召力’,并且情感会促使人们改变其判断,伴随着痛苦快乐以及与他们相反的情况。”情感中情绪的反应并非发生于有机体头颅内,而是产生于大脑、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与耦合之中。人们通过外部环境对大脑和身体的刺激,使生理和心理产生相应的共鸣,就会激发情感体验。

(二)“情感”在舞蹈与影像中的作用

1.舞蹈艺术中的“情感”

舞蹈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它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展现生活。舞蹈编导通常会对动作进行编排、对姿态进行转换,使舞蹈动作连贯自然,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将观众带入一种意境之中,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舞蹈是一种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艺术,观者首先通过观看舞者的肢体动作来感受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其次经由主观感受,唤醒自身的情感,最终感受到观看舞蹈是一种美的享受。

2.舞蹈影像中的“情感”

舞蹈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形式,其作品无法长久保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赋能与媒介融合使视像文化高速崛起,为舞蹈艺术开辟了全新的世界。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的跨界合作,本质即影像化舞蹈。影像艺术作为媒介,其独有的镜头感、后期特效以及装置设计等极具表现力和情感性,它借助新媒体的技术特征打破了身体表演艺术固有的时空观念,能够帮助舞蹈艺术更深度地挖掘肢体的意象空间。影像镜头中色彩、图像、纹理的变化,使受众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受众与受众之间、受众与编导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以全新的视角为受众带来与传统舞蹈表演不同的情感化体验,满足受众内心情感的追寻。

二、舞蹈影像情感化体验的三个层次

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曾界定过情感化体验,他将情感化体验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能层面的体验、行为感知层面的体验和反思层面的体验。第一,从本能层面来说,它和人的第一印象有关,是人最本能的一种反应,也是最为直观的一个层级。第二,从行为感知层面来说,它主要来自人们与外界所产生的交互以及耦合之中,还包括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效能和内心感受。第三,从反思层面来说,它是最高级的情感化体验,主要表现为观众对作品所产生的移情效应。

(一)本能层面的情感体验

1.镜头重组场域,直面情感冲击

新媒体艺术环境下,就本能层面来说,舞蹈与影像的结合形成了最直观的情感体验方式,这种直观式的情感体验主要是借用镜头语言的特性来触动人们的视觉感官体验。舞蹈影像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舞蹈艺术对视觉元素的种种限制,从宏观角度依据观众的视觉感受对肢体动作和场域进行重新编排与组合。在镜头语言下,编导会因舞者实际的肢体展现以及动作细节挑选更适配的场域进行拍摄,这样舞者肢体的表达是因特定环境而产生的,或贴近自然,或靠近生活,呈现出的作品让观者直面舞蹈新时空,进而使观者产生视觉情感冲击。比如,舞蹈作品中表演者的身体感知为豪放、敏锐、粗粝,那么编导可能选择带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自然地貌环境或喧闹新潮的城市来拍摄舞蹈影像。这一方面可以使舞者因实际场域的冲击更全身心融入;另一方面使舞蹈作品的呈现更加贴近现实,突出主题,让观者在初次观赏时就能受到整个视觉场域的刺激,从而得到新奇的视觉反应。这种反应进入大脑皮层后即能触动内心,由此本能地产生情感化体验。在舞蹈影像作品《唐宫夜宴》中,编导为向观众更直观地表达作品所要表现的情节与意境,尝试打破传统视觉场域,依据舞者的动作呈现创设适配的视觉场域,将“博物馆、皇宫、湖边、小山岭”几个真实场景采用影像技术中的蒙太奇手法嵌入其中,几个场景间的相互流转既适配又直观,使观者本能地衍生出视觉情感,获得对盛唐时期舞蹈艺术文化的情感体验。

2.肢体对话镜头,具象图解情感

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的结合同样使肢体语言对话镜头语言,多样肢体的展现与多种镜头的叠加使用,使编导所要表达的理念呈现具象化的图解,也使观者在具象图解下对抽象的舞蹈动作有了更直接的、本能的情感体验。以舞蹈影像中运用最多的推拉镜头为例,推拉镜头的特征是通过摄像机焦距的不断变化带给观众不同寻常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就像是人眼的自动聚焦,可以实时捕捉,瞬间凝注于某一特定情节、动作细节和面部表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传统的舞台艺术表演过程中,因整体舞美设计、演员的表演、周边环境的干扰,观者或许会因忽略某一特定的细节动作,而未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舞蹈影像镜头语言中通过推拉镜头的使用,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当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中仅仅只有局部的一双手、一只脚、一个背影、一个神情等肢体语言时,这些被镜头切分开的肢体语言,看似好像失去了它应有的表达逻辑,但实际上,这些肢体动作在音乐、节奏与布景的渲染下,借助镜头的力量可以传达出舞蹈语言的能量。肢体为镜头提供材料,镜头进一步具象图解肢体部分难以感知的情感表达,两者配合所产生的人眼聚焦般的刺激与影响,使观者直接抓住细节表达,强化内心情感。

