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区域口腔专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践及相关问题探讨

2024-06-03于洪钊YUHongzhao郭玉兴GUOYuxing田园TianYuan李微LIWei马永平MAYongping孙燕楠SUNYannan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口腔医院院区口腔疾病

□ 于洪钊 YU Hong-zhao 郭玉兴 GUO Yu-xing 田园 Tian Yuan 李微 LI Wei 马永平 MA Yong-ping 孙燕楠 SUN Yan-nan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1]。近年来,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逐步启动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2-3],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作为口腔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积极践行“国家队”的社会责任,与京内40 余家医院建立了口腔专科医联体,有效促进了各成员单位口腔医疗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助力北京市分级诊疗模式落实落地。在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积极探索京外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全面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需求,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达成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合作,助力提升保定市、河北省口腔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本文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市第二医院紧密型口腔专科医联体建设为例,总结分享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思路与实践经验。

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

医联体[4]是指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主要目的是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跨区域医疗联合体主要解决地区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服务不足等问题[5],其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紧密型医联体和松散型医联体两类。紧密型医联体是利益、责任和发展的共同体,其最大的特点是人、财、物统一调配,经济利益一体化[6]。通过开展院校交流、医疗协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从而切实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改善居民就医感受,提高区域内医疗服务整体水平[7]。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紧密型医联体规划与实施

多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保定市第二医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8]。在政策支持下,保定市第二医院先后成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帮扶医院,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签署远程医疗合作协议书、加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联盟”,签署《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在临床、教学、党建活动、社会公益项目等方面多次合作,形成密切的协作伙伴关系,这些前期合作为双方深入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大学医学部、保定市政府支持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输出医院品牌,保定市第二医院全力配合,双方积极探索开展深入合作模式,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8月,保定市人民政府与北大口腔签署了《共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医院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专科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口腔专科医联体建设。同年10月,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签署了《合作建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医院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2023年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市第二医院紧密型口腔专科医疗联合体”正式运行。合作共建医联体承接单位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院区目前开设15 个专业科室,开放牙椅82 台,整体规划牙椅300 台、床位100 张,为当地及周边省市群众提供高水平、便捷的口腔疾病诊疗服务提供平台。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和保定市第二医院就口腔专科医联体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管理机制、业务骨干派驻和学科建设等发展问题,多措并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助力提高保定市、河北省口腔疾病诊疗、预防、保健服务水平。

1.技术帮扶。自2023年2月21 日保定院区开诊以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派驻了包括口外肿瘤、口外正颌、口外牙槽外科、口腔正畸、牙周病、牙体牙髓、种植修复、儿童牙科、关节影像、麻醉等多专业共计15 位专家支持保定院区建设,出诊次数共计263 次,专家门诊量累计达到1336 人次,开展专家手术178 例,带动保定院区的医疗服务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1.1 院区服务量显著提升。2023年,保定院区总门诊量为134552 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53.11%;住院人数924 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30.14%;手术量877 例,增长27.66%,其中三、四级手术176 例,较2022年同期增长225.93%;业务收入增长53.98%,见表1。

表1 保定院区医疗服务量变化(人次/例次)

1.2 医院诊疗辐射范围不断扩展。2023年,外地患者来保定院区就医的门诊人次为27400 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58.30%,外地患者住院人次为269 人,增长142.34%。北京及周边省市患者数量显著增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效果逐步体现,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见表2。

表2 保定院区患者来源地分布[n(%)]

1.3 新技术新项目持续增加。除定期派出专家开展诊疗工作外,医联体还聘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担任口腔院区学术院长,带领团队在多专业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见表3。

表3 保定院区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

2.人才培养。保定院区秉承“请进来、送出去”的学习理念,制定了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多专业、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一方面,采取进修方式,围绕口腔疾病诊断和治疗短板,选派病理、影像、手术室、口腔病房等专业的骨干医务人员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行为期3 个月的同质化进修,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学习规范化、系统化的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定期选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管理、业务骨干和学术骨干到保定院区开展临床带教、病例汇报、学术分享、技能培训等活动,从而进一步规范诊疗过程,提高诊疗水平,拓宽诊疗思路。

