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山赤子(报告文学)

2024-06-06胡煜君李改群

中国铁路文艺 2024年5期
关键词:巴山工区工友

胡煜君 李改群

2024年2月9日晚,农历大年三十,万家团圆之夜。

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食堂内,张灯结彩,笑语不绝,20余名值班干部职工及家属齐聚一堂。

这时,副队长王庭虎悄悄站起身来,用湿毛巾擦了擦手,转身走向门外。

“咋了,又想上线路了?可我知道,现在有规定,没有防护,不能上线啊。”王庭虎知道,是妻子跟出来了。

“我知道不能上线路,我就想在封闭网外待一会儿,这是我在岗位上的最后一个年三十了,我想去转转。”

“好吧,我陪你去……”

鸣笛声中,一列火车迎面而来,向远方奔去。望着飞驰的列车,王庭虎很欣慰,也很自豪:“列车多快,多平稳啊,你听那通过的声音,多好听,这是我养护的线路,这是我工作的意义。”

55岁的王庭虎,是西安局集团公司安康工务段巴山线路车间维修工队副队长。37年来,王庭虎扎根大山,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一名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六届“新时代·铁路榜样”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路基无言,巴山作证,笔直的钢轨记录着王庭虎一路走过的坚实足迹,诠释着铁路人深深的赤子情怀。

初到巴山

1988年,高中毕业的王庭虎被铁路系统录用,并被分到安康工务段巴山线路工区。

工务的第一课就是砸洋镐。初来乍到的王庭虎,尚未掌握其中的技巧,单纯地以为只要有足够的力气,便能胜任这项工作。经过一番剧烈的劳动,他筋疲力尽,终于完成了任务。然而,就在一列火车驶过之后,那些轨道在火车的碾压下,瞬间便又塌陷了。

作为王庭虎的师父,工长解和平看着满脸局促的王庭虎说:“砸洋镐这活,不像看起来那样简单。要稳准狠,洋镐高高举起,顺势落下,瞅准枕木,既要保证道砟一颗颗垫入枕木下,又要防止洋镐砸坏枕木底部边缘……”

解和平一边说,一边甩起洋镐示范。这一次,王庭虎牢牢记住了砸洋镐要领,先用洋镐小头把道砟攒到枕木下面,再用洋镐大头把道砟夯实,这样列车通过时才能平稳。

来巴山前,王庭虎在安康有一段稳定的感情。但当女朋友来到巴山,看到王庭虎和工友一身泥一身汗砸着洋镐时,便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搭上火车消失在远方。

工作上遭遇挫折,感情上也不顺利,这让王庭虎备受打击,心中充满了痛苦。解和平发现了他的情绪变化,吃过晚饭后,拉着王庭虎说:“走,咱们到后山转转。”

工区背后的山坡上,静静地躺着32名筑路烈士。

望着眼前的墓碑,解和平缓缓开了口:“这是当年修建襄渝铁路时献身的烈士,一共32人,最大的35岁,最小的18岁。铁路修通了,他们却永远地躺在了这里……”

王庭虎至今都记得,师父那句影响他一生的话:“巴山条件是艰苦,可铁路修到了这里,就必須有人肩负起维护的责任。既然我们来了,那就要坚守岗位,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

接过师父的道尺

经过深刻反思,王庭虎仿佛换了一个人,不再纠结个人得失,决心做一个像师父那样的人,无私地奉献自己,坚定地履行职责。

巴山线路工区汇集了襄渝线六个之最: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尤其是巴山2号隧道,钢轨几何状态严重位移,翻浆冒泥非常严重。

解和平带着工区职工,加班加点,苦干实干,采取了“沟加深、水先排、小段试验、逐段整治”的方法,一段一段整治线路,最终把“担心线”养护成了“放心线”。

每次看到师父在线路上提着道尺弯腰检查时,王庭虎都会忍不住凑上前去看看。看到师父在钢轨上用石笔写着:2,-3;3,-2;4,0……王庭虎好奇地问:“师父,在钢轨上写的数字,是干啥用的?为啥一会儿变化大、一会儿变化小……”

解和平看着凑上来的王庭虎,眼中多了一份欣喜:“想学认道尺?下班我教你。”

从此,解和平的身后多了一个“跟屁虫”,不管去哪里,王庭虎都会跟在后面。

两个月后的一天,在线路作业的解和平忽然把道尺交给王庭虎,说:“今天的线路你来检查,我给你记录。”

王庭虎瞪大了眼睛:“我行吗?”

