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

2024-06-07刘春艳徐俊赵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年4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刘春艳 徐俊 赵军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工业绿色转型;生产要素依赖;双重效应;跃迁趋势

中图分类号 F125;F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24)04-0126-12 DOI:10. 12062/cpre. 20230731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新时代新征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与“十四五”规划都提出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进程中,工业经济效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1]。然而,现阶段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而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新兴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占比较低,经济增长动力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 0%,但工业部门消耗了全国66. 1% 的能源,排放了全国79. 8% 的SO2 和85. 1% 的CO2。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必然会受到影响和冲击。由此可见,加快推动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作为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方式,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不容忽视。尤其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中国OFDI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可以影响全球投资流向的投资大国。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2016年以来中国OFDI流量份额占全球比重均超过10%,2020 年达到1 537. 1 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20%。如此庞大规模的OFDI 表明中国企业正大踏步“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进而对国内绿色发展产生逆向溢出效应[2]。那么,中国快速增长的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的是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OFDI对不同生产要素不同依赖特征的地区影响是否一致?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推进工业绿色转型任务艰巨而OFDI正大踏步“走出去”的背景下,回答以上问题对OFDI 服务中国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意义重大。

1 文献综述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但同时也面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巨大挑战,转变原有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已成为全球共识,工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工业要实现绿色经济,势必要上升至“绿色转型”,其内涵为实现经济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转变,“黑色”或“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以及由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3]。Graedel等[4]和彭星等[5]认为工业绿色转型的内涵是工业发展由粗放到集约、由高污染到低污染的转变。Li等[6]提出工业领域的绿色化发展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进程,工业绿色转型亟待加快推进。陈诗一[7]和陈超凡[8]认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改善。据此,有学者,选取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工业绿色转型的指标,从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数字经济、贸易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考察了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力[9-13]。

随着中国OFDI规模日益扩大,迅速增长的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引起各方广泛关注。通过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形式,OFDI不仅拓宽了跨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还能够“走进”东道国,获得接近东道国关键技术的机会,并形成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母国生产效率和技术創新能力的提高[14],进而影响工业绿色转型。如龚新蜀等[15]和聂名华等[16]研究发现,OFDI增强了资本禀赋获取内部化优势,有效提升了母国工业生产率,并促进了工业绿色创新及其跨国转移。欧阳艳艳等[17]研究发现OFDI有助于减少国内留存传统产业的负担,并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推动了工业绿色转型。周凤秀等[18]发现顺向投资通过产业关联助推工业绿色转型,逆向投资通过绿色技术的创新补偿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但OFDI也可能引致生产要素外溢进而引发母国产业结构的“空心化”现象,不利于工业转型升级[19]。王英等[20]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寻求型OFDI带来的边际产业分离,导致了前期绿色技术研发的资金外逃,影响了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而孙海波等[10]则发现,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既有正向也有负向,人力资本集聚程度较低时,不利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有关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研究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拓展:第一,大多数研究关注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并未对其进行分解。虽然部分研究发现在不同条件下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为溢出效应或挤出效应,但未深入探究这一异质性是如何形成的。第二,还有研究从人力资本等地区吸收能力考察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的异质性,而忽略了地区工业生产要素的依赖特征。第三还有研究重点考察了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过去的表现,而未考量OFDI助力工业绿色转型的未来跃迁趋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OFDI作为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桥梁,赋予了企业在更大的空间上挖掘全球生产要素的潜能,因此,明确以上3个方面内容,有助于巩固并加强OFDI助力工业绿色转型的成果。

基于此,本研究的边际贡献是:①借助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OFDI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进行分解和计算,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考察双重效应的异质性,丰富了OFDI助力工业绿色转型的内涵。②将地区工业生产要素依赖特征纳入分析框架,讨论在资源依赖和技术依赖条件下,OFDI的双重效应如何影响工业绿色转型,有助于为政府制定差异化OFDI高质量“走出去”策略提供参考。③结合Markov链方法,考察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净效应的转移概率,对现有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有机拓展,同时有助于明晰未来OFDI持续助力工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切入点。

