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06-07柳莹

科技风 2024年14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以赛促学案例教学

摘 要:针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重公式推导,轻实际应用的状况,提出将线上学习、课程教学与实际业务场景、学科竞赛相融合的多元混合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成绩评定等方面详细阐述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实施的过程和特点,并说明取得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统计学;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案例教学;以赛促学

1概述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数据,并科学地推断总体特征,鉴于其定量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以及可验证性,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认知社会、解读客观现实、制定生产经营策略的关键手段。但常规的统计学教学囿于测试成绩,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形式单一,特别是对文科类学生而言缺乏学习兴趣,更不具备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业务场景的能力。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说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所感、有所悟,学以致用,成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课程教学需要根据专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做出适应调整。

2经管类专业教学的特点

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平台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又有别于理工类专业的数理统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学生学科专业背景复杂。经管类专业面对的学生中虽然不乏数理功底强的学生,但是更多的还是其他非数理背景的学生。而要让并不具备数理背景的同学也欣赏统计学中公式推导的美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二,教学目标不同。经管类专业对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他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知识和出色的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对于这类人才其核心要求是能够通过标准的统计学模型以及软件解决实际的经济与管理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和统计学模型,但拿到一套实际数据时学过的知识可能大都用不上也不会做分析。

综上所述,如何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统计学教学所面临的现实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在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改革中,将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以赛促学相结合,优势互补,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本,努力做到将知识、能力、素质、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体。

3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3.1找准定位,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可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育人目标,它们是一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和促进的系统。首先是知识目标,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常用统计学方法及软件的主要应用技术。其次是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从业务场景出发,正确的理解业务逻辑,选择恰当的图表和模型,对数据及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再次是素质目标,用统计的观点及其数据思维认知世界。最后是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3.2多渠道融合,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具有功能性和内容性。“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将自制的SPOC在线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努力构建“同步+异步”的学习空间;通过案例讨论、学科竞赛等形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网上资源部分通过“学习通”网站构建SPOC在线资源平台,每章内容都配有相应的课程地图,每种统计方法的实现过程均配有SPSS软件操作视频,每节内容后有配套的练习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点,在探索性数据分析、线性回归、无监督學习、时间序列等章节后,提供了相应的文献资料、统计相关的名人趣事,供学生阅读、开拓视野。努力创建“视、听、读、练”立体化沉浸式学习资源。

线下资源部分则利用《统计案例库》,结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探索性数据分析、线性回归、降维分析、时间序列等章节后安排案例讨论,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3以案例为抓手,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是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本改革积极推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努力解决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和学生沉默状态的短板问题,树立训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式思维能力的课程建设新理念。

3.3.1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法是工商管理类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对案例学习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哈佛商学院所代表的案例学派和早期的经验学派。然而,目前的案例教学有以下几个现象:第一,案例接近于“举例”,整体难度和规模较小;第二,案例与专业特色、业务场景还有一定的距离;第三,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只基于当前学习的章节,无法从课程的角度选择统计方法;第四,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过于主动,从案例的导入、解读、提出问题、模型构建、参数估计与检验,直到最终结论的得出完全由教师完成。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原有的按章节开展教学的模式,采用实际场景和同学们关心的社会问题为例子来驱动日常的教学,并采用多案例组合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覆盖和重塑。

3.3.2案例教学的步骤

第一步: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程教学中讲授相关的概念、理论、方法,并举几个小的应用例子。

第二步:SPOC平台学习。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业务背景,对案例涉及的核心概念及方法进行巩固。第一、二步关注的是布鲁姆“认知的初级阶段”中的知识教授、理解与简单应用

