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AD模式的地方高校课程改革实践与效果研究

2024-06-08曾鸣晔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12期
关键词:题项教学模式课程

曾鸣晔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金华 321013)

引言

课程教学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堂作为内涵式发展的前线阵地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重构课堂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理顺师生角色定位和教学关系,构建师生互为主体、共生共荣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对分课堂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对认知心理学的“再认识”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2]。对分课堂将教学时间进行清晰划分,通过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呈现,因此简称为PAD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先教后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学生围绕既定主题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消化吸收课程内容,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与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课堂讨论的翻转课堂相比,对分课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盲目,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比翻转课堂更适合生源质量中等的应用型地方高校。

一、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安排

(一)总体教学设计

本研究于2021—2022第一学期将PAD模式应用于浙江省某财经类地方高校的专业课“战略管理”课程,每周2课时,总共学习16周。共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创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五个专业的199名学生进入该课程学习。

(二)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次授课,教师于课前在在线教学平台上传课程教学大纲、进度安排、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以及在学习本课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考核要求。

课堂上将时间一分为二,分别是教师讲授和学生交互式学习。在教师讲授环节,教师梳理课程基本框架,阐述学习目标,并对完成该目标所需的相关环节进行介绍。教师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其他内容则留给学生自主探究[3],使讲授符合“精讲—留白”的要求[4]。在学生交互式学习环节,教师结合本课内容在教学平台为学生推荐课后学习材料、布置在线测验,利用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势和线上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创建开放创新的教学环境,拓展学习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5]。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参与答疑并互通信息,课后的学习成果将进一步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学生每3~4人组成学习团队,组内成员讨论教师预留的讨论题,自行选出小组发言人。教师提前明确讨论主题和汇报要求,使学生目的明确地进行准备[6]。学生一周后再次回到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汇报和讨论。这个过程中,可以让不愿意在课上发言的学生将个人见解展示在在线教学可视化平台上,让更多的观点得以交流碰撞。接着教师解答共性疑惑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启发,之后再进入新内容的学习。每个PAD以此类推,学生不仅是信息接收者,还是知识的发现者、传递者和实践者[7]。

课程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实时评价,考核过程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学生在线资源学习进度、在线测试与作业、线上线下信息分享的质量和频率等方面的情况,加上考勤、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线下表现,将学习分散在平时。

二、应用实践结果分析

学期结束,参考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效果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4道封闭式题目和2道开放式题目,封闭式题目采用五点李克特量表法调查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投入”“学习积极性”及“教学评价”情况,评价标准由l到5,评价结果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2道开放式题目调查学生对实施PAD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封闭式题项调查结果

学生在PAD模式教学中的学习投入情况调查包括四个题项,分别是“我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教师讲课”“我在课后能够认真看书完成作业”“我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讨论”“我每周会花时间对这堂课进行课后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我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教师讲课”这一项,89%的学生表示基本符合、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我在课后能够认真看书完成作业”这一项,表示基本符合、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的占85.5%,其中19.1%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88.5%的学生在课上能够积极参与问题思考和小组讨论。由此可见,PAD教学模式下,学生无论在课堂表现还是课后练习的完成上都有较高的投入。在“我每周会花时间对这门课进行课后学习”这一项,31.1%的学生表示不符合自己的实际行为,比例相对前三个题项高出较多,说明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后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

学生在PAD模式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情况调查包括五个题项,分别是“相较于其他课我在本门课的出勤率更高”“相较于其他课我在本门课上玩手机的情况较少”“相较于其他课我在本门课上开小差情况较少”“相较于其他课我对本门课的学习更感兴趣”“相较于其他课我在本门课更愿意思考和解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的出勤率更高,92.9%的学生表示基本符合、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85%左右的学生在本门课上开小差和玩手机情况较少。“相较于其他课我对本门课的学习更感兴趣”这一项,86.4%的学生表示自己基本符合、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最后,89.5%的学生认为PAD教学模式使自己在本门课上更愿意思考和解决问题。总体而言,相较于其他课,在本门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态度也更认真。