2 理论机制分析

按照学者们的研究思路,OFDI是一把“双刃剑”,对母国的工业经济和污染排放具有正负双重影响。由此本研究认为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同时具有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净效应是由双重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2. 1 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

(1)边际产业分离。OFDI能够分离出不适应当前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边际产业,通过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东道国,给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节能环保型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即在转移边际产业后,凭借东道国的相对资源优势,OFDI能够缓解国内生产资源的分配压力,释放出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用以支持和培育绿色的、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1],从而降低污染排放、提高工业产值。

(2)创新补偿。作为“走出去”的重要方式,OFDI为中国相对薄弱的绿色生产环节提供了主动接触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助推跨国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中绿色工业的生产标准和技术前沿,锚定国内绿色转型方向。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东道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助力工业绿色转型。此外,OFDI还能够促进跨国科技研发合作,强化跨国企业对先进绿色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吸收、学习、模仿和创新[22],从而为国内工业绿色转型提供创新补偿。即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技术研发合作平台,可以分摊高昂的R&D经费、培养并提升绿色人才队伍,设立的研发中心还有助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相互学习,并引进新的研发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确保高质量的技术溢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3)竞争和示范。一是在创新补偿作用下,OFDI母公司的绿色生产技术得到提高,相对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在本土市场中更具竞争优势,并且拥有更高的出口竞争力[23]。在此竞争压力下,本土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全行业的绿色转型。二是通过OFDI获取知识和技术有利于提升本行业的绿色技术水平,丰富生产管理经验,并且通过产业链关联,提高上游产业原材料供给的质量,提升下游产业人力资源及绿色生产设备的投入水平,从而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绿色转型。

2. 2 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挤出效应

(1)价值链低端锁定。现阶段中国OFDI主要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投资为主。一方面,短期内会扩大母国产能规模,增加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直接抑制工业绿色转型,利润提升会约束绿色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步伐,导致产业结构被低端锁定[24],间接阻碍工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东道国生产资源比较优势,国内环境规制愈加严格,工业企业遵循成本最小化形成边际产业转移,造成支撑前期绿色转型蓄力发展的资金“出走”,容易带来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

(2)技术进步路径依赖。尽管技术寻求型OFDI占比较低,但仍可能致使跨国企业削减自主研发资金,依赖学习和模仿东道国成熟技术实现技术更新[25],形成对OFDI创新补偿渠道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技术跟随者”的技术进步方式削弱了工业绿色转型的先发优势。并且随着中国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差距不断缩小,为了保持国际领先地位、防止中国“超车”,东道国会筑起技术壁垒,对高精尖技术进行封锁,通过OFDI获取技术进步的难度不断提升,若长期依赖OFDI的创新补偿,会增加绿色技术进步的成本,进而制约工业绿色转型。

(3)研发资本挤占。OFDI降低了母国的资本积累,并挤占了研发资本,不利于国内绿色生产技术更新,进而阻碍工业绿色转型。具体来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点在于实现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源集约和清洁生产,绿色技术进步是其中的关键[9],但OFDI会挤占大量资金,国内的研发资金被压缩,导致技术研发进程缓慢,抑制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此外,当通过OFDI能够获取更大的收益时,跨国企业会失去通过自主研发提升绿色生产技术的动力,也会挤出自主研发资金[26],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

3 研究设计

3. 1 模型构建

理论上,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的集合构成了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前沿面,该前沿面代表在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下的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的最优效率。根据理论机制,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双重效应,即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各省份的实际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会偏离前沿面。为了分解与测度双重作用,本研究借鉴Kumbhakar等[27]和康鹏辉等[28]的研究思路,将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双重效应的估计模型设定如下:

