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2022年餐饮燃气事故统计与分析

2024-06-04陈澳占李文炜吴琳琳贺韬宇

煤气与热力 2024年3期
关键词:石油气时间段液化

陈澳占, 杜 清, 李文炜, 吴琳琳, 王 强, 贺韬宇

(1.中国计量大学 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51; 3.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 杭州 310009)

1 概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燃气的使用率和普及率大大提升[1-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燃气用户总数为30 290.00×104户,较2017年的23 799.92×104户增加了6 490.08×104户。燃气在使生活变得便利的同时由于其易燃易爆特性也埋下了很大隐患。餐饮用户多位于一楼临街或商业综合体中,人员密集,发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2022年9月28日,吉林长春一餐厅发生爆燃事故,造成17人死亡、3人受伤。2021年10月21日的沈阳王二牛烤骨头店燃气事故(5死52伤)、2019年10月13日的无锡小吃店燃气事故(9死10伤)、2017年7月21日的杭州野鱼馆燃气事故(3死44伤)、2015年10月10日的芜湖砂锅店燃气事故(17死)、2012年11月23日的山西火锅店燃气事故(14死47伤)等城镇餐饮用户燃气事故均造成了严重的死伤后果。

近年来,国内外多名学者对燃气事故进行了研究。2007年,欧盟成立了欧洲燃气安全统计协会[3-4],收集整理了各成员国的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运行状况和燃气运行相关风险信息。Augusto等[5]分析了2004—2015年美国天然气配送系统中发生的事故,研究了趋势、事故数量、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并针对不同的事故原因提出风险指数。张有礼[6]对某市居民燃气事故原因、规律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徐建军等[7]通过对城镇埋地燃气管道事故进行分析,指出事故应急处置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合理建议。许仁辞等[8]对2016—2019年城市燃气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各类气源爆炸事故占比、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及事故原因,给出预防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现有专门针对餐饮燃气事故规律统计分析的研究还较少。研究餐饮燃气事故规律能为事故防范提供理论基础[9]。因此,本文以餐饮燃气事故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2019—2022年国内发生的餐饮燃气事故,从事故发生的区域、月份、日期、时间段、类型、气源和诱因等方面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餐饮燃气事故发生规律[10-11],并建立餐饮燃气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分析模型。

2 事故基本情况

2.1 事故数据来源

2019—2022年事故数据主要源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除此之外,还通过百度、搜狗等互联网平台搜索“燃气”“爆炸”“泄漏”“瓶装液化石油气”等关键词,统计2019—2022年国内新闻媒体报道的餐饮燃气事故。

2.2 事故总体情况

2019—2022年国内共发生251起餐饮燃气事故,总死亡人数75人,总受伤人数523人。其中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数量分别为242、8、1起,相应死亡人数分别为20、38、17人。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发生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见表1、2。因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所以表1、2中未体现。由此可知,我国餐饮燃气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力度仍需加强。

表1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发生数量 起

表2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死亡人数 人

3 事故统计分析

3.1 事故发生区域分析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数量及死伤人数按发生区域统计见表3。餐饮燃气总事故数量排名前5位的是广东、安徽、山东、浙江、江苏,累计事故数量占比达到了43.43%;死亡人数排名前5位的是吉林、辽宁、河北、江苏、山东,累计死亡人数占比达到了76.00%;受伤人数排名前5位的是辽宁、山东、湖南、黑龙江、江苏,累计受伤人数占比达到了54.30%。

表3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数量及死伤人数按发生区域统计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较大事故发生的情况为辽宁2起,山东、浙江、江苏、河北、黑龙江和江西各1起;重大事故仅吉林发生1起。较大及以上事故主要集中在北方,事故发生可能与当地社会发展、行业分布、用气量、经济技术水平与监管力度等因素有关。事故发生较多的地区,应重点加强对餐饮用户安全用气的指导和监管[12-13],要求餐饮用户安装燃气报警装置等安全设备,并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14]。

