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琳:让长护险的伞护住更多人

2024-06-03王斐玉

中国医院院长 2024年8期
关键词:养老院工具老年人

文|王斐玉

长护险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政策工具使用不均、农村地区发展困境突出、护理服务供给能力薄弱等问题。

——韩琳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财政部正式致函给我,采纳了我的建议,将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写进了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琳在甘肃省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说。

这几年韩琳长期奔走在基层,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了解老百姓的实际医疗需求。今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了关于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尽快全面实施的建议。

应需试点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9697万,占总人口的21.1%,65周岁及以上有21676万人,占比为15.4%,老年人口数量与占比巨大。韩琳表示,在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因社会结构变化、经济压力升高、文化观念转变等我国家庭照护功能逐渐弱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加。

2023年8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400万。就全国范围来看,约有15%的老年人在医院短期护理、85%的老人在院外长期护理。对于需要长期护理的人来说,主要有家庭照护和专业机构照护两种方式。家人可以24小时照护的是少数,大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都需要到专业机构去或者请人来上门照护。

韩琳分享,现在医保已基本普及,大部分人生病能看得起病,但是出院以后长期护理的需求却很有可能拖垮一个家庭。同时她指出,老年人即便没有失能或者半失能,也有护理需求。一些老年患者,除了一根尿管和胃管,医院已不能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只能出院由家人照护。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问题逐渐上升为一种社会风险,迫切需要制度化有效应对。

国家早已预料到这个问题,从2016年开始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并逐步扩大试点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够完善,有许多问题。韩琳分析了试点八年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认为,现有政策中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最多,而需求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频率相对较低,存在不均衡性。

其中环境型政策工具数量虽多但内部结构不均衡,金融服务类和税收优惠类政策没有涉及,政策宣传引导工具使用较少,政策信息以政府单向输出为主,公众对政策知晓率低,影响长期护理保险参保率。

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短缺,尤其是服务外包、服务采购、海外交流、缴费激励机制等政策工具运用较少甚至缺乏,使得长期护理保险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稳定的市场,政策拉动作用有限。各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在基金筹集上多使用财政补贴工具,政府财政负担较重。

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总量相对偏少且内部结构不均衡,在供给型政策工具中,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工具占比较高,而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持、资源配置等工具处于缺失状态,不利于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可持续发展。

韩琳说,任何事物能长期存在必定是供需平衡的。政府将资金支持给予机构,机构更多的是一种寻租行为。政府让利于老百姓,老百姓选择某个机构并付费,机构收费提供服务并不断发展自身才是更好的循环。

畸轻畸重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化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而我国失能老人现已超过4000万,即便按照10%的机构护理需求估计,仍存在较大缺口。但2020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仅为50%。

供不应需,但使用率却只有50%,为何如此矛盾?韩琳根据调研及分析发现,大多数公立养老院床位都是满员,等待入住的人排了一长串,但私立养老院之间差别就比较明显。照护服务较好或条件优越的私立养老院入住率比较高,偏远的或者是环境较差的养老院床位大量闲置。大众往往更信赖公立养老院,住偏远的私立养老院一方面担心老人会被忽视或苛待,另一方面担心有突发情况无法及时送医。而且很多私立养老院护理人员的照护水平差,只能生活照顾,无法医疗护理。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村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比重分别高出7.99个百分点、6.61个百分点。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水平,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仅有城镇居民的40%,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也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然而,国家出台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政策文件尚未直接聚焦于农村,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及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县级政府发布的长护险政策仅占到2.89%。“目前参保人员仅限城乡职工,受益面非常狭窄。”韩琳指出,农村居民偏向家庭养老且收入水平低,保险意识和购买力不强,参保对象城乡不均衡问题本就突出,进一步推广难度较大。

“甘肃省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年筹资,试点期间按照每人每年240元的标准筹资,个人和财政补贴各担一半。试点各地大多如此,财政支出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累计支出基金624亿元。”韩琳表示,随着老龄化加深,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未来制度向农村居民拓展面临的资金缺口是核心问题,缺乏完善的筹资机制,将会制约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提出建议

“我认为一定要尽可能地让长护险惠及更多人,尤其是农村人口。”韩琳说。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年龄结构两头重中间轻,养老院不乐意花钱去,家里也没人照顾,养老问题更难办。韩琳提出建议,建立农村互助机制,年龄较小有自理能力且精力较为充沛的这部分老人可自愿注册成为志愿者去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为其提供护理类服务,其服务时长会被记录在册,日后其凭借“储蓄时长”可兑换相同单位的养老服务。目前,此种方式已在上海、江苏等地,以社区为单位,居委会自发组织试行,但由于没有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规范化管理等原因,效果平平泛泛。这种帮扶方式,在设计长护险农村相关体制时可以参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居民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迁移到城市,农村产生了一些废弃场所,她提出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的房屋建立村级护理中心,由村卫生室提供指导。

无论是农村互助护理、设立村级护理中心,还是城镇护理建设都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护理队伍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按照国际标准每3个失能老人要配备1名护理人员,尽管我国长期护理人员已从3万人增加到了33万人,但相较于40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基数,缺口仍然非常大。我国目前的护理员大多是40~60岁的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目前长期护理服务主要集中于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护理服务内容和类型单一,失能预防、康复、精神心理关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韩琳指出,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收入较低,二是门槛过低。因此,首先要提高待遇,先让护理员这个职业进入年轻人选择范围内。其次是提高门槛,提高其社会地位让年轻人愿意选择这个职业。当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在招聘护士时都要求学历是本科及以上,然而我国职业高中和中专院校培养的护士非常多,这部分人才可以作为养老机构的高端人员使用。他们已经接受了3~4年的护理教育,稍做培训即可快速上岗。养老机构和学校签订协议合作培养,既能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我国正在研发养老护理机器人和重症护理机器人,虽然它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但可以减轻一部分工作量,让有限护理资源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科技的力量不止于此,“互联网+”护理也正在推行中。APP提前预约,护理人员第二天可以根据需求上门服务,方便快捷。“‘互联网+’护理要大面积推行,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上门费的问题。”韩琳谈到,甘肃省目前定价人工服务费一次是130元,上班时间派出一个护士服务这个价格医院是亏本的。但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医务工作者,如果能像外卖骑手一样根据其居住地划分范围,在业余时间进行这项工作,供需可能会相对平衡。但一定得做好监管,注意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路径。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社保虽属于财政部门,但也应该与民政、卫生健康委等系统进行政策衔接,做好保险标准化建设。”韩琳强调,政策内部需要优化内部结构,例如政策宣传、资源配置和基础线设施建设方面均衡,而不仅仅是制作环境性政策工具;政策整体要国家统筹,进行统一化、标准化建设。

另外,她提到在体系方面,应该运用市场化机制,让民营经济资本加入投资,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在采访最后韩琳呼吁,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有很多人已经无法承担护理费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一定要快速全面推开,在推开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猜你喜欢

养老院工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