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2024-06-07王燕
王燕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经济结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基于此,文章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目的和关键点进行入手,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效益提升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已不再单纯依赖土地生产和天气变化,而是向着现代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当前大部分地区仍旧沿用传统农业经济模式,致使农村产业发展始终跟不上趋势。因此,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各地区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目的
(一)推进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转变
新时代,中国的经济体系已经从最初的计划型经济,逐渐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型,这一转变可谓是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并且消费结构的水平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资料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从家庭用品逐渐转向了休闲娱乐、学习等经济消费,促进了经济行业的转型和发展。而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核心,农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
(二)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由于一些农村地区始终依赖种植业获得经济效益,其品种单一,缺乏对外销售的途径,导致农户效益水平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也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快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当前,由于农产品的销路局限性,使得农户的种植热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一些青壮年劳动力也逐渐流向城镇,乡村中的“空村”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就需要结合乡村的发展情况,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为本地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更多的主体劳动力吸引回来。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点
(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我国农业结构同质化特征较为明显,这一特征使得农村经济不能应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所以,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乡村优势产业的支持,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增强乡村经济的竞争能力,从而推动各行业协调发展。
(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为了更好地优化和调整乡村经济结构,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培训,提升农民的运营和管理能力,让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逐步融入乡村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许昌鄢陵县种植花木条件较为合适,该县就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本地区打造成为“中国花木之乡”。并且,该县还积极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并且,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引导农户使用机械化种植、生物科技防病等技术,大幅提升产量和品质。同时,鄢陵县还针对农民的需求,还开设了各类培训课程,如农业技术应用、农产品营销等,帮助农民提升了农业的运营管理能力,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可以看出该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了地方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政府对乡村经济的支持是实现乡村转型的根本保证,相關部门要结合当地乡村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势,采取招商引资、制定政策、设立专项基金等措施,加强对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的扶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投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投资企业的合法性,对乡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持,打通农业生产、销售、仓储等方面的渠道,把先进的农业科技带到乡村,让农户积极参与到“新农民培训”,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回到乡村中投入振兴建设,以此提高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四)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也要加速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使其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形成一体化发展,并且,还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将地方零散农民的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从而带动全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
三、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因素
1. 农民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
尽管当前农业发展已步入现代化和机械化阶段,但是,乡村中的人才体系还很薄弱,特别是农户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种植技术还有待提高。当前,农业缺乏创新且结构单一是影响乡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主要因素。另外,由于年龄、文化水平和传统农业观念的制约,一些农民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产生了抗拒心理,这也会对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从农产品生产视角来看,大多数乡村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农作物的生长始终还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一旦出现干旱、洪水等特殊自然灾害,会导致当地粮食减产,降低经济效益。所以,为了扭转现状,确保农业生产和增收,各级政府要大力投资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在抗旱抗寒设备、农产品仓储设施上要加大投入。另外,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种植设备、技术应用效率低,农产品储存不及时等问题,并且一些农民为了降低运输和加工成本,将应季农产品直接卖到本地,导致农产品的市价不高,从而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
3. 农村产品缺乏品牌效应
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农产品缺少吸引力,其影响力也比较有限,难以实现预期的销售目标。因此,农产品要积极创建乡村特色品牌,要提高其知名度。但是在对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主要是年轻人都去城里工作,留下来的人大多是孩子和老年人,生产力无法得到保证,这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直接影响。就农产品销售而言,要充分把握品牌优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推广,以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此外,还要注意乡村建设的投资,要创建新型的农产品品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二)外部因素
1. 资金筹措困难
目前,各地银行、金融机构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金融产品实施了创新与优化,以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发展。但是,在现实中,农村金融制度建设还不健全,供给和需求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与此同时,由于资金融资渠道较少,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业投入远远超过了收益,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合作组织进行融资时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在银行领域,部分银行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对于“三农”金融服务的扶持力度不够,致使农村合作组织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2. 保障系统不完善
自推行农业保险政策以来,农业保险政策就一直被困于商业银行的体制之中,虽然其覆盖的地区不断扩大,赔付比例不断提高,但实施成效却并不显著。更重要的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户参与保险的热情很低,与商业保险相比,农业保险的利益并没有优势,因此,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当地政府常常会陷入一种比较被动的局面,从而导致农业风险的预防效果不明显。
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制约因素
当前,要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从现实视角出发,对制约乡村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分析究竟是因为同质性较强,导致竞争力不强,还是没有很好地体现当地的特点等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都存在“三流”的问题,即劳动力流失、人才流失和人口流失,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来支撑,而这个“人”不仅是基层劳动力,也指高技术人才。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水平低下,整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在此背景下,要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就会因人才缺乏和活力不足而造成发展迟缓。在此情况下,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要明确规划与发展方案、处理好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以找到有效的发展路径,打破发展的瓶颈。只有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全面剖析,明确其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这样才能使结构优化和调整方案更具针对性。
(二)发扬地方特色
尽管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但其农业同质性却非常突出,并且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通过结构优化和调整,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基于当地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当地的农业发展特点,以通过发挥当地的特点,对落后的生产项目和生产方式进行調整,创建区域品牌,以此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然而,对本地区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其中除了地理资源挖掘以外,还要对文化科技资源、工农业生产资源、乡风民俗等多方面资源进行挖掘,并将其作为发展的核心,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例如,打造当地的特产手工艺、乡村旅游,以及当地的特产种植等等,只有从整体和长期发展出发,根据周围区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位和制定发展计划,才能够为振兴农村文化和经济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
