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针刀松解寰枕筋膜论治颈性眩晕※
2024-06-10邓其玲韩为
邓其玲,韩为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颈部软组织病变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与感受寒湿之邪,以及筋膜、肌肉慢性劳损等有关。寰枕筋膜是指联结寰椎前后弓与枕骨大孔前后缘之间的结缔组织膜,属于颈椎项筋膜的一部分。寰枕筋膜挛缩,会导致椎间隙变窄、椎动脉受挤压、脑供血不足,发生颈性眩晕,且于左右旋转颈部时症状更明显。
1 从寰枕筋膜的位置及解剖论颈性眩晕
寰枕筋膜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周围组织的附属性决定了其在颈性眩晕发作中的重要性。寰枕筋膜能稳定寰枕关节,辅助颈椎做大幅度活动,使颈椎处于力的平衡状态,还参与调节神经功能。
1.1 寰枕筋膜的弓弦作用与颈性眩晕的关系 针刀医学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是以骨为弓,以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为弦,完成人体特定运动功能的力学系统[1]。颈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枕骨、颈椎骨为弓,以项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囊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为静态弓弦,以头夹肌、颈夹肌、竖脊肌、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颈部多裂肌、颈部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椎枕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下斜肌、头上斜肌等为动态弓弦[2]。根据弓弦理论,寰枕筋膜相当于承担弦的作用,辅助颈椎做大幅度活动。长期的劳损使寰枕筋膜处于牵张状态,从而改变寰枕关节间隙,导致椎动脉受挤压,使机体的平衡和定向产生障碍,引发颈性眩晕。
1.2 寰枕筋膜周围神经血管组织与颈性眩晕关系 寰枕关节主导头部的俯仰和侧屈活动,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容易诱发眩晕、头痛,临床上易被忽略,且发病率较高,其附着的寰枕筋膜劳损是病理基础。寰枕筋膜是连接头与颈的一个重要组织,不当的生活方式如低头看手机、高枕卧位等,易造成寰枕筋膜积累性劳损。寰枕关节大幅度屈伸活动,以及过度的牵拉对抗,致使寰枕筋膜增生、挛缩,从而导致寰枕之间角度缩小,寰枕间隙变窄,进而压迫椎动脉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导致颈源性眩晕发生[3]。寰枕筋膜的长期牵张,纤维增生变性,可导致椎动脉血流速度变慢,大脑供血量下降,氧含量降低,从而出现颈性眩晕。
2 从寰枕筋膜的作用论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如颈本体感受器学说、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神经体液因子学说、颈部交感神经刺激学说、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学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等[4-5]。颈本体感受器学说认为,上颈椎区域的持续疼痛可引起颈部本体觉感受器产生异常刺激信号,这种异常刺激信号传入脑干,引发脑干前庭核群功能异常,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进而产生眩晕症状[4]。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认为,颈椎关节退变或创伤等导致颈椎骨质增生、失稳及椎间孔狭窄等,进而压迫椎动脉,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器官缺血,发生眩晕[4]。根据临床总结,寰枕筋膜的高压状态及持续的疼痛应激状态是导致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改善这种状态,使颈部力学达到平衡,内在性结构得到调整,颈部气血循环有序,则眩晕得除。
3 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角度论治颈性眩晕