“快点,让我看看你学得咋样。”解和平打趣道。

王庭虎虽然“垂涎”道尺已久,但真把道尺拿在自己手里,心里还是有些发怵、紧张。

仔细量完一公里线路后,解和平把记录本拿给他,让他分析。王庭虎傻了眼。解和平看出了他的窘迫,对他说:“提道尺不能只会测数据,要通过数据,准确分析病害类型、造成原因、整治措施,这样才能判定病害位置,不会漏检误判。”

说完,解和平再一次提着道尺一边测量,一边讲解着数据的判别、病害的分析、动态过车对数据变化产生的影响……王庭虎聚精会神地听着。

从那时起,王庭虎的内心便萌发出一种向往,他牢牢记住了师父的叮嘱:“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年轻的“虎”工长

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王庭虎的业务技能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凭着敢冲敢干的劲头,王庭虎在24岁时被提拔为巴山线路工区工长,成为全段最年轻的工长。

王庭虎不仅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在日常生活中,对工友也是关心备至。工友小任平时不善言谈。有段时间,王庭虎注意到小任的情绪有些低落,但每当询问,小任总是选择沉默。经过多方打听,王庭虎了解到小任的家庭条件不太好,这两天父亲生病住院,他正在为住院费和手术费发愁。

王庭虎当天就给小任放了假,让他回家照顾父亲。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庭虎四处奔波,向亲朋好友求助,终于筹集到了2000元钱。当他赶到宝鸡将这笔钱交到小任手中时,小任搂住他的肩膀就哭了。

王庭虎的帮助感动了小任,也带动着工区里的其他人,他成了大家心中的好大哥。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每月前五天,王庭虎都要亲自对管辖线路内的每一根枕木、每一座桥梁、每一个隧道进行一次全面的作业“体检”。每一次作业“体检”,王庭虎平均10秒、每隔4根枕木,就要手拿道尺弯腰测量一次,12公里线路近万根枕木,一天检查下来就要弯腰5000余次,看似机械动作的重复,实则是不折不扣高技术含量的累人活。

2022年3月4日,1270米长的隧道里,大机捣固,作业车隆隆作响。下午5点多,王庭虎突然重心不稳摔倒在道床的边坡上,额头被道砟划破了一个血口,鲜血直流,工友赶紧跑过来,劝他赶快去医院包扎。面对工友的关心,王庭虎挥了挥手说:“放心吧,这点小伤没事的。”简单包扎完伤口,又继续投入工作中。

王庭虎总是抢着值班。每逢节假日,当别人与家人欢聚时,他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巡视着每一处线路。面对家人的疑惑和不解,他坚定地说:“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放松,出去转一圈,看看线路,我放心……”

山上有棵“安全树”

巴山线路工区3号隧道的山顶上长着一棵水杉树,高大挺拔、苍劲有力,远远望去,如同一把绿色的长剑,直指苍穹。

站在工区的院子里,大家一抬头,就能看见这棵水杉。王庭虎说:“我们抓安全,就要像这棵大树一样,坚挺、笔直、有活力,咱们就叫它‘安全树。”

每天清晨,他都要带领着工区职工,站在工区的院子里,面向山对面的“安全树”,精神抖擞地承诺:“设好防护,不走道心,下道及时,珍惜生命。”整齐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

他说:“安全就是巴山的命根子。”

一次,王庭虎路过一个小菜园,听见一位老师傅一边浇水一边唱歌:“郎在对面唱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呦……”

王庭虎蹲下身子与老师傅攀谈起来,得知他哼唱的正是紫阳民歌。这种山歌没有固定版本,表达内容也非常广泛。王庭虎笑了,心想:“如果能把安全知识编成山歌,教给大家,那多方便啊。”

说干就干。王庭虎当即喊来巴山年轻人,大家一起上网搜资料,找曲子,填歌词。没过几天,朗朗上口的安全歌便在工区传唱了起来:“咿呀么,一要站,二呀么,二要看,左看看,右看看,没有车呀,三呀嘛三呀,再通过呀……”如今,这首安全歌不仅在巴山回响,还在全段、全局传唱开来。

在巴山,老乡都这样说工区职工:“他们对得起这条铁路,却对不起他们的家人!”

2000年7月13日,陕南突发洪水灾害,巴山工务车间管内发生水害52处,管内下行线学堂沟桥长28.7米、重达120多吨的梁体更是被洪水卷走,桥上钢轨悬空,情况十万火急。

险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王庭虎火速集结工友,准备前往险情地段。就在这时,他的爱人打来电话,说家中被水淹了。来不及多想,王庭虎赶紧跟她说,自己回不去,让她带着老人和孩子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一躲。随即便挂断电话,坐上轨道车就向着学堂沟桥出发。

