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精神的高处

2024-06-05高建群

关键词:查拉二郎山斯特拉

高建群

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在苦役般的人生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一种“拔身而出”的渴望。这种渴望会被那些庸俗的人讥笑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上天”。但是我说,这种“拔身而出”是有可能实现的,这就是登山。

最近我连续登了两次山。一次是到秦岭的南五台。南五台因五座山峰次第而上得名。我连登数峰,最后到达南五台的最高峰。站在峰顶,头顶一天繁星,俯瞰脚下的渭河平原,我有一种出世的感觉。另一次登山是在陕北。延安的清凉山的悬崖上,是明朝人刻的“苍生一望”四个字。芸芸众生到了这个地方,是不是都要俯视一番红尘,我不知道。

关于登山,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有一段名句,那名句是“再见了,油滑的男女,我要登到山上去,从高处来俯视你们!”记得前些年,我的一位朋友被单位上的那些庸俗势力挤得难以容身,只好去了南方。在火车的隆隆开动声中,我正是伸长脖子,吟唱着这几句诗,为朋友送行的。朋友后来在电话中说,这是我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我想,海涅说的“登山”不一定是真的登山,他是说要登上一个精神的高处。鲁迅先生说他一生都在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庸俗作斗争。而屠格涅夫也曾经说过:“一想到漫长的庸俗的一生正等待着我时,我就不寒而栗!”生命要求我们创造,要求我们永远保持对生活的激情,而庸俗则强使我们就范和臣服于生活的平庸,所以连这些人物面对生活也时时生出恐惧。

最伟大的登山者是尼采笔下的那个查拉图斯特拉。梦想家尼采告诉人说,人如何可以从匍匐爬行的动物一腾而起,脱离低级趣味,达到一个大境界。这个查拉图斯特拉,站在高高的山上,离群索居,餐风饮露,与鹰隼、乌鸦为伍,饮着孤独的乳汁,长成为一个精神的王者。

毫无疑问,这个查拉图斯特拉正是“拔着自己的头发‘想上天”的梦想家尼采自己。

中国的登山者们更是留下了许许多多自己的人生感慨。陈子昂团坐在古幽州台上,披头散发,眼含热泪,慨然歌吟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情那景,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庸笔下的那些武士弹铗而歌一样。而失意的杜甫登上东岳泰山,也凭空生出许多的豪气来,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来。至于才高八斗的李太白,他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至于学富五车的韩愈,他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说登山可,说人生亦可,一腔愤懑,言在此而意在彼,铿锵而出。

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林则徐的两句诗。

那年,我去神木县窟野河边的二郎山。一踏上山門,左右两侧,赫然一副不可一世的楹联。上联曰:海到无边天作岸;下联曰:山登绝顶我为峰。落款是林则徐。这对联好像确实是林则徐所作的。有好事者考证说,林则徐七岁入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出了上联,林则徐则应声而答,说出下联。此话一出,四座皆惊,知道这将来会是一个安社稷平天下的人物了。

不过这对联虽确是林则徐写的,但却不是专为二郎山写的。是这一处的懂些文墨的人将这楹联刻了,张山的名,张人的志而已。不知我这样推测对不对。

生于末世运偏消。封建末世,能生出林则徐这样一个自大之徒狂妄之徒,确实是一件罕见的事。我们对这个历史人物还认识得很不够,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而已。

记得站在二郎山的最高处,吟咏玩味着林则徐的“山登绝顶我为峰”一句,眼望长城秀逸,窟野东流,平沙万里,大漠孤烟,我的心中陡然生出一股英雄气来。

人向高处走,向精神的高处走。在那辽远的高处,你会获得一种大自由,你的眼前会豁然开朗,你会觉得人生原本可以如此瑰丽,世界原本可以如此丰富。这些,就是本文提及的那些登山者们所告诉我们的。

(摘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品鉴

文章以“精神的高处”为主线,以“登山”为引入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精神境界的深刻解读。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引领读者登上一个精神的高度,在精神的制高点俯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状态,从凡庸的境界中“拔身而出”。只有抵达“精神的高处”,才能使我们拓宽自己的眼界,改变自己的气质,“陡然生出一股英雄气来”。这股“英雄气”,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猜你喜欢

查拉二郎山斯特拉
《二郎山》一山之名 续文之脉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永恒轮回隐喻的解读
二郎山·花儿会
我家住在二郎山上
卧室里的蜘蛛
最高山峰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音色组合分析
《飞不起来的童年》:沉重现实中的生命关怀
《飞不起来的童年》:沉重现实中的生命关怀
蜘蛛爬进了我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