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课程研究与实践
——以“汽车材料与测试”课程为例
2024-06-08陆建勋杨明热彭金山
陆建勋,程 涛,杨明热,彭金山
(1.深圳技术大学 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广东 深圳 518118;2.深圳市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8)
一、深圳技术大学校企共建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因此,培育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团队和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国家相继出台了意见和政策[2-3],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4]。
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办学经验,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技术大学积极抓住“双区”驱动的发展契机,对接深圳市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创新的要求,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并依托企业需要推出一系列校企共建课程。
深圳市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坪山区,成立于2015年,主要专注于汽车精密塑胶零部件、精密塑胶电子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深圳市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中高级汽车塑胶模具设计、生产领域具有极强的研发实力。近年来,公司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除继续在汽车模具领域深耕外,还向头盔研发与销售、美容美体仪器、智能电子产品的研发、销售领域进行扩展,这正与深圳技术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汽车及其周边产品为侧重点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2019年深圳市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签订了《“京鼎班”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就“京鼎班”学生联合培养、助学金、实验室共建等方面达成明确的合作内容与目标。校企双方期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工程师和工匠型专业人才。
“京鼎班”学生主要来自2019级汽车服务工程的本科学生,在学习“汽车材料与测试”课程之前,已经完成了“塑胶模具设计”和“注塑成型工艺学”两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上述两门课程按照企业需求设置,其中“塑胶模具设计”在我校完成3个学分的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由企业负责完成1个学分的课外实践培养。课外实践内容主要由企业的高级工程人员在企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讲授生产工艺、生产管理和精益生产知识。“汽车材料与测试”课程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开展校企共建课程的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坚持专业课向产业需求看齐、课程内容向产业标准看齐、教学过程向生产过程看齐的原则,把课程建设目标与行业需求一致性放在首要位置。
二、“汽车材料与测试”课程校企共建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优点,也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车辆学科,承担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人才的重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企业实践实训的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并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5]。
目前,人才市场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企业希望招聘来的人才到岗后就能够展开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产品设计、工程研发、生产现场的问题。而应届毕业生恰恰不具备这种能力,需要企业投入人力和物力培养一年两年甚至更久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面对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无暇在新员工的培养上投入人力和物力。一方面,企业在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形成了人才浪费的困局。产生这种困局的根源,有企业的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解决这种人才浪费的困境?这就需要培养人才的高校和使用人才的企业共同寻求解决途径,校企共建课程无疑是解决办法之一。高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并传授理论知识,企业结合产品设计、工程研发、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提供大学生实践实训内容,让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提前接受工程训练,提高自身的工程素养。帮助大学生提前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打通从高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本次与企业共建课程“汽车材料与测试”,结合企业自身的制造特点而展开。一方面,模具材料是金属材料工业应用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掌握模具材料特性和应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不同金属材料特性和应用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汽车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伴随汽车的轻量化,汽车内部约一半以上的零部件由塑胶材料制造,深圳市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集车用零件塑胶模具开发、车用塑胶产品生产于一体,学生通过对典型汽车塑胶零件的认知,进一步学习塑胶材料特性和应用的关系,从而学习汽车塑胶材料特性和应用的关系。因此,与深圳市京鼎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这门课程是经过十分精准的考量的。
三、“汽车材料与测试”校企共建课程的实施
“汽车材料与测试”校企共建课程的改革举措主要从课程总体设计、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预期建设成果、课程评价考核五个环节展开,具体实施如下。
(一)课程总体设计
1.“汽车材料与测试”校企共建课程理念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坚持专业课程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提高课程建设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课程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6]。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校课堂、校内实验室和企业实际的培养,在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根据汽车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及制订零件制造工艺路线的能力;不止于此,对于自制的汽车零部件,学生要具备测试其质量的能力。