(三)打造品牌效应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除了要挖掘地方特色,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产业链以外,还要积极打造品牌效应,可实施“品牌+标准+质量”战略,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增强品牌影响力,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国际竞争力。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一方面要打造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同时,还要通过质量认证,让消费者对产品放心。另一方面,还要以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为基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如通过包装设计、广告宣传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此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增强品牌效应。此外,还要发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风俗习惯,将这些特色转化为品牌的独特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促使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中更具吸引力。
(四)强化市场信息服务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过程中,市场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市场需求受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农作物产量、消费者购买力等。如果没有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农民就无法制定出最佳的生产计划,更无法做到精确匹配市场需求,从而导致农产品出现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影响。因此,强化市场信息服务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可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以实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帮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调整生产计划。而且农民可根据平台上的信息,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这样既能保证农产品的销售,也能使农民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此外,在该平台上可以为农民提供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咨询服务,例如农产品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从而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但从目前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在人才方面培养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为了避免因为人才问题而影响到经济结构调整,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加以处理。例如,对于“人才外流”问题,可以采取改善待遇、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等措施。目前,较为有效的实践途径就是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要给予大学生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对于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杰出人员,可以在资金上提供补助,同时还要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援,这样就可以把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引进到农村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除了要吸引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以外,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对教育资源给予更多的投入,比如对中小学进行改扩建,对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进行改进,引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对村民进行再教育,其范围要涉及各个方面。比如,开展农业生产讲座、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等。促使农民通过参与教育活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为产业调整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加强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受历史因素等方面的制约,目前中国乡村基础设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落后等多方面。因此,要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首先要加速乡村公路的发展,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率。如加强农村公路、桥梁建设,以此缩小城乡间的交通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度。其次,要强化水利设施建设,以满足农业和农村人口的用水需求。对于农村地区的水源供应问题,要做好深度开发和整合利用,完善灌溉、供水设施,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同时,还要积极推动乡村生活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比如,加强医疗、教育、娱乐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弥补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提高地方信息化水平,以促进农村产业功能提升,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七)做好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金融的支持,通过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将会激发农户积极参与到乡村经济的发展中来。为此,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励企业及个体对农业进行投资,以此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扶持力度越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就越强。要大力推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服务,如农业贷款、保险等。这些金融产品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缓解资金压力。同时,还应秉持金融普惠原则,打破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农村地区的问题,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使农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金融服务。此外,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实施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户进行环保农业生产方式的投资和实践。只有做好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八)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当前,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越来越重要。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持续提升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研经费的方式,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与应用。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保证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向农户普及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户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农业科技方法,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此外,除了要增强农业的科技创新之外,还要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如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支持、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总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也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要从各个方面出发,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九)加强市场调研,对农产品实施有效评估
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过程中,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可以对行情有清晰了解,合理规划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农业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工作要全方位地实施开展。一方面,要深入勘察市场的实际情况,全方位收集有用的数据信息。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的勘察,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趋势,了解不同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准确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走向。此外,还需要关注供应商的情况,分析供应链的稳定性,以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交通运输体系、生产时间以及生产效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依据市场需求,也要考虑到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交通物流等因素。比如,选择什么样的农产品种植,要考虑其生长周期、抗灾能力以及市场的接受度等因素;同时,在选择引进新技术或新品种时,要考虑到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力是否满足需求。此外,还要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使用长效机制,构建出完善的评价体系。要知道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迭代的过程。因此,需要在调研中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反馈调整结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只有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运作,全面洞察市场动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才能够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五、结语
综上所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要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就要针对地方农业经济结构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要通过研究制约发展因素、发扬地方特色、打造品牌效应、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加強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市场调研等多方面入手,以此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帅璐,郭海清.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增收路径分析[J].广东蚕业,2023,57(02):77-79.
[2]张霞.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山西农经,2022(13):54-56.
[3]王桂玲.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论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0):138-140.
[4]王丽丽.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兼谈林草型造林模式推广[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01):21-24.
[5]胡丽霞.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山西农经,2021(23):58-59+62.
[6]殷庆武.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认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5-6.
[7]李玲.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研究——农产品品质结构调整[J].中国商论,2021(08):155-157.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九户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