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2024-06-04张海峰林霜霜余文权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收集种质资源普查

张海峰 林霜霜 余文权

摘 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 235份,包括新种质资源1 000多份和台湾引进的农作物种质资源33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252份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有30多份作为亲本用于资源创新,为福建省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

中图分类号:S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2301(2024)02?0016?04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4.02.003

Effect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Third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

Census and Collection in Fujian

ZHANG Hai-feng1, LIN Shuang-shuang2, YU Wen-quan3

( 1. Institut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il Fertilizers,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China; 2. Crop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China;

3.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China )

Abstract: Seeds are the "chip of agriculture, and the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the national strategic resourc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prevent the loss of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local varieties which were near extinction, Fujian Province has carried out the third national mass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Through this “action", a total of 6235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more than 1,000 new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33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troduced from Taiwan.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252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excellent traits were screened out, and more than 30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used as the parents for resource innovation,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fu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 Crops; Germplasm resources; Census; Collect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1?2]。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2017年4月福建省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对古老、珍稀、名优、特异农作物、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和野生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调查收集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农业农村厅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亲自带领下,经过各收集人员历时6年的不懈努力,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成绩。

1    主要做法

1.1  加強组织领导,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1)成立领导小组: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农科院和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组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组,负责制定方案、经费保障、监督管理、组织协调等工作职责。从福建省实际出发,制定了《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召开各级各层次工作推进会,同时74个普查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也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省农业农村厅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列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2)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一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作物、果树、牧草等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提供技术支持。二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建了8支普查与收集调查队,队员由粮作、经作、果树、中药材、牧草等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并确定负责人。各调查队负责相关县(市、区)普查和征集,汇总提交普查与征集信息,审核通过后提交国家种质信息中心。三是动员热爱农业的老领导、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农民等参与普查收集工作。

1.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普查与收集技术水平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一项深入细致、技术要求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3?4]。首先,项目实施前,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学习国家和福建省关于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提高普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其次,开展业务培训及野外样地现场培训会,每次培训都会选派调查队和鉴定评价技术骨干参加。专家组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普查小组主要负责对采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进行初步分类、征集表填报。鉴定评价小组主要对征集和收集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分类、核实、编号、登记、鉴定评价及提交种质资源至相关资源库(圃)。本次行动中,近3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普查征集和调查收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8个研究所参加了鉴定评价工作。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加强绩效考核锻炼人才队伍,总结工作经验。现在这支队伍已经成长为福建省未来推进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1.3 积极沟通对接,争取普查经费支持

经过多方沟通与协调,用于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的经费由1 340万元增加到4 110万元,其中1 390万元用于普查与收集,2 720万元用于对资源的保护,如对茶树种质资源、霞浦涵江晚熟荔枝“元红”资源、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提纯复壮和保护点原生境建设及福建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多个项目进行专项扶持。同时74个县(区)也抽出专项经费支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和收集。

1.4 加强宣传、普及群众对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知

通过设立种质资源普查网络专栏,拍摄种质资源普查成果专题片,利用报刊传媒对特色的优质作物资源情况和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的感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组织人员对普查过程中收集到的名优特色、珍稀资源的材料编写出版了《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与利用报告》。利用科技开放日让广大群众更好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广大群众对作物种质资源的认识和重视。

2    主要成效

2.1    完成对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

历经6年,福建省共计有近300名专业人员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系统调查,出行次数600余次,累计出行里程约13.5万km,走访乡镇630个,走访行政村1 360个,走访群众1 564人,采集数据6 476条。全省实施“行动”期间,共收集种质资源6 235份(三明市1 286份、漳州市1 067份、福州市884份、宁德市860份、南平市839份、龙岩市565份、泉州市467份、莆田市183份、厦门市78份)[5],提交拍摄清晰的照片17 802张。

2.2 发现了一批新种质资源和种质资源新居群

此次“行动”福建省共征集了以往县志未记载、文献查新未发现相关报道以及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尚未收录的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1 000多份,包括福建省特色的野生茶树、闽侯苦桃等野生果树、云霄十月荔枝“金秋红”等果树地方品种、蕉城百年烟草等。此外,在尤溪九阜山和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发现了2个抗逆性强的野生蕉分布居群,在福州平潭岛和莆田湄洲岛发现了8个多年生野生大豆新居群和2个亚居群,在漳州诏安县山涧发现2个野生余甘子居群。

2.3   挽救了一批濒危种质资源

此次“行动”对福建省一些数量极少的古老、珍稀农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多年生野生大豆、尤溪老树金柑、蕉城百年烟草、上杭江南黍、政和高山白茄、同安百年粗皮梨等通过强化原生地看管保护和采集种子(苗)进行异地保护,有效避免了珍稀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丧失。如在福建省海岛地区(湄洲岛和平潭岛)抢救性收集到多年生野生大豆13份,其中烟豆类型10份,短绒野大豆类型3份,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中位于平潭岛部分短绒野大豆居群,半年后调查队再次实地探查时已消失不见。此次调查后,前相关部委已计划在福建沿海地区设立多年生野生大豆保护点。再例如第六调查队员在尤溪县洪牌村发现了3棵金柑古树,其中1株已经消失不见,其余2株已经基本枯死,只留下树桩。调查队员采用环割、施加有机肥的方式,对仅存的旧枝条提纯复壮,使有1株具有175年历史的母树抽出新的枝条。

2.4 加强了对野生资源和台湾种质资源收集

相较于前两次普查,此次“行动”新增加了野特菜、野生果树和从台湾省引进的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5?6],共收集到24个科共208份野生蔬菜种质资源,21个科共371份野生果树资源和33份从台湾省引进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同时开展了野生蕉专项采集行动,采集阿宽蕉、大蕉、芭蕉等野生种质资源202份。