3. 2. 3 控制变量

经济增长(ln pgdpct),用取对数后的人均GDP衡量。环境规制(erct),用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与工业销售产值的比值衡量。资源产业依赖(ridct ),用采矿业平均用工人数占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之比衡量。能源消耗结构(ener?gyct),用工业煤炭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之比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ct),用外商投资总额与GDP之比衡量。对外贸易(tradect),用进出口贸易额与GDP之比衡量。

3. 3 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的样本期间设定为2004—2020年,研究样本为中国30个省份(由于统计口径不一与数据严重缺失,未涉及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原始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在数据处理方面,使用年平均汇率将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进出口贸易额转换为人民币表示;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數和GDP平减指数,以2003年为基期,对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工业总产值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等指标进行平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4 实证分析

4. 1 基准模型估计

首先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式(1)进行估计,检验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双重效应的存在性,估计结果见表2,模型(1)至模型(6)分别为控制时间效应与地区效应后,逐步加入相关控制变量的结果。根据溢出效应σw和挤出效应σv的估计系数,逐步纳入相关控制变量后,二者始终在1%的水平上显著,初步证明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同时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对比模型(1)至模型(6)中的对数似然函数值和极大似然比值,模型(6)的估计结果更优,因此选择模型(6)展开后续分析。

4. 2 双重效应测算与方差分解

基于表2中模型(6)的回归结果,可以分解出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并计算出双重效应占总方差的比重,结果见表3。首先,根据方差分解的结果可知,OFDI的双重效应共同解释了影响工业绿色转型总方差的95. 9%,表明OFDI是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还说明分析OFDI 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时,有必要同时考虑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否则会造成影响程度的估计偏差。另一方面,从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双重效应的方差均值及其占比来看,溢出效应的方差均值为0. 264,占双重效应的比重为92. 8%,挤出效应的方差均值为0. 012,占双重效应的比重为7. 2%。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工业绿色转型受OFDI挤出效应的负向影响明显低于溢出效应的正向影响,OFDI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得实际工业绿色转型效率相对正向偏离前沿工业绿色转型效率。

4. 3 工业绿色转型的偏离

为分析OFDI双重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发生偏离的具体特征,基于式(9)—式(11)分别计算了OFDI的溢出效应、挤出效应与净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偏离前沿水平的百分比,结果见表4。平均而言,OFDI 的溢出效应、挤出效应和净效应的系数大小分别为31. 472、11. 739和19. 733,这意味着OFDI溢出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提升了31. 472%,而挤出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降低了11. 739%,最终使得工业绿色转型实际提高了19. 733%。根据本研究的数据,工业绿色转型的平均水平为2. 331,在OFDI净效应的作用下,工业绿色转型的平均水平将提升至2. 791。可能原因是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边际产业分离、创新补偿、竞争和示范作用有效抵消了不利影响,使得工业绿色转型受到的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最终表现为OFDI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表4列(3)、列(4)和列(5)展示的是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双重效应的分布情况。整体来看,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并存,且净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但OFDI的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在不同分位上的变化情况具有异质性,使得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在不同分位点上亦不同,75百分位上的净效应约为36. 0%,约是25百分位上净效应的9. 6倍。

图1(a)—图1(c)分别为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溢出效应、挤出效应及净效应的频数分布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OFDI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分布均呈现右拖尾特征,但溢出效应的右拖尾特征更明显,说明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图1(c)表明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主要分布在大于0的右半轴,且不同位置的频数均大于左半轴,使得无论在哪一分位点上,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4. 4 OFDI双重效应的异质性

