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E教学模式下英语思维可视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2024-06-07庄秋蚕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结构图群文语篇

【作者簡介】庄秋蚕,高级教师,东莞市第六批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初中英语教学能手,现任清溪镇初中英语兼职教研员,东莞市清溪中学英语科组长。

【基金项目】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品质课堂的报刊阅读对初中生思维可视化培养的实践研究”(2021GH059)

【摘 要】群文阅读为语言学习活动提供话题范围,成为教材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当前的群文阅读教学难以使学生形成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对文本情感的体验,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素养。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尝试构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7E教学模式,并借助多种思维可视化手段,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深刻理解和内化语篇主题意义的同时培养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素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群文阅读;7E教学模式;阅读教学;阅读素养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语言技能内容要求(三级——9年级、三级+)中提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1] 30,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环境、资源和方法[1] 40。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多个语篇,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阅读教学活动[2],能为语言学习活动提供话题范围,成为教材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当前的群文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翻译讲解,普遍倾向于传统的单篇精讲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和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对文本情感的体验,不利于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

《新课标》在三级(7~9年级)的语篇知识教学提示中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建构和内化新知,发展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中,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等,学会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自主建构基于语篇的结构化新知[1] 40。建立文体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利用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建构基于语篇的结构化新知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思维可视化是思维显性化的重要途径,是指通过语言、写作、绘画、建造等方式把思维的内容和过程呈现出来,对思维进行分析、反思和改进[3],能够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厘清文本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挖文本内涵和主题意义,实现深度阅读。

基于此,笔者尝试构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7E教学模式,并运用多种思维可视化手段,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深刻理解和内化语篇主题意义的同时培养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素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7E教学模式的内涵解析

7E教学模式是5E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深化,是在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5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举例(Example)和提升(Elevation)2个教学环节。5E教学模式虽然也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但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探究阶段可能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或方法不当而感到迷茫,进而失去探究兴趣,导致在后续学习环节中参与度不高,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主动探究环节前增加一个E,即举例,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探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尽管5E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度学习,但笔者在教学时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对文本深层含义的充分挖掘,未能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和深入探究。因此,笔者在评价环节之后又增加了一个E,即提升,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7E教学模式是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在7个教学环节中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吸引环节通过问题链和词云图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举例环节是教师通过对已有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示范绘制文本结构图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的策略,关联新旧知识。探究环节是学生对其中多个语篇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文本结构图理解文本内容,初步形成借助文本结构图进行语篇泛读的能力。解释环节是根据学生对前面多个语篇的理解找出共性,是对群文阅读的总结归纳。迁移环节是根据语篇的文本结构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将前面所学内容迁移到其他语篇的阅读中,将其文本思维可视化,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评价环节不是单独的而是贯穿整节课,是教师和学生用各种方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提升环节是学生群文阅读后的自我提升,通过提炼出本节阅读课的主题意义,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产生共鸣,凸显群文阅读的主题意义。

三、7E教学模式下英语思维可视化群文阅读教学例析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b版块的阅读语篇“Lets Save the Elephants”为例,阐述7E教学模式下英语思维可视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语篇主要讲述了大象在泰国的重要性和大象面临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措施,属于“人与自然”范畴,涉及“热爱与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帮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野生动物的现状,拓展相关主题的学习,笔者选用了4篇文章(见表1)进行群文阅读,并将学生分为D组和E组,分别从不同角度了解如何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生。

语篇1和语篇2都是描述濒临灭绝的动物,作为D组学生的阅读材料。语篇3和语篇4与教材语篇都是讲述elephants,但角度不一样,作为E组学生的阅读材料。这4篇文章的内在结构都存在相似之处: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办法。与精读课不同,本课例不侧重对单个词句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结构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分析问题、成因和解决办法,从宏观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借助問题链和词云图,感知思维可视化

1.吸引学生注意,激活背景知识

有效的引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激活背景知识,为后续环节搭好脚手架。吸引环节是群文阅读的准备阶段,教师利用问题链和词云图吸引学生注意,在链接新旧知识的过程中,呈现思维路径,了解文章主旨。问题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遵循严谨的逻辑结构设计出来的一组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4],能够链接新旧知识,感知思维可视化。词云图,也叫文字云,通过文字、色彩、图形的搭配,产生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从而过滤掉大量低频的非关键信息,展现出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使读者对文本的主旨一目了然。

教学伊始,笔者先通过单词“READ”创设语境并提出问题“What is it?”,激发学生思考;接着抛出问题“How many letters are there?What does each letter stand for?”,让学生观察词云图(如图1)找出问题“What do ‘R and ‘A stand for?”的答案,引出学习主题“We are going to read passages about animals today”;最后抛出问题“What does ‘estand for?”,根据词云图的记忆,找出答案“elephants”。借助问题链和词云图,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阅读内容与动物有关,并且包括“elephant”。

2.链接新旧知识,串联前后环节

自然、承上启下的过渡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引入链接到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的泛读链接到语篇1和语篇3的阅读。问题链和词云图能够链接前后环节,搭好脚手架,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比如,笔者根据“READ”的语境又抛出问题“What do‘eand ‘dstand for?”,让学生通过词云图找出答案,引出下文有关“elephants”和“dugong”的文章。激活已知后,笔者引出教材语篇“Lets Save the Elephants”。

(二)依托文本内在结构图,熟用思维可视图

文本内在结构图是指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文本结构图示。文本结构图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层次,用简单的图表形式来表示文章内容的图表[5]。教师可以用文本结构图形象直观地展示文本结构,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举例文本内容,感知文本结构

