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明性文本的思辨性阅读教学
2024-06-07张勤华
[摘要] 小学语文说明性文本的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基于说明性文本的特质,选择合适的话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辨活动,以思辨性阅读为抓手,让学生把握文体特点、领悟说明方法、实现迁移运用,从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说明性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编选了通过揭示概念,说明事物特征、本质、规律的多种类型的说明性文本。在这些文本中,有的以时间或空间为序介绍,有的按由主到次或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进行说明,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进行介绍,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逻辑顺序来说明。总体而言,说明性文本具有条理清晰、逻辑鲜明的特点,这正是其适合开展思辨性阅读的原因。教师在说明性文本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辨析说明性文本语言“精准”这一核心特征,理解作者说明事物持有的观点,从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上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说明性文本特质的梳理与探究
说明性文本的核心特征是精准,这也是逻辑思维品质的重要标识。这种精准是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体现出鲜明、简练、清晰的表达效果,也是教师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1.以鲜明的特点体现精准
“把事物说明白”是说明文文本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只有把事物鲜明的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才算达到“说明白”的要求。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为例,要说明的事物是“鸟类起源”,要想把这一事物说明白,就需要把相关事物的演化历程介绍清楚。于是,作者从恐龙与鸟毫不相干说起,继而介绍科学家提出的假说,再根据在辽宁西部发现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来一次穿越时空到地球中生代的“访问”,一步步推演出恐龙向鸟类转化的漫长过程。在本文中,作者关注的是体形变化这一关键特征,学生在阅读时应注意引起系列变化的多种因素,这些才是恐龙最终演化为鸟类的鲜明特点所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文本中的关键表达,梳理出足够支持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一系列证据,有了这些证据才能够令人信服。总结下来,本篇教学以系列具体材料来证明观点,就是在说明性文本中开展思辨性阅读的重点
内容。
2.以简练的语言体现精准
语言简练是说明性文本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作者在追求语言简练时,往往采用适宜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以凸显语言的表意功能。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课中,介绍太阳与地球关系时强调二者之间距离遥远,课文是用如下的语言进行表达的:“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对两地之间距离的远近,列数字能够做到很准确;课文中的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只是“一亿五千万公里”的距离对一般人而言还是很难清楚地感知,所以作者跟进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步行和坐飞机需要的时间极长,来说明地球和太阳之间遥远的距离。说明文采用这样“数字+举例”的语言表达,让人很容易从中体会到“简练+精准”的意味。
3.以清晰的条理体现精准
读者在阅读说明性文本时能够一目了然、清楚明白,是说明文的条理性带来的结果。作者为了让说明显得有条理,往往采取层次设问的策略,把要说明的内容依次呈现出来。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中,为了将飞机能够在夜间飞行的道理说明白,作者先后运用了三次设问:第一次是“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由此引出蝙蝠的夜间飞行;第二次是针对蝙蝠夜间能够飞行提出的设问,引出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并揭开秘密;第三次是“你猜到飞机夜里飞行的秘密了吗”,由此过渡到对雷达原理的介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表达顺序能不能换一换,由此让学生领悟出,说明文的条理性是精准介绍事物的保证。
二、说明性文本思辨性阅读的开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在认识文章所说明的事物中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因此,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可以针对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和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来进行。
1.把握文体特点
精准作为说明性文本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一贯追求,自然会体现在所有的说明性文本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松鼠》作为一篇具有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知识小品文,行文中以形象化表达为突出特征,语言风格偏向生动活泼,与常见的说明文中相对平实的语言表达迥然有别。如何理解这样的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呢?这就需要教师抓住说明文教学中的关键思辨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松鼠的,体现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梳理、分析出课文是从松鼠的外形、行为、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的,体现出松鼠具有乖巧驯良、机警敏捷、灵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用朴实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来写一写松鼠的上述特点,再与文本相关段落的表达进行比较,看看哪一种方法更能表达出松鼠的特点。
2.领悟说明方法
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对“怎么说”的理解与把握,教师最要秉持的是“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鲸》是一篇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说明文,考虑到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人们很少见到的一种大型动物,作者在介绍时以平实的说明方法为主,结合一些生动的说明。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在介绍鲸的外形、种类、胎生等内容时,为什么以平实的说明方法为主,而在介绍鲸的呼吸时为什么以生动的说明方法为主。学生经历这样的思辨后,认识到平实的说明方法通常用在可以精准表达的对象上,生动的说明方法通常用在难以直接介绍的对象上,进而领悟到一篇文章中的说明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应根据介绍对象的不同特点,灵活地加以选择。
3.实现迁移运用
在说明性文本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懂说什么、怎么说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尝试迁移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即试着让学生自己也能够做到“说明白”。在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太阳》一课重点学习平实的说明方法,追求“说明白”的效果;《松鼠》一课重点学习生动的说明,追求的是“说生动”的效果。两种方法适合运用在不同的说明性文本中,这种“适合”的判断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即学生在说明性习作实践中,如何把所学习的说明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且显得恰当。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该单元“习作”课文所提供的18种说明对象中,每种方法选择两种对象,思考该事物要用到平实的说明方法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形,或者该事物要用到生动的说明方法说明哪些方面的情形,以期鍛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霍晓玲.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思辨性阅读建构[J].小学教学参考,2022(31).
[2]杨树亚.思辨性阅读:叙事性文本与说明性文本的解读与教学[J].小学语文,2023(06).
[3]戴晓慧.整合课程资源,感受说明文之美[J].中小学班主任,2022(02).
张勤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