2023年4月,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联合举办、保定院区承办的“健康口腔推广大使培训”活动在保定院区成功举办,显著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口腔疾病防治能力。2023年9月,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院区医联体主办,保定市口腔医学会、保定市口腔质控中心及保定市口腔联盟协办的第五次“口腔学术周”活动暨保定市口腔医学会、保定市口腔质控中心年会成功举办,扩大了保定院区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促进了保定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口腔医学发展。

3.学科建设。保定院区借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品牌优势和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平台,通过临床医学+X 的发展思路带动口腔医学前沿交叉学科发展,构建系统化、机制化的交叉学科创新转化体系,支持保定院区申报重大科研课题和项目,开展口腔疾病研究联合科研攻关与科研成果转化。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积极申报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已经联合申请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1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适宜推广技术项目1 项,保定市科技局项目1 项,有效提升了保定院区的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水平,见表4。

表4 保定院区联合申请获批科研项目

为规范诊疗过程,提高诊疗水平,拓宽诊疗思路,为临床医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派驻医疗专家指导下,保定院区于2023年6月20 日组织进行了口腔专业首届青年医师病例汇报会,通过疑难病例诊疗及解决方案的展示,使疾病诊治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同时,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专科医联体首届学术年会于2023年12月23 日在保定召开,通过举办学术活动,为保定院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有利于医联体工作全面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需求,助力提升保定市、河北省口腔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讨论

1.紧跟政策引导,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国家卫生健康委正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将其作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为了实现医联体的网格化布局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在全国118 个城市、567 个县启动了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试点。同时,为了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7月出台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医联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志着我国医联体建设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医联体建设中,应当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财政资金投入责任[9]。这有助于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鼓励和监督公立医院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医联体建设要根据规划开展,在区域内实行网格化管理。作为医疗机构组织形式的重要变革,医联体建设涉及外部治理体系变革与政策的调适。这包括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需要通过“三医联动”来构建与医联体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外部治理体系,激发医联体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医联体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重要组织形式,其宏观目标应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要求相一致,与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相匹配。要将健康理念和预防因素纳入其中,在医联体平台上实现医防融合,进而推动区域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其服务功能和责任意识。通过完善医联体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2.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促进医联体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保定市第二医院共同构建的医联体不仅推动了保定市第二医院的技术进步,同时也让保定市民享受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要以强化人才培养为动力[10],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口腔临床专科建设,更好地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结合口腔专业的特色和保定市第二医院的实际需求,派遣了业务骨干前往保定院区工作。这些骨干人员不仅在技术上给予了保定院区极大的支持,还通过“带教一名徒弟、引进一项新技术、辅导一项科研项目”的“三个一”计划,促进了保定院区的学科建设。

为了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每年都会在医联体单位组织青年医师病例汇报会和学术年会,展示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此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还通过组织各类学习班和会议,利用医联体建设合作机制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解最新技术进展和科研成果的机会。

医联体建设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也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11]。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机会,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也使得基层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医学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整体提升[9]。因此,医联体建设对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医疗机构能够加入到医联体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3.以点带面,扩大医联体区域影响力。依托口腔专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我们得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口腔疾病的诊疗行为。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能保障患者的权益,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12]。

在紧密型医联体的框架下,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通过逐步建立北京—保定—所辖县(区)三级口腔疾病防治指导中心,将最新的诊疗技术和防治策略推广到基层,提升整体口腔疾病的防治水平,深入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自医联体保定院区诊疗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及周边省市的患者纷纷选择来保定院区就医,使其门诊和住院人次的大幅增长,不仅反映出患者对保定院区医疗服务的认可,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更显示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积极效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医联体的影响力,口腔医院充分利用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的专业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口腔疾病防治和口腔护理等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口腔疾病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扩大区域影响力的过程中,我们深知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在央视新闻联播对京津冀紧密协同的报道中,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保定市第二医院合作共建的口腔专科医联体项目,这种高层次的宣传,无疑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极大地提升了紧密型医联体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口腔医院院区口腔疾病
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意义与相关问题探讨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骨性Ⅲ类错畸形上颌骨前牵引方法及辅助扩弓的研究进展
院区再造
华西口腔医院医疗诊疗与操作常规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院门诊护患关系与沟通现况问卷调查分析
多院区管控:院长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