到达现场,奔涌的洪水好像发了疯的野兽,张开血盆大口咆哮着。看着悬在空中摇摇欲坠的钢轨,王庭虎当即组织人员进行氧割,轰的一声,鋼轨连同枕木淹没在洪水中。

第二天,用于铁路桥梁抢修的加强型六四式铁路军用梁成功架设,王庭虎和工友扛起重达300斤的木枕冲上梁体,放下,不待喘息便迅速折返,循环往复,直到将100多根枕木全部扛到梁上。

第三天,抢险钢轨运送到位,大家开始安装钢轨……整整七天七夜,困了就在避车洞里打个盹,饿了就抓起面包胡乱吃几口。手上、脚上都起了血泡,但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早已失去痛觉。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早一分钟抢通线路,人民群众就能多一分安稳,国家就会少一点损失。

经过紧张的抢修,道路终于恢复了通行。王庭虎忽然想起家里的事,赶紧拨通电话。爱人安慰道:“你不用担心,你们单位当天就来人把我们接走了,小家需要你,单位大家更需要你。”王庭虎久久不语,家人的理解是他的动力,单位的关怀更是他坚强的后盾。

新线新标杆

时代在发展,中国铁路也在飞速前进。

2009年,时速160公里的襄渝铁路二线通车。巴山工务车间辖区线路由原来的24公里增至81公里,其中新大巴山隧道长10658米,正好位于王庭虎工区管辖范围内。

新大巴山隧道,标准更高,作业要求更精细,工作强度更大。王庭虎立了“军令状”:“新线更是标杆线、标准线!”

刚通车时,新大巴山隧道K430+500米区段经常晃车。王庭虎前前后后检查处理过好几次,可还是显示晃车。王庭虎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中午,他正在食堂吃饭,看见电视上正播着高铁线路用水准仪、50米钢弦绳验收线路的画面,忽然一拍大腿:“难道是因为标准不一样?”

王庭虎跑到车间,和主任、技术骨干找来水准仪、50米钢弦绳再一次来到晃车地点,标测点、架仪器、测数据、电脑绘图,终于确定了晃车关键——一处4毫米高低轨向叠加。

这放在老线不值一提,可在新线,却成了隐患。于是,王庭虎带领工友历时一周,把全长10658米的新大巴山隧道重新测量了一遍,并制定了整改措施。这一整改,新大巴山隧道实现了扣件无松动、轨距无出分、曲线无超限的“三无”目标。在全路动态综合检查中,连续13个月,设备7项指标零误差,创造了山区铁路养护的最好成绩。

与新线路对应的就是新设备,一些新的检测器具,王庭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别说用了,连怎么把这些家伙支棱起来都不会。

王庭虎打定主意:“学!”只要有时间,他就拉着年轻大学生在工区院子里架仪器、测水平、量高低。不久,王庭虎就熟练掌握了这些新设备的使用方法。

王庭虎还带领工区职工率先推行“小集中修”,集中人力对薄弱环节进行精检细修。“道岔养护四步法”、“工厂化”单元修、“第三方查看分析”等新的维修方法,都是他们摸索推出的。

有一次,王庭虎到啤酒厂参观学习,看到生产线上一箱箱啤酒整齐划一、分类包装时,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将线路按“工厂化”养护管理呢?简单地说,就是将线路每200米、道岔区域每100米划成一个整修单元,按照线路等级、轨道结构、病害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整治。王庭虎的想法得到支持。经过实践检验,襄渝铁路二线在多次平推车、轨检车检查中,轨道质量始终处于优良状态。

创新破解难题

巴山工务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摆着满满一屋的革新器具。那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凝聚着王庭虎和工友的心血和智慧。

王庭虎带领青工不断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引领青工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创新团队先后完成了100多项设备病害的整治创新,其中8项获得集团公司优秀质量管理成果,3项获得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成果,9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且,小型道砟转移机还获得2015年全路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奖。此外,有19名青工走上了管理岗位,64名青工成为一线生产骨干,17名青工被聘为技师。

襄渝铁路二线建成投用前期的那段日子,恰巧宝石山隧道正在进行卸砟作业。每次卸砟都是几个小时,费时费力,疲惫不堪。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庭虎在下班路上看见一辆履带式粮食传送车。他瞬间脑子一动:“要是有个东西像传送带一样,能传送道砟多好啊。”

王庭虎马上喊来工区的大学生,翻书籍,找资料,一起研究、探讨、画图纸、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款适合轨道作业的道砟转移机,并很快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

王庭虎特别爱动脑筋,没事就爱琢磨。

工区管内淇水隧道全长1538米,由于隧道建线年代久远,加之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每到雨季,曲线上股积水就会漫过道床流进下股排水沟,造成翻浆冒泥,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如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成了王庭虎的心病。

有一次,电视上播放三峡大坝利用5级船闸解决水库水位与下游之间近200米高差的画面时,王庭虎突然想到,如果将隧道内上股的积水汇到一处,将引流管放置在道床下,把积水导入下股侧沟,不就掐住了翻浆冒泥的要害了吗?