学生在PAD模式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情况调查包括五个题项,分别是“我能够适应教师在课上只讲解重点和难点”“我认为这门课教学模式的课后学习任务是适当的”“课堂演示和案例讨论能使我和同学之间互相解答疑难”“我认为这门课的教学模式能把学习落实到平时”“我认为PAD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调查结果显示,“我能够适应教师在课上只讲解重点和难点”这一项,89%的学生能够适应教师在课上只讲重点和难点,表示基本符合、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我认为这门课教学模式的课后学习任务是适当的”和“课堂演示和案例讨论能使我和同学之间互相解答疑难”这两个题项中,表示基本符合、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的学生分别占95.5%。82.4%的学生表示这门课能够把学习落实到平时,但也有将近2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并没有很好地把学习落实到平时。在“我认为PAD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这一题项中,72.4%的学生表示基本符合或比较符合自己的判断,19.1%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

(二)开放式题项调查结果

通过梳理学生的教学反馈发现,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例如,学生反映:“这门课的授课教师和授课内容都让我很喜欢,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在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升,课堂互动很多,不会走神,有很大的参与感,希望继续保持该门课的授课方式。”

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出影响PAD教学效果的六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学习反馈频率、教师个人特质、课堂内容呈现形式、课堂互动频率与形式、课后任务量与作业讲解以及上课节奏和重点内容的把控。

具体而言,3.1%的学生希望增加对学生反馈的调查次数,比如“这样的调查形式可以在第一周、期中等不同阶段都来一下,可能会更有效”,反映学生内心希望获得更多的课堂自主权,他们希望被倾听也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使其意见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回应。

14.4%的学生表示教师个人特质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比如“教师上课时无论是声音举止还是行动上,可以更加有力度一些”“教师可以更加自信一点”,另外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更加严格。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态度严谨是学生是否愿意加入课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25.3%的学生提出课上知识点的呈现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和形象化,多增加视频影像的呈现方式。

26%的学生建议增加课堂互动及讨论的频率,比如“小组讨论后,教师选择组别回答,整个课程下来我发现其实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发表过意见,教师可以给大家更多机会”“小组案例分析可以按顺序回答,不要随机抽,这样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建议上课多互动!我只被抽到了两次”。当然,也有学生更加喜欢通过随机抽人的方式参与,比如“我认为教师随机抽人的方法可以延续下去,能够让学生投入精力去听课思考”“我觉得上课随机选小组回答这种方式可以让神游的心思回归课堂,挺好的”。无论偏向于采用何种方式,都反映出学生参与课堂的渴望愈加强烈。

22.6%的学生表示要优化课后任务量和作业讲解,比如“我认为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学生上课“划水”的现象,促进大家思考,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希望教师能够增加对课后习题的讲解”“对案例分析的总结能够更加清晰深刻”“适当增加课后作业,更充分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本门课中学生更喜欢高质量的作业,希望通过高质量的作业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9%的学生提出上课节奏把控和重点内容突出与否是影响PAD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希望更加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其他都很好”“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告知本次课堂的节奏及规划”,学生希望自己对课堂有更强的掌控感。

三、总结与讨论

对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和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该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出勤率,学习投入和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对课堂参与感和掌控感的渴望愈加强烈,PAD教学模式对生源质量中等的地方高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在结构上进行优化,在培养质量上严格要求,在课程改革和教学上创新,更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8]。从学生对实施PAD教学模式的反馈来看,该教学模式对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要塑造自身人格魅力,展现坚定、自信甚至严格的一面,推动教学模式的执行。以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传播正能量,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后续学生积极投入该门课程学习、跟随教师共创课堂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架构者与组织者,须要统筹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在讲授环节,精心设计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形象直观,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在课堂讨论、互动与总结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清晰的专业解答以及更广阔的学科前沿视角,设计恰当的互动频率、发言小组的选择方式以及发言形式。在课后学习环节,有效布置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把学习落实到平时多次性的小作业和常规性的小组讨论上[9],这是影响PAD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三,在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总体把控的基础上,以多样化的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表达。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的兴趣,对于不太敢于发言的学生,可借助线上词云等移动互联工具提高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题项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