由频数分布可知,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此,根据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特征,借鉴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31]的做法,将样本中的30个省份划分为5大区域,即东部、中部、东北、西南和西北,进一步考察OFDI双重效应的地区特征。见表5,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始终大于挤出效应,说明在不同地理区位上,OFDI对5大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中部OFDI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最大,随后依次是西南、西北、东北和东部。可能的原因是中部有许多重要资源供应和储备基地,如河南焦作和平顶山、江西景德镇等,通过OFDI的边际产业转移、创新补偿和竞争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中部工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对于西南、西北和东北,OFDI形成的溢出效应不强,虽然和中部一样拥有较多资源依赖型产业,但经济发展水平相较偏低,同时OFDI存量较少、竞争力较弱。从数据来看,2020年末,西南、西北和东北的OFDI存量额共计885. 68亿美元,占OFDI 存量总额的10. 10%,而东部的占比为83. 50%。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东部OFDI 占比较高,但OFDI对东部工业绿色转型的挤出效应最大,并且随着东部工业绿色转型水平的提升,OFDI的挤出效应仍不断增加。这是因为东部省份的绿色生产技术在全国位列前茅,与国际技术前沿的差距较小,在严格的绿色技术保护下,东部省份难以通过OFDI实现技术升级,并且大量的资本外流还会进一步挤占研发资金,抑制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更新[32]。

从图2所展示的时间特征来看,尽管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始终表现为溢出效应,但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发展特征,这是因为近年来OFDI的溢出效应波动式下降,而挤出效应则逐年攀升。究其原因,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成为中国OFDI的首选之地,由于东道国多为发展中国家,边际产业分离带来的工业绿色转型溢出效应难以持续,而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国际研发平台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暂未起到主导作用。二是依赖向发达国家进行OFDI以实现绿色生产技术提升的传统路径受阻,“技术跟随者”的身份制约了工业绿色转型。

4. 5 稳健性检验

第一,鉴于极端值可能会影响估计结果,对样本数据进行前后5%的缩尾处理后进行估计;第二,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会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非线性影响,进而影响估计的稳健性,因此加入经济发展水平的二次项再次估计;第三,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DDF?GML方法计算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四,将核心解释变量替换為OFDI流量。见表6中模型(1)—模型(4)估计结果,在4种稳健性检验中,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均显著存在,与基准回归结论一致。

5 拓展性分析

5. 1 对地区工业生产要素依赖特征的进一步考察

OFDI净效应的时间特征呈现出倒“U”型发展特征,并且具有空间异质性,那么地区工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依赖特征是否会影响OFDI 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基于此,参照刘朝等[33]和董利红等[34]的思路,以高技术工业行业总产值占比和资源型工业行业总产值占比衡量地区工业发展的要素特征,根据其均值将样本划分为3大地区,即高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低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和低资源高技术依赖地区,再次计算OFDI的双重效应,结果见表7,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表现为低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低资源高技术依赖地区>高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这说明生产要素依赖影响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生产要素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优化调整能够与OFDI形成协作适配,加强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

依据OFDI对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的平均净效应,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地区划分矩阵图。高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北,OFDI存量较低,通过边际产业分离优化工业结构的能力不强,削弱了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由表7可知,OFDI对低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和低资源高技术依赖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相似,分布较为平均,OFDI净效应较高的地区主要来自中部,而较低的地区主要来自东部。正如前面所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位列前茅的,如上海、江苏、浙江等,获取OFDI创新补偿的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自主研发资金,降低了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但其产生的竞争和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了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因此比高资源依赖且OFDI存量较低地区的溢出效应更强。