想到就要做到。王庭虎带着工友开始在淇水隧道内选点,在隧壁上开槽安装集水箱、接管引流,成功解决了翻浆冒泥的问题,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整条淇水曲线,有效解决了道床排水问题,提升了线路设备基础,线路翻浆病害得到彻底整治。

创新让王庭虎尝到了甜头,创新更为守护巴山安全奠定了基础。

巴山里的大爱

王庭虎说:“巴山是一块热土,巴山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为解决老乡们出行不便的问题,王庭虎和工友一起,与巴山镇政府合作,为当地村民建起了4座便民桥,20多条便民路,2013年又修建了巴山路地和谐广场。当地村民和巴山职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时时刻刻心系铁路安全畅通。村民说:“巴山路地是一家,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着工区职工一起守护铁路的安全。只有铁路安全了,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每年的四五月份,巴山将迎来最热闹最隆重的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这是一场持续了42年的体育盛会。

王庭虎说:“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是从1981年开始的,它从最初简单的娱乐活动,一步步成为铁路职工和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小奥运,被誉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的典范。”

每一届的路地群众运动会,都是巴山人的欢乐庆典。当地男女老少,纷纷奔向巴山工务车间的篮球场,有的头一天就住到了附近亲戚家里,有的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带着干粮、带着小板凳前来观看。

襄渝铁路穿过大巴山,人民爱铁路,铁路更爱人民。

巴山的一名学生李仁惠,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在外打工,奶奶瘫痪在床,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李仁惠在巴山小学读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一次,王庭虎在巴山小学宣讲铁路安全知识时,得知了李仁惠想辍学帮助家里减轻负担的消息,触动很大。他主动提出,要长期资助李仁惠,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并表示,如果孩子能考上大学,他就资助到孩子大学毕业。

在王庭虎的带动下,巴山线路工区设立了爱心基金。巴山线路工区的职工除了日常的爱心捐助外,还会额外把每年获得先进奖励的奖金自觉拿出一部分,充实到爱心基会。

我的根在巴山

山河不语,岁月无声。

青春在巴山,奋斗在巴山,王庭虎早已和巴山融为一体。

他已经记不清身边换了多少拨人,和他一起走上巴山的工友也早已调离,但他依然坚守在巴山。

难道他没有离开的机会?有,不仅有,还有好多次。第一次,车间主任找到他:“虎子,车间考虑,想把你调到离安康近一点的车间,你愿不愿意?”

王庭虎一愣,毫不犹豫地说:“感谢领导的关心,我身体还行,我想再干几年,把这里的线路质量提高了再走。”

听到这话,车间主任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庭虎至今还记得师父解和平第一次带他去巴山烈士陵园的情形。夕阳下的余晖里,师父带着他沿着山间的那条小路,朝着烈士陵园的方向前行。烈士墓碑正对着他们日常养护的线路。

他说:“这是一条英雄的铁路。我要像钉子一样钉在巴山,用一生去守护好这条铁路。”

又过了5年,有一次,王庭虎扭伤了腰,车间领导找到他,对他说:“工务是个重体力活,你身体不太好,考不考虑换个地方?”王庭虎微笑着摇了摇头。

王庭虎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好,孩子也不在身边,家里一直是母亲和妻子一起生活。2021年,母亲去世后,车间想让他们夫妻团聚,想把他调到离家近点的地方,让他的妻子勸劝他。

那一天,妻子做了满满一桌菜,特地给他倒了一杯酒,笑着说:“你呀,在巴山待了这么多年了,就没想过调到离家近点的地方?”

王庭虎说:“想过,可这么多年,我在巴山待出感情了。再坚持几年吧,过几年退休,我就回来了。”

这一次,也是王庭虎最后一次拒绝调离。

多年来,王庭虎忘我付出,默默奉献。是巴山让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是巴山让他懂得了坚守传承的意义。

2021年7月1日,作为全国劳模代表,王庭虎在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他的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王庭虎深知,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它属于巴山人、西铁人。新时代新征程上,巴山养路人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养好路、守好桥,确保列车在大巴山安全、平稳地驶过!

作者简介:胡煜君,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西安局集团公司安康工务段。作品散见于《中国铁路文艺》《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

李改群,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客运段。作品散见于《中国铁路文艺》《人民铁道》等报刊。

猜你喜欢

巴山工区工友
工友艺苑
巴山送红军
工友艺苑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工友艺苑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二哥
巴山背儿哥
精确发现溢流研究及在西北工区现场应用
铁路隧道定额工区长度和通风管线路工程量计算规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