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推进职教培养体系变革
2024-06-06董秀花李凤华
董秀花 李凤华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职业教育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在国家实施“双高计划”和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背景下,职业院校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进一步深化“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成为助推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的关键。
劳动者的质变即劳动者素养的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但目前产业工人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失衡,难以满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推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应抓好产教适配,打通“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发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校企合作的优势,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研究前沿产业、对接前沿技术,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等进课程、进课堂;教师和企业岗位深度对接,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理顺“岗—课”逻辑,按照岗位要求,梳理技能清单,开发素养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动能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劳动资料的质变即生产工具的升级换代。这也可以理解为新旧动能转换,其有賴于科技创新引领下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职业教育在与产业对接上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参与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数智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增材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契机,将科技创新引领下的行业最新趋势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链接。
提升数字素养,助力劳动者、劳动资料的优化组合。推动“三教改革”,利用“数字链”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
教学水平、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应借助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提升数字素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探索“教管一体化”新路径,以增值性评价和差异化教学引领教学和管理变革。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