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室秘录》论治癫狂探析※

2024-06-10张雅妮丁泽惠

中医药通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石室白芥子陈氏

张雅妮 胡 华 刘 佳 丁泽惠 符 馨

癫证和狂证是以精神错乱为临床表现的一类情志疾病。癫证多由于遗传因素或情志受损,进而引起痰气郁结于内,心神受蒙,或阴阳失调,神志异常,常见心情抑郁、神情淡漠、痴呆不语,或喃喃独语,语序颠倒,静而多喜少动等症状。在古代医籍中,本证被称为“癫疾”“心风”“风癫”等。狂证常表现为神情兴奋,吵闹不宁,性情狂躁,打人毁物,喜动多怒。西医学中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疾病,出现非躁狂症状者,多属于中医学的“癫证”,而精神分裂症之紧张型、兴奋型、青春型及心境障碍引发的狂躁抑郁症狂躁型、躁狂症、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反应兴奋症状,多属中医学的“狂证”,临床上可参考诊治[1]。从阴阳、缓急考虑,癫证属阴,常起病慢;狂证属阳,常起病急[2]。癫证与狂证,两者相互联系与转化,故常合称为“癫狂”。

《石室秘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以下简称“陈氏”)所编撰,是一部以治法为主要内容的中医专著[3]。该书涵盖中医学各科诊治原则及常用方药,理法方药四项兼备,有独到的论述见解,意蕴颇深。《石室秘录》在论治癫狂方面实有特色,现就其论治思路进行探析,以期对中医学诊治癫狂疾病有所裨益。

1 病因病机

1.1 正气亏虚,外邪入侵陈氏认为,气乃人体之防御,气旺盛可使身体壮硕,气虚弱则体怯易惊[4]。《石室秘录·内伤门》言癫痫多因气虚有痰而致;《石室秘录·反医法》记载发狂之人,均为正虚邪犯,乃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宜扶正祛邪;《石室秘录·狂症》指出,狂病日久不能缓解者,喜见水,而怒见食,是内有心气虚,而外受热邪与痰气侵袭,故发为此病。由此可见,人体内有气虚则多生痰,气虚痰凝,癫狂始生。

1.2 内生痰邪,凝结脏腑《石室秘录·生治法》提出,发狂多为热病,患者面如火肿,痰色明亮。此为有形之痰,狂证可见。狂证患者出现不识人的症状,是火热奔腾助痰势所致。《石室秘录·狂症》也进一步指出热乘痰侵而生狂证。又有寒证发狂者,只斥骂他人,而不口渴思饮,给予水而不饮,此为气结于里,郁怒难以疏泄。患者平素体弱不振,是病位在肝,或为失志,或思虑过度,郁怒不泄,肝气上逆,邪在木火;胃脘受邪,狂躁刚暴[5]。肝气郁结,失于条达,克制脾土,清气难升,浊气难降,运化失司,凝结为痰,上蒙心神,犯于脑部,神明昏乱,心神失养,发为狂证[6]。《石室秘录·倒治法》指出痰邪凝结于胃,则可见痰难以吐出,狂言似见鬼状,或发或止,气闭于胸膛;《石室秘录·癫症》有言癫病多生于脾胃虚寒,其水谷不化为精而为痰,胸膈中有痰结难化,流于心而生癫证,此为虚寒生痰邪。脾胃受到克伐,健运失调,脾恶湿,湿盛成痰,而不生精血,且痰不可消、不能化,脾胃气衰,难以正常运化及升降调节,浊阴阻塞成痰饮等有形病理产物[7],脾不升清,脑窍失养,从而变生癫狂之证。陈氏曾主张人身之痰可入各脏腑[5]。脏腑津液化生,发病则表现为痰,而人体内来源于食物吸收的精微物质为津液,能够濡养组织、脏器。由于情志不顺,忧思伤脾,或郁怒损肝,肝郁横逆犯脾,或饮食不当,脾胃受损,或素体羸弱,中气不足,均可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津液,从而停聚生痰[8]。本病多由痰结引起,可凝结在胸腹、胸膈、胃中、心脘下、心外、心包、心窍及全身上下,常积于胸中。痰之深浅亦与疾病轻重、病程长短相关[9]。其对气分影响明显,痰邪凝结各脏腑,是癫狂的致病因素,但痰邪并非单独致病,常兼夹火、热、瘀、气郁等,而致癫狂[10]。

