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现状与对策探讨

2024-06-04张海栋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海栋

摘  要:在我国提倡国民教育这一文化大背景之下,我国多数学校加大了思政教育的力度。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与树立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思政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政宣传相比其他学科较为容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与习惯,根据教材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思政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成为各科教师的主要任务。将思政教育要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在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它不但在文字和语言方面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而且可以引领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成功的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除了开展思政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班会、升国旗以及校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抗拒,在这种前提下,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教育方式太过严厉,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他们的成长和思政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在实施教育时,儿童对教育者的宗旨理解得越少,则教育效果越好。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把这当作施展教学技能的着力点。语文教材包含很多知识,涉及非常多的哲理。语文教科书中所含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往往以情感为主线,这种形式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无形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对人物、事情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文章叙事中体味生活,从而可以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

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但是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极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从语文教学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在德育的不断渗透下,学生会慢慢地热爱生活,养成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并让语文学科更好地反映出教育的实质。这能够促使学生确定自己的思想政治定位和价值取向,在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的状况

(一)语文教师渗透思政元素的意识不足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但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依旧根据以往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实现课堂目标,却忽略了在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内容,没有形成关于思政的渗透意识,也没有对思政知识進行合理引导。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慢慢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也变成了一句空话。

(二)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缺乏联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受课时和教学计划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楚,在教学内容上未充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另外,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思政教学应该由一门特殊的思想政治课来完成,而不是由其他的语言教学来完成,这种错误的观念也对课程思政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语文教师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政元素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未将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充分地发掘出来,不能将思政理念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造成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很难落实。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比如,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在对这句古诗展开讲解时,多数教师只讲解了古诗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内容,对诗人丰富的感情却只字未提,并没有对作家的创作背景和作家浓厚的爱国之情展开深入探讨。这不仅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利于学生增进爱国情怀。

(四)课程思政融入过于形式化

当前,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将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但是该过程存在较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开展教学,未把内容教学上升为课程思政,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深度;二是教师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后,没有考核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知情况,考核体系不够健全。这两大因素对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产生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在课程中的融合流于形式,这就必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小学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作为上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学生而言具有教育意义。毋庸置疑,教师作为思政教育中的“灵魂”,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得以实施和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培养课程思政素养的全局观念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素质,从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动中领悟课程思政的精髓,寻找出适合自己的课程思政方式,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润物无声,明德育人。

一方面,教师要在观念上认识到把“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此引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实现立德树人,教师就要重视做好表率,起到榜样作用,让学生从一言一行中,感觉到教师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课程思政观念。此外,教师不能把“课程思政”同语文教学相分离、相抵触,唯有树立正确、正面的课程思政观念,才能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情感传递作用。

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多角度建构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要求语文教师应能放眼世界和未来,以历史和文化为依据,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认识和感受,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求木者高,固其本也;欲流者远,必浚其泉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更加深入地吸收中华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高度的人文自信。小学阶段的学生向师性较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拥有并焕发出高度的文化自信,从心底热爱祖国,其本身的认知、情感都会在不知不觉间倾泻于课程中,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我国思想政治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心。

(二)在课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把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育中,能够有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价值观念和核心素质。在语文课堂中,思政教学的开展一般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课文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思政教育特色和明显的思政教学特征,教师只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指导即可,从而开展思政教学;其二,则为隐性思政教育,也就是思政元素并不直白地隐含于文章中,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目标。

首先,挖掘字面意义上的“思政”元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中的思政元素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如对《梅花魂》的解读,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多少年后的今天,每每见到外祖父收藏的这张梅花图以及送给自己的手绢时,都会联想到它不仅是鲜花,更是身处异国华侨老人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此句直接道出了笔者外祖父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从字面入手开展爱国思想教育工作,以切实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从生活的写照中发掘生活的真谛。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合作共赢,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立足当代,做一名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以《将相和》为例,正文里有三个小故事,大致是文章的两个主人公起初相处不和谐,一个是起因,一个是经过,一个是结局,但最后都是“负荆请罪”,主人公成了至交。本文中蕴含“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会获得不同的效果”原则,能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为人处世上要大度,以实现和睦相处、共同追求这一共同目标,达到合作双赢,它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与他人友好合作起着重要作用。

(三)通过阅读与欣赏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往往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对此语文教师可借助这一环节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可以就文章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与阐释,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文章深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意识到,为了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具备正确的理想与道德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将优秀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知识与优秀的思想相互融合,让还处在懵懂无知阶段的小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能够树立伟大的人生理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中蕴含着诸多优良思想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引导。比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放一些和这一节课有关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破败,激发学生的爱情情感。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圆明园两个场景的认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在历史性课文的讲授中,教师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历史。

(四)结合语文写作弘扬优秀思想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以某一题目为中心进行扩展。这样,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为了更好地把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写作的优点,为学生设计一个好的思想写作话题,让学生能够紧紧围绕这一话题,联系生活,寻找有关的资料。比如,在教学《忆读书》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课文进行阅读后的感想撰写。在撰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作文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与讨论,以提高写作水准。经过多次的研读、收集材料,学生才能准确领会到这篇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和精神。在此过程中,可以清楚认识到文章中的思想道德。在此条件下撰写阅读后的感想,学生可以运用自身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渗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弘扬优秀的思想。

四、结语

总之,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习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教学指导,使其能够积极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形势,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就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在阅读、写作等诸多环节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學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查正琴,查正权. 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文教资料,2020(04):83-84.

[2]郑丽芬.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 教育观察,2020,9(23):54-55.

[3]代明盛. 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 考试周刊,2023(18):36-40.

[4]刘林林.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 国际公关,2020(12):98-99.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