3.2 事故发生月份分析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按月份统计情况见图1。

图1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按月份统计情况

由图1可知,7月事故发生最多,8月、9月和10月死亡人数较多,总体呈现夏季事故多发现象。分析原因如下。

① 3—5月,年度月均发生事故5.58起,共死亡5人,事故增长迹象明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其主要原因是春节后复工且天气变暖,易造成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安全意识转变滞后等[15]。

② 6—10月,年度月均发生事故6.35起,共死亡63人。其中7月月均事故数量达10起,是事故数量最高的月份。夏季餐饮业进入经营旺季,由于环境温度高,液化石油气钢瓶软管热胀冷缩,更易出现超期使用软管的脱落老化龟裂等现象,导致燃气事故频发。

③ 11—12月、1—2月,年度月均发生事故3.31起,共死亡7人。冬季天气寒冷,群众消费减少,且疫情管控时期餐饮用户经营受限,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相对较少。

综上,相关部门、燃气企业及餐饮用户应重点加强高温季节的监管和普查力度。

3.3 事故发生日期分析

按日期统计2019—2022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结果见图2,图中每日数据为2019—2022年中每年当日事故数量之和和死亡人数之和。由图2可知,以7 d为一个周期,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在靠近7的倍数时达到峰值;月初和月末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较少,月中事故频发。

图2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按日期统计情况

3.4 事故发生时间段分析

统计有准确事故发生时间段的餐饮燃气事故共210起,对应死亡人数共70人,具体见表4。

表4 2019—2022年全国餐饮燃气事故按发生时间段统计情况

卡方检验方法可以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16],用卡方检验方法检验死亡人数与时间段是否相关。假设各个时间段死亡人数符合均匀分布,与时间段无关。根据表4的数据,利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可得结果见表5。卡方统计量为30.114,自由度为7,近似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得出结论:原假设不成立,认为死亡人数与时间段有关,并不服从均匀分布,即死亡人数和时间段显著相关。

表5 卡方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6:31—9:30发生事故最多,0:31—3:30发生事故最少。总体而言,6:31—9:30、9:31—12:30、15:31—18:30和18:31—21:30这4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较其他时间段多。按人们的生活规律,此时间段为人们早饭、午饭、晚饭和夜宵时间,人流量大,也正是餐饮业繁忙的时间段,一旦发生事故更易导致群死群伤。而21:31—0:30、0:31—3:30和3:31—6:30是大部分餐饮业休息时间,使用燃气频率降低,因此发生事故数量以及伤亡人数相对较少。但需要指出的是,非营业期间也有燃气事故,调查发现是由于从业人员缺乏关店前闭阀、开店先检查等安全习惯,应采取措施引导从业人员养成每日离店检查燃气设施的用气习惯。

3.5 事故类型分析

餐饮燃气事故类型多样,对不同类型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可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据统计,2019—2022年餐饮燃气事故形式主要为爆燃、爆炸、着火、泄漏和中毒窒息等类型[17],各类餐饮燃气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见表6。燃气泄漏大到一定程度,但是没有引起爆燃、爆炸、着火、中毒窒息等的事故,列入泄漏事故。

表6 各类餐饮燃气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

在餐饮燃气事故中,爆炸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占比达41.04%和54.66%,爆炸事故应成为餐饮燃气事故总量控制的关键点;其次为着火事故和爆燃事故,事故数量占比分别达26.30%和24.30%;泄漏事故在5类常见事故中数量最少,且无人员死亡。

3.6 事故气源分析

统计中有准确气源信息的事故数量234起,其中瓶装液化石油气事故数量228起,占97.44%,管道天然气事故数量6起,占2.56%,可见液化石油气事故数量远高于管道天然气。主要原因如下。

① 事故多发的小型餐饮用户中以液化石油气用户为主。小型餐饮用户多采用租赁经营模式,液化石油气初装费低、安装方便,用户出于经济原因多选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另外,部分餐饮用户不具备管道气开通的条件。因此,选择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用户居多。