3.调整课程内容。针对培养目标,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增加汽车塑胶材料和模具材料的知识点。尽管塑胶材料种类繁多,但从汽车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可以将汽车塑胶材料分成外饰件、内饰件和功能件三大类。由于汽车外饰零件是汽车零部件中应用塑料材料最多的零件系统,主要包括保险杠、后视镜、灯、门把手、进气格栅、天窗等。课程中要重点讨论外饰件材料的牌号、特点、特性、功能和使用工况等。在学习模具材料的知识时,要对比五金模具材料和注塑模具材料的各自特性进行学习。
4.增加应用性教学内容。我们根据学科前沿发展的现状、趋势、特点、规律以及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层次型的特点,增加增材制造、先进微纳材料与模具开发等内容,作为“汽车材料与测试”课程的延伸,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更加满足学生学习与企业需求。
5.增加工程实战性教学环节。此点是校企共建课程的特色,学生在企业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工作,突出岗位需求和“工匠”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具体实践工作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企业岗位上历练。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金工实习”课程,学生已经基本熟悉车削、铣削、磨削工艺。因此,可以让学生在CNC数控编程、模具材料热处理、线切割、电火花加工、配模、省模、试模等岗位锻炼。
6.在课程组织实施方面,原有的课程组织实施只包括课堂学习、校内实验室两个方面。而与企业共建课程要在课堂学习、校内实验室实验和企业实践三个方面下功夫,要突出企业实践和“校外教师”的作用。
(二)课程建设目标
1.深入企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学生要真正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作为一名合格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学习“汽车材料与测试”课程的学生能够做到真正地工学结合、学以致用,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最大地满足企业需要。
2.改革教学内容,既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形成“应用创新型”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或实训室环境与企业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共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应该以真实的研发任务和生产制造过程为依据,整理、充实、提高教学内容,以真实项目为主线贯穿理论和实验的教学环节。
3.在现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课程培养管理规范和人才评价方法,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共建课程”人才培训模式。
4.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较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把具备企业资深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专家请进学校给学生上课,让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教授进入企业,替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
(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1.企业参与教学人数为2~5人,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的比例应为1/5以上,分别设置课程企业建设负责人和校内建设负责人;企业建设负责人与校内建设负责人要定期召集课程教学团队讨论课程进展情况、学生实践情况,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明确解决方法和效果。
2.企业导师不局限于授课教师,还可以由企业生产领导、设计团队领导、销售团队领导以及企业高层等多部门、多层级的代表组成。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实践内容不局限于汽车材料特性,应该包括材料成本、设计选择、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校内教师主要完成理论教学和校内实验指导,企业导师完成现场实践指导、实际材料应用落地等环节的实践教学。
4.通过引入企业导师进校园、实践课堂进企业,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汽车材料与测试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预期建设成果
企业参与“汽车材料与测试”课程教学内容建设,重点是汽车模具金属材料和汽车内饰塑胶材料的内容建设,由企业负责人员完成;与企业合编1份教学讲义或课件,重点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形成1份项目研究报告,或在教学改革方面发表1~2篇相关教研论文;项目实施期间,由于目前专业学生人数的限制,约有60名学生参与,未来将会有更多学生受益。
(五)课程评价考核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学校对人才的评价应该尽量与产业需求的评价对接。本课程在考核方式上,也要突破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实现以下的改革尝试。
1.由课程企业建设负责人和校内建设负责人根据课程的各项要求,并综合出勤情况、企业评定成绩、校内实验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予以评定成绩,按A、B、C、D、F五个等级进行评定,F为不及格。成绩构成情况为:(1)出勤情况成绩占10%;(2)企业评定成绩占25%;(3)校内实验报告成绩占25%;(4)平时作业成绩占10%;(5)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30%。
2.企业实践成绩由课程企业建设负责人检查企业实践报告等实习收获及质量,并综合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出勤情况、工作态度、纪律表现等予以评定成绩,按A、B、C、D、F五个等级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如下:(1)A级:出色完成课程实践要求的各项任务;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动手能力强;无违纪现象。(2)D级:达到课程实践规定的基本要求;课程实践报告有主要的实习材料,内容基本正确。(3)B、C级参照A和D标准酌情评定。(4)未达到企业实践规定的基本要求者专业实习成绩评定为F,企业实践成绩为F的必须重新实践。
结语
校企共建课程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要系统科学地规划,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迭代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精算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校企共建课程能更加创造性地服务这一目标,借助校企共建课程打通人才培养由高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