(二)行为感知层面的情感化体验

1.幻想时空重组,探索超现实感知

舞蹈影像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交互性,这同样也是行为感知层面中最重要的一点。这种交互性与传统舞蹈表演的体验不同,在以往的舞蹈剧场中,舞蹈作品会通过场与场之间、幕与幕之间的切换,加之灯光、布景、道具的编排来实现舞蹈空间的构建,观者以相距一定距离的“镜框式”站位观赏表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影像的技术手段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固有的时空观念,使非线性时空成为可以普遍接受或感知的现实。由此,编导开始思考肢体与空间的关系,有意识地探索和营造空间幻想的多种可能性。例如,以影像的手法,可以选择采用大量实景拍摄,将舞蹈真正融入自然,用真实的、唯美的画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具有高度审美意义与深刻文化内涵的视觉盛宴。此外,影像艺术所营造的时空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后期的影像特技制作,也可以说是对时空力的解构、编排与重组。在后期制作中,编导可以根据自身灵感的迸发和舞者的肢体动态进行多维度操作,运用恰当的特技效果将画面中的时空力进行重构,打破舞台视觉的固化审美,产生超现实的视觉氛围,将观者带入更丰富的视觉空间,通过人与作品的沉浸式交互感知,引发人体生理与心理机制的共同反应,形成深刻的情感化体验。

2.聚焦共同行为,诠释情感真谛

在人与作品的交互体验过程中,还需注意的是,这一过程能否使观众产生情感体验的关键在于交互行为中是否具有产生情感的作用。如果交互的目的不是引起观者在互动中产生情感,那这种交互行为就只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性行为,如果作品的目的是通过交互行为诠释情感真谛,那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美国社会学家兰尔德·柯林斯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关系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他认为在实践活动中,如果人们通过互动行为形成了某种仪式感,就可以从中获得情感。所以,行为感知层面是否具有情感化体验就在于在这种交互行为中人们是否产生了仪式感。在舞蹈影像作品的创作中,对于仪式感的生成,编导通常在创作中通过关键性的行为来生成一种“共同的聚焦行为”,这种聚焦行为就被称为“仪式感”。当前,思维意识的社会化是当下人们一种“共同聚焦行为”。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纯粹个人的主观意识表达在情感上很难引起公众聚焦,而以符合人类当下具有社会化、大众化的情感符号为前提进行创作,就会形成一种“共同聚焦行为”。这种社会化意识是传统表演艺术难以向观众诠释的,而具有交互性特征的影像镜头可以突出地表达现实中无法诠释的行为。

(三)反思层面的情感化体验

1.镜头发散情感,引发“联想”冲动

简单来说,反思层面的情感化体验即人们在观赏作品后会引发“联想”,思考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同时还包括观赏作品后自身对作品的思考和总结。这里的“联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依据的联想,是可以唤醒受众心理的反思。舞蹈影像艺术中镜头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编导以及舞者更多展示自身的机会,这恰是一种以全新方式引发受众“联想”冲动的艺术。在传统舞台的展示形式中,编导和舞者很难以观众的视角对舞蹈作品做全方位把控,但在镜头语言下,通过镜头的发散,编导可以将艺术的“魅力”无限化放大并展示给观者,引导观者的内心情感世界与舞者和舞蹈作品进行对接,实现情感、意境等方面的交融,使观者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来扩充艺术形象,产生心理移情,强化情感的共鸣与回应。

2.镜头“窥探”背后,延展多向反思

舞蹈本身是一种在场艺术,是一种实时的生动呈现,舞者的身体一般也只能在现场空间运动。而影像则是一项持久的再现艺术,以影像为媒介手段可以使舞蹈动作铭刻、固化与传递,从而解决传统舞台艺术稍纵即逝的瞬间性及流动性问题。同时,影像镜头的介入还可以“窥探”到舞台背后的风采,包括创作前期的采风、编导的抉择、练功房的日常、舞者身体的训练等,通过镜头多面向的延展呈现,扩充我们未曾看到的和忽略的幕后故事。“窥探”的背后,观者头脑中会形成对整个作品的回忆、想象、思考,激发内心的情感波澜,引发自身情绪释放,从而构筑一个虚幻、浪漫、轻松、快乐的情感寄托。

当今社会物质富足、设计多元,经济日益发展,对于舞蹈艺术发展来说,满足受众的艺术情感化体验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舞蹈艺术者在镜头语言下重新审视舞蹈为契机,通过对舞蹈影像艺术与传统舞台表演艺术中情感呈现的对比,探索唐纳德·诺曼“情感化体验三层次”下的舞蹈影像情感,由此梳理出影像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融合是打破传统视觉场域的合作。同时,二者的跨界合作使非线性时空重组成为可能,探索出超现实的情感交互感知体验。最后,“舞蹈+镜头”的组合引发观者“联想”的冲动,通过镜头的“窥探”,引起观者内心情感的多向反思。总之,在当今时代,舞蹈影像艺术的发展应跟上新时代人民群众不同的情感需求变化,满足人们的心理情感需求,实现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情感化观者肢体
端午节观龙舟赛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负情感化设计和它的度
基于情感化的耳机产品设计
情感化在智能家居发展趋势中的影响
情感化在台式电脑设计中的应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