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一站六园”劳动场域提升教师劳动设计能力的实践探究

2024-06-06葛聪

关键词:场域劳动学科

葛聪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教师是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引导参与者、评价反思者,适应新时期劳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实施劳动教育,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身份认同,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实施劳动教育的专业素养。

为了解我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确定以“学习—梳理—设计—优化”方式推进劳动教育。

一、互助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专兼互融,成立劳动教研组

教研组是引领教师成长的第一线,它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因此,我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健全校本劳动教育教研制度,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小组,并定期有计划、有效果地开展教研活動,让教师在组内抱团成长。

(二)理念更新,学习劳动新课标

面对劳动教师参差不齐的劳动专业素养,我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将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成长发展的计划之中,有步骤、有规划地切实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劳动教育理论和劳动操作技能水平。

同时,根据不同劳动教育教师的实际需求,从劳动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我校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并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劳动理论与技术学习,使得劳动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得以提升。

二、以校为本,活用学校劳动场域

(一)班级内:常规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将理论进行实操性解读,如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解读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核心素养与方法,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让教师更容易理解,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对接”。二是教师将“对接”进行内化,找到理论与实践和教与学的切入点,形成自己的课堂实践和教学行为,然后用课例展示的形式,呈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

(二)场域内:情境教学

校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一站六园”是学校在对校园环境进行清爽雅逸的整体架构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为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浓厚生态文明教育氛围,更为拓宽学生生态劳动教育路径,而着力打造的七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的生态劳动实践场域。“一站”是:气象站;“六园”即:科技园、景观园、果香园、蔬香园、农桑养殖园、自立成长园。“一站六园”特色劳动场域,为教师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场所支撑。我校教师结合“一站六园”对浙教版《劳动》进行梳理,整理出适合每一场域的教学内容,使教师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教学,将劳动教学落在实处。

三、挖掘资源,推进学科五育融合

(一)挖掘教材,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分科较少,更多的呈现为一种融合式全科教育,这为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提供了客观的基础,也对加深学科教师挖掘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劳动教育除了有必要单独设置必修课程外,还需要多学科协同才能完成,而非劳动课教师自己完成。我校各科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将劳动教育贯穿各学科教学的始终,注重教材文本中劳动教育素材的挖掘和阐释,并且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践悟适当的劳动场景和榜样叙事,循序渐进地渗透劳动精神。

(二)充分利用,“一站六园”实现跨学科教学

为了充分利用七处劳动场域,我校教师也梳理了其他各科国家基础性课程里可以用到“一站六园”的课程内容,做好结合整合文章。打破学科思维的界限,勾连学科知识,以劳动场域为媒,做好五育融合工作,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劳育。

猜你喜欢

场域劳动学科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