② 燃气入户安检责任缺失。燃气企业尤其是小型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送气人员专业素养缺乏、能力不足,对餐饮用户安全检查和教育不到位,未能起到充分全面排查用户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措施的作用。

③ 液化石油气用户安全使用燃气能力不强。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第6.1.7条规定:“当家庭用户管道或液化石油气钢瓶调压器与燃具采用软管连接时,应采用专用燃具连接软管。软管的使用年限不应低于燃具的判废年限。”目前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软管等情况依然严重存在,闭店关阀等日常安全习惯欠缺、漏气后应急处置不当等造成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比例偏高。

3.7 事故诱因分析

2019—2022年餐饮燃气事故主要诱因见表7。人员违规操作所致事故发生率最高,占比28.87%;其次为软管脱落、老化、漏气、动物咬噬,达25.72%。因此,应定期组织燃气企业工作人员、餐饮从业者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培训,减少人员违规操作等不安全行为[18-19]。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明确规定餐饮用户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燃气公司在对餐饮用户进行安全检查时,应检查燃气报警器是否安装并检查是否正常使用。

表7 2019—2022年餐饮燃气事故主要诱因

4 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分析模型

为使餐饮燃气事故信息更加简单、清晰、直观地呈现,本文采用图形化、分级展示的方法对餐饮燃气事故信息进行可视化表现。分别从区域、月份、时间段、事故类型4个方面对餐饮燃气事故信息进行分析。η表示不同单元的餐饮燃气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单元可按区域、月份、时间段、事故类型划分。G为关注等级,用绿、黄、橙、红4种颜色表示4个不同等级,即需一般关注、需加强关注、需重点关注、需特别重点关注。

η的计算式[20]为:

(1)

式中η——不同单元的餐饮事故相对严重程度

α——事故数量占比调节系数,本文取0.4

n——不同单元的事故数量

n0——总事故数量

m——不同单元的死亡人数

m0——总死亡人数

关注等级G划分方法为:当η∈[0,a)时,关注等级为需一般关注。当η∈[a,b)时,关注等级为需加强关注。当η∈[b,c)时,关注等级为需重点关注。当η∈[c,1]时,关注等级为需特别重点关注。

b、c取值应遵循“确保图形直观易读、充分体现相对严重程度”的原则。b一般取全部单元η的平均值,a与c分别取0.5b与1.5b,并四舍五入后保留2位小数,实际绘图过程中还需根据各区间分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本文中a、b、c取值见表8。通过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分析得知,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区域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关注等级为需特别重点关注,事故防范任务艰巨。按月份、时间段、事故类型划分的餐饮燃气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关注等级见图3~5。用不同关注等级表示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可直观、快速地掌握餐饮燃气事故重点关注对象,有利于精准施策。

图3 餐饮燃气事故相对严重程度按月份划分关注等级

图4 餐饮燃气事故相对严重程度按时间段划分关注等级

图5 餐饮燃气事故相对严重程度按事故类型划分关注等级

5 结论

① 2019—2022年全国发生餐饮燃气事故共251起,造成75人死亡,523人受伤。一般事故频发,较大及以上事故时有发生,燃气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② 餐饮燃气事故涉及的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广东、安徽、山东、浙江、江苏的事故数量较多,通过事故相对严重程度分析得知,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区域需特别重点关注,事故防范任务艰巨。

③ 12个月中,7月发生事故最多,11—12月、1—2月较少;一个月31 d中,月中事故数量远远高于月初和月末;一日的24 h中,6:31—9:30发生事故最多,0:31—3:30发生事故最少。

④ 针对事故类型,爆炸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应成为餐饮燃气事故控制的关键点。从事故气源看,液化石油气事故占97.44%,管道天然气事故占2.56%,对于使用液化石油气的餐饮用户应重点关注。

⑤ 为进一步有效防范餐饮燃气事故,应落实燃气入户安检责任,要求餐饮用户合规使用燃气。

猜你喜欢

石油气时间段液化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加强对瓶装液化石油气加臭剂的安全监管
液化石油气气瓶先燃后爆的模拟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罐失效分析与预防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我国首制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运输船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