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2024-06-04张清泉
张清泉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是为了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实施的新型改革,其主要目的在于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提出再次明确了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重视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新课程理念必须恰当地融入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并且实现新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次,在语文课程中,突出语文素养的考核、加强语文素养的提升是现阶段课程学习的新要求。再次,新课程标准还要求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位学生的出生环境、适应能力、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都有差别,因此,不同的学生面对同样的课本其适应能力也必然存在差异。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发展。最后,新课改增加了对新课标教育意识转换方面的要求。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对新课程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做出一定的判断,同时,给予一定的建议。
一、语文学科教学发展分析
二十世纪初期,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时,整个社会充满浓厚的学习西方之风,学生上着英语补习班,社会重视英语人才。也是在这一阶段,英语教学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充分重视。而且在三门主科中,数学的地位也不言而喻,那时候常常流传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相对而言,语文课程在三门主科中的受重视程度较低,这样的状况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一直存在。
但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应当积极开展历史文化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政策呈现出不断更新完善的状态。语文教学渐渐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语文课程中充满着大量的诗词歌赋、历史典故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对个人而言,学好语文知识,能够从中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同时,又能够学习到做人的道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增长见识。另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最终凝练成为山川风物,四时美景,文化典籍,名人事迹。语文学科恰好作为载体,将这些文化载入,加上教师的教习,丰富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传播与传承。特别是通过教育的渠道,更有利于帮助在求学阶段的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分析
新课程理念顾名思义体现在一个“新”字上面,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新课程理念,课堂必须具备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课程教学要生活化,改变传统的学术研究风格,贴合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生命成长。而且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内容涉猎范围比较广,教师应当摒弃原本的固定性,摒弃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和观念。
另外,若进一步深入分析可知,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从实践的维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更加关注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也更加讲究综合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能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对语文课文理论知识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且适当拓展学习范围,将传统的语文课文学习基于课文内容拓展到文学作品的阅读以及参与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持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更加讲求丰富性,更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力求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对教师而言,其自身也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把握课程教学的关键要点,以便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理论水平,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对教师的语文教学过程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支持,另外新课程标准里面也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育引导工作的落实中,应当紧贴课标要求,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为优化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新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理念彻底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这一转变不仅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也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養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上述分析外,新课程理念还注重发展性。发展性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点,其目的是让教育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率先注意规避传统教学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对问题加以反思,只有不断反省,才能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才能够高质量完成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摒弃原本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新模式,打造发展性课堂,从学生出发,课堂要足够活跃、创新,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在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积极开发学生潜能,做好教育内容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艺术,改良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另外,对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师要积极给予意见,同时这也要求学校各方管理者要积极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语文学科向前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一)因材施教,贯彻以人为本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学生都有其个人的特质,而且具备不同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也不一样。尽管教学中强调突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但是不得不承认,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速度、扩展深度也不一样。另外,当前不同教育背景的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关注这些情况,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以生为本开展教学。
(二)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有足够的把握,应用更加直观、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落实教学过程。不同的课程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培养效果存在客观差异,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科学规划整体课程教学流程,为融入新课程理念、优化课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诸葛亮的《诫子书》的过程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自己带入诸葛亮的角色,用诸葛亮的语气来教授学生。在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让学生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用诸葛亮的视野去学习,效果或许会有更大的不同。
(三)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辅助技术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优化教学效果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点也在于应用新的技术方法,教师应当基于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引入先进的教学辅助技术和平台,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或《论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角色扮演解读,以达到沉浸式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长期性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语文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语文学习、语文阅读等习惯的培养效果比课堂学习更加有益,能促进学生长期的学习发展。语文重在积累,重在课后,而且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要明确地了解,语文一通百通,应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积累、习惯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養成,这样学生就可以达到自学的水平和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会持续发展,是教师无法在课堂中轻易能教授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教授过程中必须注意长线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能力、思考能力,并且注重个人教学课程模式的转变和授课思维的变化。
(五)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作用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阅读的文字不应成为其障碍,在阅读无障碍的前提下,要做到通读文章内容,对文章做到提前浏览和知晓,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自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特质也是不一样的,教师目前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丰富,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受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从学生主体出发,从教材出发,构建阅读框架、知识要求,以及阅读目标,制订精密详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学习时明确学习任务。
(六)注重兴趣化课堂的打造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工具越来越多地与现阶段的常规课程教学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熟悉度,很多课程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渗透。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感特征和年龄特性,尽可能选择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的话题,作为开启教学过程的契机,课堂中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必然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2022年开始的新课改,再次明确了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同时也要重视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感受、观测、体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中,教学过程需要更加强调互动性。无论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还是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是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都十分重要。就语文学习而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挖掘是需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新课程理念融入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互动小组,多开展互动性教学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引导家长在家监督和管理,甚至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将语文学习融于生活,提升学生的互动交往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素养。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评价手段等都发生了转变。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新课改的要领,领悟课改变化,紧跟新课改要求,转变教育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要明确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避免应用过于松散的教学方法,应力求每一块板块的教与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成效。
参考文献:
[1]魏宝斌.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 学周刊,2022(25):151-153.
[2]吕娜.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2):70-71.
[3]王倩.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66.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