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4-06-10董治菁

创造 2024年4期
关键词:保山市红色思政

◆ 董治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为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众所周知,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是云南省最为富集的州(市)之一。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既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对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优化思政教育的手段、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

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实践的生动体现,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崇高的价值观念。地方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好红色基因,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地方红色文化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让学生主动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同时,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学生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第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红色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通过将这些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现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第一,用好社会“大课堂”。中小学思政教育通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运用于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党的革命历史和理论知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从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和提升。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和主题讲座等活动,打破中小学思政课“满堂灌”的陈旧模式,使中小学思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焕发新的生机,成为贴近学生心理认知的“黏合剂”。

第二,灵活讲好“大道理”。充分发挥以校园活动为载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功能。将故事与道理相结合,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把历史和现实相统一,将被动变主动。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红色文化节、搞红色文化展览、策划红色文化演讲比赛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接受,提升中小学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并达到浸润人心的效果。通过参观模拟的红色革命场景、情感再现等形式,使书本上晦涩难懂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和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思考力。

第三,聚力锤炼“大课程”。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科知识结合。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各个学科中,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将党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学科知识相结合,将革命英雄与语文文学作品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党的历史和红色文化,让中小学思政课讲得不仅“理直气壮”,而且鲜活生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为红色资源的保存、传播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把红色文化短片、红色文化图片等,通过展示真实的历史画面或文化符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保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现实境遇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目标落实亟须到位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在“两个大局”背景下,社会存在的复杂的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各种思想相互交织交融在一起。一方面,如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及精致的利己主义等负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冲击着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民族信仰、民族感情面临被物化的挑战。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给中小学思政教育目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此,在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时既要有清醒的认识,又要在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学中实施符合中小学生成长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天然亲和力、教育引导作用的优势,各级各部门在育人目标落实上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特色优势,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尚未达到预期。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尚未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政教育,也未纳入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通盘考虑。市级层面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规划不足,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挖掘力度不大,普遍存在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程度不高、育人成效不显等问题。

(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深挖不够

中小学思政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性教育课程,它是多向度叠加的多层次教育,其渗透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塑造。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与其他课程建设同部署同落实。保山市大部分学校所在县(市、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施甸县的杨善洲精神、腾冲市的艾思奇纪念馆和红色司莫拉、龙陵县的李鑫故居和朱家璧故居、隆阳区的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馆等,这些都是保山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首先,对于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量大、规模不大、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各地缺乏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其次,各学校在实施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其课程的内容挖掘力度不够、整合不力,地方红色文化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内容存在契合度不高、内容与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导致课程内容与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最后,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向中小学思政教育转化滞后,发挥其红色教育作用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定位不够准确、不对称。

(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有待增强

中小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办好中小学思政课的主体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具有较强的运用能力。首先,思政教师队伍力量薄弱,配备不足。保山市绝大多数小学思政教师都是兼职,中学专业思政教师也严重配备不足。比如:昌宁县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中,专职有155人,兼职有440人;腾冲市共计32所小学,专职有21人,兼职高达909人,1∶43的比例说明,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队伍人才急需增加;腾冲实验学校,小学部62个班思政教师均由班主任兼任,并没有专职的思政教师,初中部37个班只有12个专职教师。其次,不少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尚未树立交流协作意识,教学实施以个人“单兵作战”为主,缺乏交流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教师对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和价值了解不够、研究不深。再次,中小学教师对岗位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一定偏见。思政岗位吸引力不强导致思政教师主动性、创造性弱的重要原因。最后,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一些教师缺乏专业探究精神,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保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牵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

第一,坚持高位推进,强化制度保障。根据《关于实施“五环思政”育人模式的指导意见》,及时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机制,逐步明确各级宣传部门、教体部门、文旅部门、各级中小学校的职责任务。这就需要宣传部、教体局重视对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

第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规划引领。各级宣传部、教体局、文旅局等部门应积极整合资源,细化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全市中小学思政教育年度计划,督促各县(市、区)及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并纳入学校综合考核中,指导并推动县(市、区)规划制定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责任体系,落实专职人员,明确主体责任。

第三,细化具体责任,强化联动机制。明确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统筹谋划,搭建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平台,不断提高满足中小学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县(市、区)部门牵头负责运用、活化利用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上级的政策落实与指导下级学校等,挖掘与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育人元素,为中小学思政教学建设提供素材,促使红色文化资源教育进行价值转化;各中小学校具体负责实施红色思政教育,形成市、县、学校三级联动。

(二)加大挖掘力度,构建中小学红色文化资源思政教育体系

第一,重视资源整合。地方政府与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红色遗存的协同联动,破除因管理体制归属不一形成的条块分割局面。政府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上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做好红色文物修缮、保护和管理工作,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搭建红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第二,重视资源挖掘。教体、文旅等相关部门应结合中小学各学段思政教育教学的需要,邀请地方专家学者、党校教师、高校教师、德育专家、中小学德育名师等组成地方红色文化研究团队,对保山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整理,特别是对保山21个红色遗址遗迹背后的故事及其蕴含的巨大精神价值和育人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遵循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规律,编撰涵盖各学段的红色文化课程、教材和衔接各学段的思政教育通俗读物、校本教材等,从根本上解决课程内容与教材契合度不高的问题。

第三,重视教学与实践。将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通过讲解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红色资源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资源所在地,参与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等,增强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感知与理解。

第四,重视借鉴推广。各县(市、区)应按照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设置标准和要求,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特殊性设置具体目标,打造符合现实需求、主题鲜明突出的中小学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借鉴并积极推广腾冲市教体局根据中小学各学段思政教育要求,主编《小学哲学课程》《中学哲学课程》,施甸县主编的《杨善洲的故事》等地方红色课程和教材,把保山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让红色文化发挥天然亲和力和说服力的教育功能等经验做法。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取得实效

第一,坚持“送出去、请进来”。一方面,通过提倡校内中小学思政教师兼任实践教育基地讲解员,帮助教师有更多机会去深入挖掘、凝练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实现从红色故事到生动教材的话语转换;另一方面,通过外聘教育实践基地专业讲解员、当地文化名家、历史专家等作为中小学校外兼职思政教师,壮大和优化红色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

第二,多方合作,丰富教学资源。教体部门和学校应尽量为中小学思政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体部门应主动与当地相关红色资源管理单位加强联系,与红色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交流合作,因地制宜运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校外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第三,搭建平台,提升专业化能力。加强对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培训,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平台。由宣传部、文旅局、教体局、社科联等部门牵头,组织召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理论研讨会,为中小学思政教师设立地方红色思政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组织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政课堂培训,拓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资源和发展平台;畅通宣传渠道,将中小学思政教师研究的理论成果、教学成果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展示和推广,不断调动中小学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为理想的状态适应新要求。

第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机制,通过职称评定倾斜、提高岗位津贴、增加考核绩效比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推选优秀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和实践研修等激励机制,切实增强思政岗位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到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中来。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价值,对于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和道德养成意义重大。保山教育应多角度、多视角探索,积极创新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模式,让思政教育变得有温度、有质感、有成色、有效应,弘扬好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保山市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红色在哪里?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