2 辨治原则

2.1 心肝同泻,脾胃同补对于癫狂证的治疗,陈氏在书中阐述详细。《石室秘录·反医法》提及,如为正虚邪犯之狂证,应扶正祛邪,并稍佐以除痰、祛邪之药,方用祛狂至神丹,予人参、白术各一两,半夏、天南星各三钱,附子一钱。方中以人参、白术补益、固气;半夏、天南星、附子祛痰。诸药配伍,攻补并施;并取大量汤剂灌服,可使狂缓解。对于内热发狂者,可予人参、白芍、白芥子、半夏各三钱,天南星、黄连各二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该方在补药之中加黄连,为此方之妙,这是因为厥深热亦深,去热则厥可定。入心之黄连,可引其他药治心,补泻并用。

《石室秘录·生治法》提及,对于阳明火邪为患致发狂,颜面部肿似火者,急予救胃自焚汤,取石膏半斤,玄参一斤,麦冬五两,白芥子、半夏各三两,知母、人参、甘草各一两,竹叶数百片。先取糯米半斤,煎汤一锅,除米粒,予半锅汤煎前药,取半碗,每逢患者思饮水时服用。待药液饮尽时,患者必睡。患者醒来后思饮水时再予以服用备好的玄麦至神汤(玄参一斤,麦冬半斤),服毕必再次入睡。然后续备上方药渣候之,待患者醒后可再次服用。再予胜火神丹(玄参六两,麦冬、熟地各三两,山茱萸一两),服药一剂,疾病可愈。上述方中,用大剂量石膏以平阳明之火;又济以玄参清浮游胃火;以麦冬、知母使炎上之火不犯肺金,又生肾水解胃火;再以白芥子、半夏祛痰;人参益气;并用竹叶清心泻火;甘草益气祛痰、清热解毒。一剂服完后,又以大剂玄参、麦冬煎服,可助火熄而水深。之后更予熟地黄等滋养肺肾之药,相制相成。

《石室秘录·生治法》还指出,对于寒证发狂,平日体质虚弱,郁怒未发的患者,治宜以祛痰为主,补气为辅,处方予速救寒狂丹。方中人参、茯神各一两,白术五钱,半夏、南星、附子各一钱,石菖蒲三分,水煎服。此方重在补气而轻祛痰,亦可用于痫证的治疗。其中,附子消除寒气;石菖蒲引他药入心经,心静方能熟睡。方内若再予柴胡一钱,可舒肝木郁气,尤易奏效

《石室秘录·倒治法》指出,对于痰结在胃中所致的狂言如见鬼状者,以牛肉五斤,放入水二斗,煎汤饮至食不下而止,后予鹅翎探吐,使患者大吐,吐出黄色块状顽痰后停止。如其不吐,则使之续饮至吐尽,再以陈皮茯苓甘草白术汤徐徐服下,是为倒治法。此为急则治其标,后以补脾胃治本而收功。

《石室秘录·癫症》指出,癫证多为脾胃虚寒,痰凝胸膈,流入心中所致。治疗上当治痰与补气并举,予祛癫汤:白术一两,人参、白芥子各五钱,半夏三钱,肉桂、干姜、陈皮各一钱,石菖蒲、甘草各五分,水煎服。方中用六君子汤合理中丸去茯苓加肉桂、石菖蒲、白芥子以温散脾胃之痰。方中人参、白术补脾胃;肉桂、干姜祛寒邪;白芥子、半夏、陈皮消顽痰;甘草、石菖蒲入心窍,以助正气回而邪痰散。陈氏治癫证并非重在攻痰,而在治疗脾胃,采用温化痰涎之法,以根除痰源,标本兼治[9]。

《石室秘录·狂症》指出,对于狂病伤寒者,当予以泻火之白虎汤;而对于心气虚、热邪盛而痰气侵之狂证,因火、痰均在心中而不可用泻火、消痰之法,故治疗上当以补脾健胃养心为主。脾胃之气得补,则心气自能得养,从而达到“不必祛痰痰自化,不必泻火火自无”之目的。方予化狂丹:人参、白术、茯神各一两,半夏、菟丝子各三钱,石菖蒲、甘草各一钱,附子一分,水煎服。此方以补心、脾、胃三经为主,以杜生痰之源,并辅以化痰之品。方中妙在附子一药,可引补心祛痰之药直入心中,从而使气得补、痰得消,痰消则火自灭,故奏功如神。尤需注意的是,此证不宜使用泻火之法,乃因泻火易损心气,从而使痰涎更盛,难以止狂。