2.5 鉴定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

通过鉴定评价,发现了一批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对征收集的6 235份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鉴定评价,筛选出了252份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并将这252份优异资源编入《福建省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图鉴》。在鉴定评价中发现青山龙眼、诏安紅星青梅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异品种资源具有很好的直接开发利用价值。且部分种质资源被评选为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如南靖柴蕉(编号2018351143)具有适应性强、较耐低温、抗枯萎病等优良特性,屏南棒桩薯(编号2018355184)具有肉质褐化慢、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

2.6 推动了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行动”实施期间,对具有优异性状种质资源的通过杂交等手段创制出新种质中间材料,为选育优异新品种提供优良的基础材料。共征集具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30多份作为亲本与生产上栽培种杂交,创制了综合性状优异的育种中间材料50多份。如以高黄酮类叶菜甘薯资源(河东菜薯)为母本,与福菜薯1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创制了具高黄酮类叶菜甘薯新种质;利用闽侯苦桃与主栽品种杂交,创制了低需冷量、晚熟、优质桃新种质等。同时普查队员积极指导当地做好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良种扩繁、配套高优栽培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后服务、品牌创建等各项工作,推动地方特优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对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体会及建议

3.1      加强组织保障是做好普查和收集工作的最有效措施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还包括相关企事业和协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因此统筹协调与组织保障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领导重视、组织得力、责任明确是做好普查与收集工作的最有效措施。领导重视对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工作,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开展,顺利完成;组织得力,能积极推动普查和收集工作有序进行;责任明确可以有效带动群众力量,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普查收集工作整体进度。同时还要精心组织,配齐、配强工作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其次,在组织管理中要加强各部门的协同性,充分发挥普查县、乡(镇)相关单位的作用与优势,协同开展工作[7]。第三,要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长效机制。农作物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种质资源的采集需要跨年度、等时机,资源收集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建立长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收集地方优异种质资源[8]。第四,要完善种质资源绩效考核和人才评价的激励机制。要把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鉴定、共享共用等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作为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的重要条件,以充分调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9]

3.2  加强对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

普查发现,目前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农作物培育品种的推广应用,大量地方品种和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逐渐被取代,流失较为严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也加速了古老、传统地方品种的消失。随着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期过量喷施除草剂,直接导致田间地头野生近缘植物绝迹。近些年来,野生植物的流失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地方品种,特别是粮食作物类地方品种,近几年已逐渐消失,甚至绝迹。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工作,对于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较少,除了强化异地保护外,加大原生境保护,开展珍稀、濒危农作物地方品种的繁育确保资源不再丧失,鼓励和扶持农户进行特色资源的繁育留种,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种质资源综合保存能力。

3.3  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

对本次“行动”征集的种质资源,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工作,加强对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和利用的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新建、扩建一批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圃、场)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全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建议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应开展合作,搭建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 智能化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平台,加快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和利用[10?11]。挖掘本地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新基因,为创制一批绿色生态、品质优良、高抗广适、营养安全的特色新种质,为加快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提供丰富育种材料。

3.4 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成果共享

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研工作者采用常规选育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创制了一大批水稻、辣椒、番茄、甘薯、香菇、蘑菇等作物的优异亲本种质,尤其是利用现有资源在水稻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12]。本次资源普查行动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尤其是许多地方特色种质,具备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挖掘利用的价值很大。但目前福建省在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体系上仍存在许多短板。为此建议,一要完善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出台相应规章制度,让高校、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与应用[13];规范种质资源成果交换和共享机制,明确种质资源共享方式,形成资源保护、鉴定、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推进种质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利用,提高优异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二要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有效整合和共享的信息化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具有环节多、流程复杂、信息量大等特点,信息化不仅能够提升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而且更有利于提升共享服务效率[1]。目前,围绕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我国建设了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共享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国内各省级资源保护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一体化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14]。因此要在加快福建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种质资源数据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种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共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  1  ] 刘旭,李立会,黎裕,等.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J]. 农学学报,2018,8(1) :1?6.

[  2  ]曹永生,方沩.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J]. 生物多样性,2010,18(5) :454?460.

[  3  ] 陈小央.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J]. 中国种业,2019(6) :28?30.

[  4  ] 孟冬林. 肥东县第 3 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现状分析和建议[J]. 园艺与种苗,2020,40(6) :61?62.

[  5  ]林霜霜,陆佩兰,余文权,等.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25(3):340?355.

[  6  ] 余文权. 福建省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图鉴[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

段永红,余亚莹,邓晶. 种质资源库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的

作用和建议[J]. 中国种业,2017(9) :41?44.

[  7  ]

[  8  ] 王新新,蒋成国,徐辰超. 上海金山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种业,2024(1) :64?67.

[  9  ] 王庆,李东平,荣松柏,等. 加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实践与探讨——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22,41(4) :9?11.

[10] 张海峰,翁志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与建议[J]. 福建农业科技,2021,52(12) :92?97.

[11] 黄文增. 福州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 中国种业,2024(2) :52?56.

[12] 翁志辉,张梅,池敏青. “十三五” 福建特色农业科技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13] 黄成亮.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探索与思考[J]. 耕作与栽培,2022,42(6) :144?147.

[14] 王国军,卫海滨,杨华,等.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25(3):421?430.

(责任编辑:柯文辉)

猜你喜欢

收集种质资源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与利用策略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巧用物理“秘籍”,帮助学生练功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