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4-06-09冯胜花

科学导报 2024年35期
关键词:跨文化家庭语言

冯胜花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具体教学实例为载体,探究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策略和意义。

  一、主题引领,整合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中心,整合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教学内容,确保语言学习的连贯性和实用性。以“Family Life”单元为例,教师首先要确立单元目标:①语言技能:掌握描述家庭成员、家庭日常活动、家庭传统等方面的词汇和句型。②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和生活习惯,增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③思维能力:培养对比分析能力,通过比较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激发批判性思维。④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其次开展情境与活动设计:①听力理解:播放不同家庭日常生活的小片段音频或视频,如早晨起床准备上学/工作、周末家庭聚会等,让学生总结每个家庭的日常活动,并讨论其中的文化差异。②口语交流:设定“我家的一天”主题,学生两两一组,一人扮演家庭成员介绍一天的生活,另一人扮演访问者提问,练习使用家庭生活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③阅读理解:选取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的故事或短文,如《我家的感恩节》《中国春节的家庭团聚》等,引导学生讨论家庭传统和庆祝方式的异同。④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理想中的家庭日”的短文,描述希望与家人一起进行的活动及其原因,鼓励创意表达和情感共鸣。

通过上述策略,“Family Life”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能促进其在全球化视角下对家庭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文化渗透,培养国际视野

教师要结合单元内容,融入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如节日、习俗、故事等,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Chinese festivals”为例分析,首先,进行目标设定:①语言技能:掌握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词汇、句型及文化特定表达。②文化意识:深入了解中国节日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食物、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③跨文化交际:比较中西方节日的异同,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能力。④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节日文化背后的社会、历史因素,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敏感度。

其次,进行教学活动设计:①节日背景介绍,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纪录片片段、专家讲座,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主要节日的起源、传说故事、传统习俗。教师设置互动问答: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每个节日的核心价值和文化意义,如“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中秋赏月的寓意是什么?”②语言实践,模拟节日场景,如春节家庭团圆饭、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编写和表演对话,应用节日相关词汇和表达。教师设置写作任务:撰写节日日记或给外国朋友的信,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节日,包括个人经历、节日活动、食物和感受。③文化比较,组织学生研究一个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与中国的某个节日进行对比,制作双语海报或PPT,展示共同点与差异。并围绕“节日在塑造文化身份中的作用”等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探讨节日文化对个人认同的影响。④体验学习,在教室里举办小型“春节联欢会”,让学生亲手制作春联、剪纸,品尝年糕、饺子等传统食物,体验节日氛围。教师利用VR技术或在线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具有节日特色的地点,如春节期间的庙会、中秋的赏月胜地,增加沉浸感和体验深度。⑤评估与反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节日,撰写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节日历史、传统习俗、个人体验或观察到的变化,以此作为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此外,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跨文化理解和表达上的表现,促进相互学习和反思。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拓展文化内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评价,达到有效输出,发展核心素养,而且培养了他們的国际视野,增强了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能力,为成为全球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五园小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家庭语言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家庭“煮”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恋练有词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