2.2 变证兼证,证治异同除以上常证外,癫狂还可变生其他证候,如花癫、羊癫、牛马癫,以及中风变狂、伤寒发狂、热病发狂。

《石室秘录·生治法》指出,花癫者,以妇人发病为多,其突发癫痫,因喜爱男子而不可得,故一见男子则将其抱住不放。此病发来急骤,患者不知羞耻,误将男子认为情人。其病因当为肝木枯竭及内火炽盛,故而患者寸口脉多弦。治疗上当予开郁、平肝、散邪之药,方用散花去癫汤:白芍一两,柴胡、当归、麦冬、白芥子各五钱,炒栀子、茯神、玄参各三钱,石菖蒲、甘草各一钱,水煎服。若患者不愿服,灌之,则患者必破口大骂,随后疲倦欲睡。患者醒后能自觉羞耻,闭门三日不出,继予少量饮食调养后可愈。一剂后不必再予药服之,因方中白芍、炒栀子、柴胡疏肝平木,祛火散郁,故而起效,是为生治之法。

《石室秘录·生治法》亦指出,羊癫症者,突然卧倒,口作羊马之声,痰涎涌吐,此为痰迷心窍,遇寒则发。方用回癫汤:白术一两,茯神、薏苡仁各五钱,人参、山药、半夏各三钱,肉桂、附子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可使正气回,心血生,又加肉桂、附子祛寒邪,加半夏祛痰逐水,如此则气复而癫止,服用一剂则解,且不复发。此病多发于小儿,为内伤脾胃,痰邪内生,伏结于胸膈,又外感风寒,引动旧痰而发。此病单用补正之药,而非尽祛痰,便能除其病根;若按风痰治之,虽亦奏效,然不能不再复发。

《石室秘录·生治法》还提及,人病来叫声如牛马,是为牛马癫,本病多发于成人。牛马癫的治疗虽与羊癫相似,但是二者的症状着实不同。方用白术五两,人参三两,甘草、生南星、半夏各一两,陈皮三钱,附子一钱,为末,制为蜜丸。此方使胃气健则不生痰,且方中还佐以善于化痰的生南星,则标本兼治,故患者在发病之前服用此方便可永不发病。患有羊癫之人,若在发病前先以本方治之,亦可痊愈。总之,陈氏在羊癫、牛马癫的临证治疗时,多着眼于健脾,其核心诊疗思路可概括为脾胃-痰-心神体系[11]。

《石室秘录·变治法》指出,中风变狂者,危在旦夕,当以变法救之,予方救绝至圣丹:人参三两,石菖蒲、半夏、南星、丹砂末各三钱,生用附子一钱。先将人参、附子、茯苓等药味煎汤,之后加入丹砂末灌之,可救治30%~40%的病人。陈氏认为,世间并无真中风患者,多是感受湿、气、痰之类而为病。方中大剂量使用人参、附子,可以使元阳及心气返回;将死之人多有痰涎上涌,用半夏、南星祛痰;石菖蒲引其他药入心经,使附子、半夏得以荡邪;丹砂镇定心气。诸药合用,从而使患者病情转危为安。若仅以二陈汤之类方药消痰,痰不一定能消,而心气早已消亡,此为法随症变。

《石室秘录·伤寒门》指出,伤寒发狂之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即入,大骂大喊,亲疏不避。仲景用竹叶石膏汤救此类患者。因阳明之火,来势猛烈,当以大剂量白虎汤平息其燎原之势,其中石膏用量当至三四两,或半斤,一剂煎服,火势方能消退,狂证亦可稍止。然而,石膏药性峻猛,其虽善泻火,但也易损胃气,故可在方中配伍人参。陈氏用白虎汤之半,再另加他药治之,方名祛热生胃汤:石膏、玄参、麦冬各三两,茯苓一两,人参、车前子各五钱,知母三钱,水煎服。方中石膏、知母清泻胃火;人参补益胃气;玄参除浮游之焰;麦冬滋肺中之阴;茯苓、车前子引火下行于膀胱,从小便出,且火盛则口渴多饮水,以此两味药分湿,则火随水流而散。该方泻火而不耗气,似优于白虎汤,可达“一剂而狂定,二剂而口渴减半,三剂而口渴止,火亦息”之速效。陈氏指出,凡是患者因火热而发狂,伴汗出如雨,口舌干燥生芒刺,当速以此方急救,效佳。

《石室秘录·热症门》指出,热病发狂之病势极为危急。发狂如见鬼状者,多为实热;而热病不知人者,为虚热。病由实热而来,当泻火;因虚热而致,应清火。阳明之火可致热极发狂,心中火热烧灼,心神外越。方用火齐汤:玄参三两,人参二两,石膏、茯神各一两,黄连、白芥子各三钱,知母一钱,水煎服。其中石膏清胃火;玄参泻浮游之火;知母去肾火;黄连降心火;茯神清心,可使诸火从小便排出;白芥子祛痰,助平心静气神清;人参使胃气不衰,从而使诸药发挥降火之功效。诸药合用,一剂可止狂,再剂而不见鬼,三剂则火全退。热病不知人者,虽亦有阳明之火,却不尽然。此乃肝郁于内,木中之火难发泄,木克土,从而导致的胃火旺盛,热气蒸腾,心烦意乱,故不识人;又神守于心中,故不至于外越。方予开知汤:白芍、当归、石膏、麦冬各一两,炒栀子五钱,石菖蒲、白芥子、甘草各三钱,柴胡一钱,水煎服。本方以白芍、当归滋肝;柴胡散郁;石膏、栀子平肝胃火热;白芥子、麦冬祛痰清肺;石菖蒲启心中之迷,从而退热宁心,使神乱得解;甘草调和诸药。故一剂病缓,二剂病愈。