举例环节是通过举例分析和重组教材内容并厘出文本内容的内在结构,为后面的群文阅读做好准备。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不懂如何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群文阅读,因此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工具分析文本结构。教材语篇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从文本的结构出发理解文本内容,将零散的知识学习迁移到感知知识结构上。笔者先设计问题链分析教材语篇“Lets Save the Elephants”并厘出problems(问题)、causes(成因)和solutions(解决办法),然后剖析文本的内在结构,梳理、概括文本内容之间的关联,提炼出此语篇的文本结构图“causes ← problems → solutions”(如图2)。这一过程旨在教师举例说明如何通过阅读所学的教材内容利用文本结构图找出问题、分析成因、寻找解决办法,为后面学生群文阅读绘制文本结构图做铺垫。

2.探究文本结构,厘清三者关系

探究环节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其中两篇文章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绘制文本结构图理解文本内容,初步形成借助文本结构图泛读语篇内容的能力。即使笔者举例分析了如何利用文本结构图理解教材语篇,但学生对problems、causes和solutions三者的关系还比较陌生,仍旧不知道如何使用文本结构图“causes ← problems → solutions”泛读分析群文阅读的文本内容,对新单词多、篇幅长的文章更无所适从。因此,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效果会更好。D组学生阅读语篇1,E组学生阅读语篇3,从两种不同的角度了解野生动物,先使用文本结构图探究出这两篇文章的problems、causes和solutions,然后小组分析是否合理并得出最终结论。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沟通交流,促使小组探究并厘清problems、causes、solutions三者的关系,归纳并画出文本结构图。

3.解释探究成果,制定可视图原则

解释环节是根据学生的文本结构图解释说明存在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对前两篇群文阅读的归纳与总结。探究环节后,学生基本上可以找出语篇1和语篇3讲述的问题、成因与解决办法,但还需要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如图3)和教师的文本结构图(如图4),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文本结构图,并尝试提出思维可视化原则。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师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情况,提出了ABCSP可视图原则,即准确性(Accuracy)、简洁性(Brevity)、完整性(Completeness)、结构化(Structure)和独特性(Personality),这也成为本节课思维可视化的评价标准(见表2)。准确性是指根据文本内容找出正确的问题、成因与解决办法。简洁性是要求概括学习内容的要点,呈现的是关键词或关键图,而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如果难以浓缩成关键词,可以使用关键句,但尽量把长句简单化,而不是照抄整句话。完整性是指找出的问题、成因与解决办法必须完全。结构性是指按照指定的文本结构图进行文本阅读和分析。独特性是指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习惯,绘制的知识结构图应图文并茂,融入个人特色。

4.迁移主题内容,活用文本结构图

迁移环节是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的迁移。阅读内容的迁移是由语篇1和语篇3迁移到语篇2和语篇4,阅读形式的迁移则是在阅读语篇1和语篇3后,根据语篇1和语篇3的文本结构图,找出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如图5),厘出这两篇章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成因并过渡到通过泛读找出解决的办法,即迁移到语篇2和语篇4的泛读,并将其文本思维可视化。教师根据文本结构图,再次设置问题链,提出“What happened?”“What problems?”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这两篇文章的主题,并通过问题“Why?(causes)”的答案“Because of people and environment”,发现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都是“Animals are in danger”。再对比两篇文章,找出两种动物面临的problems和导致的causes,通过问题“How(solutions)?”链接到语篇2和语篇4,寻找解决的共同办法。

在前面的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文本结构,清楚问题、成因与解决办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泛读语篇2和语篇4并将其结构可视化,巩固文本结构图的运用,并参照学生自评表(见表3)进行自评。阅读文本并绘制图文并茂的文本结构图属于英语实践类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语言知识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促进语言知识向阅读能力的转化。

5.评价学习过程,强化思维可视化

评价环节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融合在整个教学中。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理念,“注重各教学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1]51。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多种评价方式融入本节课教学的全过程,如:复现和分析教材语篇“Lets Save the Elephants”,评价学生是否理解文章,并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感知文本结构图;阅读语篇1和语篇3,找出“causes ← problems → solutions”文本结构图,制定思维可视化的评价标准ABCSP;依托思维可视化评价标准(见表2),对学生绘制的文本结构图进行自评、组评和师评;教学即将结束时,对学生整节课学习过程进行自评(见表3)。可以说,评价贯穿整节研讨课的始终,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的有效落实,达到以评价促进思维可视化的运用。

6.提升思維可视化,内化文本主题意义

提升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后的自我提升,提炼出本节阅读课的主题意义,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产生共鸣。基于前面4个语篇的阅读,学生能够掌握问题、成因和解决办法的文本结构图并画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可视图,促进了思维可视化的运用。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设计问题链,呈现主题意义的思考路径(如图6):以总结性问题“What do people do to protect the animals?”引发学生思考,深挖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回答,又提出问题“Do you agree with the scientists?Why or why not?”,引导学生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进行客观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又提出问题“What is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the animals?”,引发学生讨论,内化本节课的主题意义“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最后通过观看保护动物的宣传视频再次深化本节课的主题意义“Protect animals,protect ourselves.”。

四、结语

群文阅读是教材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主题意义,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在拓展语篇阅读的同时,深挖语篇的主题意义和育人价值,借助问题链和词云图搭好脚手架,在7E教学模式下以泛读的形式通过文本结构图帮助学生搭建认知框架,系统建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主题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吕骏.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1):42-48.

[3]曹曦颖,彭星.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发展路径[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2(3):87-92.

[4]孙丽娜. 基于问题链的数学动态生成教学[J]. 数学教学通讯,2019(12):60-61,76.

[5]刘海源.“文本内在结构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2016(32):39-41.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结构图群文语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概率知识结构图
群文活动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