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实习教学的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4-06-03赵建刚林秋奇

科教导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韩江思政大学生

赵建刚,郭 佳,林秋奇,彭 亮*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课程思政建设,旨在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课堂为载体将思政元素化为甘露洒向学生心中,实现“春风化雨”的育人成效。教书育人作为贯穿古今的教育主线,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在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中进行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1 思政教育融入生态学专业实习课程教学的意义

大学生专业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重要的实践平台,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提质增效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张炜晨[1]、向兵[2]等研究了暑期社会实践对提高水利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和途径。刘艳[3]详细分析了大思政背景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开展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韩红亮等[4]研究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并以水利类大学生“寻美家乡河”活动为例,构建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国情认知+社会适应+文化融合+职业认同”思政内容体系。徐森等[5]研究了思政教育背景下新时代水利精神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李振华等[6]在环保科普活动中,对“环保科普+思政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然而,以上研究多集中于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穿插进行思政教育,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实习课程教学的研究不多。专业实习是理工科相关专业特别是生态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生态学专业实习是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学生走出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前的一次小检验[7];生态学专业实习的开展对于学生学习生态学科学方法、获取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梳理和形成科学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生态学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后续学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的实践基础,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院系等各级职能部门非常重视和关注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相较而言,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习教学是一个短板。因此,如能在生态学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寻科学的实习路径,构建内容丰富完善的专业实习教学体系,将会对提高专业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层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实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 大学生专业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在大学生专业实习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要求,结合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的“水”特色,设计实习路线、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等,以生态学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以生态学与思政教育学科交叉融合为纽带,以现有的教学科研、思政教育基础为抓手,构建了“红色教育―专业拓展―社会适应―志愿服务”的课程思政体系(图1)。

图1 生态学专业实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1 红色教育

近年来,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实习都在隶属于韩江流域管理局的潮州供水枢纽进行。韩江流域管理局曾在广东省首创“水利+红色文化”融合模式,沿着韩江堤岸、依托水利工程,建设了韩江河口公园、赐茶公园、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红棉公园、溪口古渡、韩江古水驿纪念地、韩汀线纪念地等7 个纪念地,打造了南粤“左联”之旅与中央红色交通线之旅,以更好地宣传和展示韩江水利史、水运史、南粤“左联”、中央红色交通线等韩江文化内容。在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韩江在党史、新中国史、红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引导大学生牢记历史,承担责任。

2.2 专业拓展

实习前,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工作时检测样品的来源和渠道较单一和片面,对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点和知识群缺乏系统、直观、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实习基地,学生可直观感受和接触到不同类型水体的表观差异及其带来的视觉冲击。通过开展1―2 个科学探究实验,能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能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做到专业学习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

2.3 社会适应

专业实习教学,一般高校会与实习单位及其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便于大学生走出校园,切身接触和感受专业上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以及这些专业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此举不仅能有效拓展大学生的专业认识空间,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对专业的认同。“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出校园、走进企事业单位,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自身的文明意识,充分认识到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才能使思政教育的理论成果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业模范人物和模范事迹的宣讲也为大学生日后就业提供了道德模板,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4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一环。志愿服务的内容形式多样化,如下基层、进社区、去乡村等,用智慧与汗水彰显青年担当,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实习教学尾声,学校安排了大学生科普助学、志愿巡河护河等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实习收获、升华实习心得,注重引导奉献互助,在积极向上的体验中养成乐于助人的品格。

3 思政教育在生态学专业实习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根据思政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实习教学挖掘提炼出如下思政元素(表1,p83)。

表1 生态学专业实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 韩江水情教育

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江,实习第一课是前往实习单位,了解韩江水利历史、学习韩江水文化,进行韩江水情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方法及途径:①观看《为了韩江更美》《玉带横江尽欢歌》《以韩江治水史为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等视频;②听取校外指导老师的专题报告《河长制推行及管理保护》《水资源分配与调度》《供水枢纽工程建设与运行》等;③教师总结分析:尊重历史、敬畏自然;诚实守信、艰苦奋斗;④课堂讨论发言: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和担当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家乡的河湖库,交流分享最美家乡河建设。通过小组讨论与辩论、指导老师引导,将最美家乡河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结合,采用多视角多维度分析和讨论,学生全员参与感受,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信心。

3.2 专业拓展教育

借助实习单位的实验场地,开展水利工程如拦河坝、水库大坝等的兴建对不同类型的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及原因探究等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现场采样、分析测试相关指标。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考查学生的实践和实操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专业认同,热爱本职专业,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教育方法及途径:①学生课前查阅文献,收集内陆不同水体类型并分析其区别(如:形成性质、水动力驱动因素、集水区域面积、水力滞留时间、扰动因素、水位波动、沉积物性质等);②教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形式,重点聚焦不同类型水体的生态因子差异和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水体的自身差异之外,还应关注人为活动在不同水体中的影响,在教学中进行集体主义、家国情怀教育;③实习辩论: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小组单元成果汇报。现场采样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水体水生生物样品的采集差异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课堂讨论和辩论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科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的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所学专业的认同。

3.3 水的社会性循环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水库、河流、拦河闸及电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系统学习了解水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经历的地表水―自来水―污水―地表水这一社会性循环过程。加深学生对生命水、经济水、政治水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爱水惜水治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教育方法及途径:①请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讲解企业发展历史及社会贡献;②带领学生现场实地参观学习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等;③教师总结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水是怎样一步步从大气沉降进入河湖库开始,变成了居民生产生活用的自来水,又变成了污水,污水经过怎样的技术处理达标后再次排入河湖库的全过程循环;教授学生了解水在不同循环阶段的特点和存在方式等。水的社会性循环教育有助于学生系统而全面地理解身边最常见的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循环过程,切实感受和体会到每一个参与水循环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3.4 科普助学教育

鼓励和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实习驻地某乡村小学“同护韩江水、共享家乡美”的科普助学活动,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亲水爱水护水惜水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方法及途径:①大学生带着小学生们观察河流沿途生态环境,讲解水生生物、常见动植物常识;②共同采集沿途水体样本,指导小学生利用水质监测试剂和工具开展水质检测、水体净化小实验,为小学生科普水生态常识;③分工协作对河岸碧道环境进行清洁;④活动总结与心得交流。科普助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绿色生活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坚定学生维护母亲河水清岸绿的信心和决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护水意识,壮大护水群体,凝聚治水合力,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到实处。

4 结语

在生态学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融入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志愿服务、环境保护及家国情怀等思政内容;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及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及辩论等方式全方位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教师的引导、总结和思想引领作用,在完成专业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政教育融入生态学专业实习教学的目的。融入思政理念后,大学生专业实习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数据分析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等,都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巩固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和深入。

经过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习教学的体系可以进一步延展、丰富和完善。由实习平台育人到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课程思政再延伸到思政教育平台,进一步升华实习育人效能,再以创新创业项目实施为牵引,为实现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实现思政+实践育人。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最终目标。不同课程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较大,需要授课教师或团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拓宽渠道,形成合力,以更好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韩江思政大学生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haracteristic mode analysis of wideband high-gain and low-profile metasurface antenna∗
赦免你的“错”:惩罚的风往爱的方向吹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Vadose-zone moisture dynamics under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during a dry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