《黄帝内经》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责之于肝,其发病与外邪、血虚、髓海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张仲景指出痰饮为眩晕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张景岳认为“无虚不作眩”,虞抟提出“血瘀致眩”,为后世医家治疗眩晕提供了理论支撑。颈部气血凝滞,痹阻不通,筋脉不舒可导致颈项疼痛,或颈筋损伤,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瘀阻不行,气机受阻,不通则痛,也会发生眩晕。总之,气血不能上通脑窍,久之不能濡养脑髓,可致头晕目眩。
全国名中医赵文海在治疗颈性眩晕时注重“命门”学说,认为本病多因肾阳不振、外邪侵袭、劳损等导致经络不通、痰瘀之邪痹阻经络而发,强调补虚为主、兼祛痰逐瘀的治疗法则[6]。中医讲求阴阳平衡,松解寰枕筋膜可调整气血阴阳平衡[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证治准绳》记载:“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百会,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百会、风府皆属督脉之穴,风府位于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相当于寰枕筋膜所覆盖的位置。督脉统率全身之阳气,由髓海空虚致病者,当调督脉,通督填髓,促进阴阳平衡。
4 针刀的具体操作方法
嘱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两臂屈曲搭在靠背椅上,双手叠加,前额贴于手背上,选择枕下肌群、两侧乳突稍下方的压痛点,以及C1、C2的小关节突关节。枕下肌群主要选择头后小直肌止点、头上斜肌的止点;C1、C2的小关节突关节,即第一颈椎、第二颈椎棘突点旁开2.5寸,即小关节囊在体表的投影点。
具体操作步骤:常规消毒皮肤,于各进针点行局部麻醉,当注射针头刺入枕下有阻滞感时,方可沿枕骨粗隆方向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 g。选用中号针刀,以针刀沿骨面垂直刺入,刀口线与人体纵轴线平行,纵向切割,避免横切。随后将针刀抬起,沿患者颅底骨面朝向寰枕关节方向推进,松解软组织,推进深度不超过1 cm。接着松解第1、2颈椎小关节囊区,刀口线与人体纵轴线平行,垂直进针,抵达骨面,逐步松解肌筋膜、关节囊。针刀拔出后需按压后枕部止血至少3 min,乳突部及C1、C2小关节突关节处局部拔罐出血3 min,然后贴敷创可贴,嘱患者治疗后3 d内避免伤口接触生水以防止感染。施术者应掌握颈部的解剖结构,操作过程中避免伤及枕大动脉,在纵向切割时,刀口线向外,防止误入枕骨大孔。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50岁,2022年12月15日因“后枕部疼痛伴头晕1周”就诊。患者有颈椎病病史,后枕部经常疼痛、沉重感明显,颈部不耐劳,低头稍久,即感头痛、头晕,1周前因工作繁忙,低头过久,出现头晕、乏力,伴有后枕部沉重麻木感,低头活动时头晕明显,偶有一侧放射性头痛,伴轻微恶心欲吐、心慌不适,自服颈舒颗粒后症状轻微缓解,但仍有头晕及后枕部沉重疼痛感,痛处固定,否认肢体麻木、颠顶疼痛、耳鸣及听力下降,平素少气懒言,纳寐一般,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涩。查体示:枕骨粗隆下方压痛广泛,乳突下压痛明显,颈枕部肌肉触之紧张。颈椎正侧位片及张口位片示:颈椎退行性变。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亏虚夹瘀证。治法:舒筋通络、补益气血。拟行针刀治疗1次,主要治疗选点:乳突后压痛点、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交点,C2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C1、C2关节突关节,按针刀四步法进行针刀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好转,辅以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后随访,无明显不适。
按语: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精气逐渐衰弱,纳食一般,脾胃气血化生不足,无以充养筋骨经脉,加之过劳后耗伤气血,经脉痹阻,气血不能上荣脑窍,导致眩晕。气血化源不足是本,颈枕部瘀阻不通是标,急则治其标,先通过针刀松解颈枕部肌肉,调节颈段软组织的力学平衡,改善寰枕筋膜的张力及督脉的气血循环,使气血得以上注脑窍,再配合中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6 小结
颈性眩晕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颈部组织的长期牵拉劳损,导致其局部经脉气血痹阻不通,气血不能上荣脑窍,发为眩晕。寰枕筋膜病变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运用针刀松解寰枕筋膜可通督调神,缓解局部肌肉、筋膜的紧张状态,改善神经血管供血,达到舒筋活络、调血活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