3 用药特色

观陈氏之用药,可知其尤喜补益之药,认为久病患者体弱需补,若长期服用祛邪之药定会损伤正气,因此其在处方用药上常补多于攻。对于癫狂体弱病缓者的治疗,陈氏在补气药中少佐以附子,常用味甘微苦、性偏温之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固脱、补脾益肺、安神益智之功效,治虚证效佳,被陈氏称为“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可入五脏六腑及各经[12]。陈氏常用人参配伍白术以补正祛邪,配伍茯神以补益心脾,或配伍石菖蒲补气开窍,形成药对。其还常取附子与半夏相反相成、温阳散毒,陈皮与半夏相辅相成、理气化痰之功,疗效突出。陈氏通过合理使用补益药,以达补气化痰开窍、行气活血化瘀之效,从根源上治疗癫狂证[13]。

从陈氏治癫狂证诸方中还可看出,其少用龙牡、珍珠、磁石等重镇药物,使得气、火、痰、郁等不能潜藏于内。但是,一概不用重镇药物治疗是陈氏临证中之不足[5]。其喜用白芥子等化痰药。《本草新编》曾记载,白芥子善消皮里膜外之痰,优于半夏、南星等药,且不损伤肺、胃、肝、心,其宜入气分、血分,故而常用[9]。

陈氏在治疗上还十分重视脾胃。脾胃与脑关系密切。生理上,脾胃运化水谷化生的后天之精能填补先天之精,充养脑髓;脾在志为思,藏意。病理上,脾失健运成痰,受损则精不化髓,脑失所养;脾不升清则脑窍不荣。而病久脾胃失养,恐虚不受补,当先顾护脾胃,以助心肾精血化生有源,宜稍补胃气使心气生。久虚损伤脾胃,故陈氏用药常味多量轻,以防药味较少而补益力量轻,而用量多又致壅塞;如有平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胃阴匮乏,内生虚火,煎灼津液,而生痰涎,痰火兼夹,心神受扰,治宜补胃气、滋胃阴、清胃火、除痰宁神[12]。

自古医家论治狂证多从“痰火”入手,然陈氏另辟蹊径,因“与之水不饮”的症状而提出“寒证发狂”,从而创立了补气温阳的治狂方法。其创新思维启迪后世医者,无论治以何法,以及此法是否被古人认可,只有注重辨证施治,才能彰显疗效[14]。陈氏遣方精炼,方中药味君臣佐使适宜,用药恰如其分,其在临证中积累了许多自拟方、经验方,此类方剂后被临床证实具有可行性。陈氏还认为,药味少可减轻制约之力,药量多则效专而力宏,取效迅速[15]。

4 小结

《石室秘录》学术价值颇高,其理论及临床实践依据坚实,系统性和一贯性兼备,可为中医理论体系科学实质提出新的阐释,为临床中防治癫狂类脑病提供新思路[16]。陈氏依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及所处环境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其用治法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与治则方药,这在现存历代中医古籍中很少见,同时也对于现代临床养生、预防、治疗和调护有实用性和参考价值[17]。陈氏博采众长,汲取前人医术之精要,承往贤而别有发挥,循古训而独具特色,在继承《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的理论思想基础上,深入实践探索,立足整体,其创新思想尤为后世所称赞[4]。《山阴县志》曾记载陈氏“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可知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18]。陈氏在医学上虽有造诣,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在其书中常有语句怪诞之处,此不可取;又或是持论公正,而立法偏温;或是强调正虚,滥用补剂等[19]。后世阅读时应加强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责备前人。

癫狂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当代中医学者应不断探索、学习陈氏治疗癫狂的经验,但临床用药时,仍需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诊合参等法则,而不能全然照抄。运用中医药治疗癫狂类疾病时,应以古鉴今、中西并用、取长补短,开拓癫狂证治疗新思路,使中医药治疗癫狂类疾病有新的发展前景与方向,在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共同推动下,为人类的身心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石室白芥子陈氏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日本列岛封土石室墓的展开与连云港石室墓
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封土石室墓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
治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