5. 2 跃迁趋势

为进一步考察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净效应的跃迁趋势,依据OFDI净效应的分布特征,采用4分位数将其分为低水平(L)、中低水平(LM)、中高水平(LH)和高水平(H),借助Markov链方法得到表8中OFDI净效应的概率转移矩阵。结果表明:①OFDI在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呈现出“低水平陷阱”和“高水平垄断”的特征。以全国为例,OFDI在工业绿色转型净效应概率转移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概率值均大于非对角线上的概率值,尤其是在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主对角线上的概率值分别达到了75. 8%和88. 0%,说明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分地区看也是如此,其中,低资源高技术依赖地区的净效应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保持原状态的概率最大,说明改变OFDI对该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净效应的难度最大。②OFDI对工业綠色转型的净效应具有跃迁趋势,具备长期增长的趋势,但仍需防范净效应降低的风险。从全国来看,净效应的水平转移不仅出现在相邻水平,还存在低水平向中高水平的转移,这一转移来自OFDI对高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和低资源高技术依赖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OFDI净效应的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向下转移的概率分别为18. 5%、23. 4%和12. 0%,表明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净效应存在下降风险,因此,各省份需要注意防范OFDI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衰减。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工业绿色转型不仅是全球产业竞争重点,也是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OFDI能够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是助推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借助双边随机前沿方法,基于200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解和测算了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讨论了双重效应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并基于地区工业生产要素依赖视角进一步考察资源依赖和技术依赖条件下OFDI的双重效应如何影响工业绿色转型,最后使用Markov链方法,对OFDI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未来跃迁趋势进行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①OFDI规模增加总体上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促进作用。2004—2020年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始终大于挤出效应,平均而言,溢出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高于前沿水平31. 472%,挤出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低于前沿水平11. 739%,二者的综合作用使工业绿色转型的实际水平高于前沿水平19. 733%。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始终存在。②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具有异质性。从地理位置来看,OFDI对中部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最大,随后依次是西南、西北、东北和东部;从时间来看,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发展特征;从地区工业生产要素依赖特征来看,OFDI对低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最大,低资源高技术依赖地区次之,高资源低技术依赖地区最小。③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呈现出“低水平陷阱”和“高水平垄断”的趋同特征,尽管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保持原有状态的概率较大,也具有“跳跃式”转移的可能;此外,虽然OFDI净效应具有长期增长的趋势,但仍需防范降低的风险。

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在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时应重视对OFDI的引导,通过支持跨国企业增加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OFDI的溢出效应、削弱其挤出效应,具体建议如下。

(1)持续推动OFDI规模增加。研究表明,尽管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双重效应,但溢出效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因此各地政府应着力优化OFDI发展环境,通过加强双边与多边沟通,为OFDI高水平“走出去”提供引导。一方面,推动企业结合产能和技术优势,在转移边际产业时保持核心行业的竞争优势,并根据东道国资源优势,展开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合作,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优势企业除挖掘自身最大潜力外,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加强与东道国优势企业合作,设立研发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绿色低碳合作,更好地反哺工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不断引导OFDI纵深发展,通过增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OFDI规模,更深层次嵌入全球绿色生产技术创新网络,进而提高技术逆向溢出的水平。积极引导跨国企业参与东道国新材料、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产品开发、标准制定等环节,提升OFDI的溢出效应,培育壮大国内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助力工业绿色转型。

(2)科学引导OFDI结构优化。重视OFDI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生产要素依赖特征,根据各地区工业的禀赋特征和绿色转型目标制定差异化引导政策,以提高OFDI的绿色赋能效应。对于技术依赖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应着力发挥各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挖掘自身研发最大潜力以外,加强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进而实现绿色生产技术革新。对于资源依赖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可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化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工程承包+融资”的机制,落地一批产能合作重大工程,不仅能转移边际产业,还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一方面,通过OFDI有序引导具有产能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值;另一方面,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通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国内传统行业的能效值,实现工业绿色转型。

(3)政策支持OFDI科技合作。实现绿色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但现阶段OFDI对东部地区和高技术依赖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效果不佳。因此,各地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寻求型OFDI,加强高精尖技术寻求型和新兴产业市场寻求型投资,通过瞄准价值链高端、产业链终端进行技术突破,提高OFDI的创新溢出水平,巩固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此外,通过提供政策扶持,加快实现OFDI与发展中国家间搭建的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联盟的绿色技术落地应用,预防因OFDI挤占国内研发资本而产生的工业绿色转型成果倒退。比如可在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进程中,通过建设绿色低碳专家网络加大技术扩散范围,进而强化OFDI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为工业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于杰)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N素的实证研究
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