第三步:线下讨论。这一步是将业务场景与知识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关键,也是将学生从布鲁姆“初级认知”中理解和简单应用阶段提升到“高级认知”分析、评价阶段的核心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会制作案例讨论手册供老师引导学生案例讨论时使用,手册分为“案例环节”“教学目标”“阅读案例的哪一节”“引导讨论的内容或方向”“学生汇报的形式”“归纳总结”等6部分内容。当然,在线下讨论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科学划分小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课程初期的案例讨论中,通常是4-6个学生一组,但经过2次左右的讨论组内就容易出现意见领袖,导致每个组内都有个别同学不参与讨论。为防止这个现象,在开展了2次小组讨论后,会以2人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并随机抽点2人小组内的某一位同学回答问题。(2)问题引导,及时发现知识短板,查漏补缺。如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对业务场景用指标进行测量或用何种方法分析时,会对业务场景再次举例,对问题进行再次分解,让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业务场景和分析流程。

第四步:课后测试。课后的测试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再次对核心概念进行考察,引导学生复盘上课内容、形成经验总结,并对上课的案例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问题。

第五步:反馈与调整。根据每次案例教学的情况,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反思案例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同时,反思案例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

3.4以赛促学,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以赛促学”是对现有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有效补充,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与课程内容或方法紧密联系的各级别竞赛,通过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知识的弱点和盲点,增进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同时,通过队员之间的相互激发,增强学习的动力,使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提升课程参与度,培养团队协助能力。

多年来,组织参加的与统计学相关的学科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等。将背景学习、课程授课、知识学习、实际应用和学科竞赛结合起来,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多元混合培养模式。如,在案例教学中适当引入竞赛赛题、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讨论案例,将比赛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常用EXCEL、SPSS等软件处理数据,达不到竞赛和社会需要的数据处理水平,因此,适当引入R、Python等软件配合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数据抓取、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解决经济管理类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3.5多元化考核,优化成绩评定模式

课程考核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检验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9年《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考试管理”。可见,单一的结果性考核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需求。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中期末考试占比70%左右,这导致学生过分追求期末考试分数,寄希望于最终的突击学习,考完就忘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将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相结合,重塑“全流程”的评价体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线上学习等,形成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术规范等多维度评价输出。期末总评成绩组成,如下:

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网络平台任务(10%)+课堂表现(20%)+期末考试(50%)

(1)平时作业(20%)。大作业3次,每次占4分;小作业从6次中选择成绩最高的4次记为作业成绩,每次作业占2分。

(2)网络平台推送任务完成度(10%)。每次推送未看扣2分,未看完或未完成各扣1分。

(3)课内表现(20%),根据课堂讨论参与情况,随机抽点问题回答情况及课程出勤率。

(4)期末考试(50%)。考试时间为教学周最后一周周末进行。考试采用开放式题型,学生无需到达教室,早8:00发放试题,当天24:00前提交。

(5)缺勤5次以上,没有最终成绩。

4课程实施成效

自2019年开始探索课程改革,2020年搭建“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至今已经过8个学期的教学实战。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改革情况、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參与感,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种调查问卷、课下与学生交流、学生反馈、定时答疑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状况,并做相应调整。让课程保持在有一定的挑战度,但大多数学生又可以“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对照实验,期末综合成绩超过对照授课班级,如图2所示。

结语

课程模式改革非一日之功,需长久坚持。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迭代的今天,本课程的改革回归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心,以学好、用好统计学中的方法工具为核心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持续改进、更深入的探索实际案例与统计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童方赟,高军玉.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目标叙写例探——以“我们在公共场所”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3(03):23-26.

[2]朱建平,张悦涵.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统计学变革的思考[J].统计研究,2016(2):3-9.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J].教育科学论坛,2018(3):3-7.

[4]李骏扬,魏海坤.从课堂教学到项目教学的跨越——双轨并行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0):113-117.

[5]娄锋.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2(32):121-123+154.

[6]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2016(04):71-73.

[7]甄真,米洁,白菁.混合式教学下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77-79.

[8]米雪,孔凡哲,Dimitris Chassapis.希腊职前数学教师数学史与数学融合课程的设计实施及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2):78-81.

[9]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文科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0592);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以赛促学”:新商科背景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JXCG001)

作者简介:柳莹(1986— ),女,汉族,硕士,南京晓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商科基础课教育。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以赛促学案例教学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探讨
敢拼才会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改革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