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影响研究
2024-06-03姜懿
姜懿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已快速步入老年社会,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高达13.50%,尽显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之势,老人群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老年人群脑部疾病、包括一些脑血管方面疾病、遗传因素或长期独居生活等均可引发失智症,最常见失智症种类是老人失智症(即阿兹海默氏症),其典型的起始症状为记忆障碍,患者短期记忆差,而长期记忆则相对在发病初期不受影响。国内外大量音乐治疗临床实践中显示,音乐治疗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虽然失智症患者记忆力受到损坏,但是他们对音乐记忆力却基本保持完好。音乐治疗师利用此特点,结合患者心底认可欣赏的音乐进行音乐记忆训练,激发患者对生活的丰富回忆,进而学习新的音乐作品刺激和改善患者短时记忆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延缓失智症老人前期到中期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治疗;失智症;老年社会;记忆障碍;改善
[中图分类号] 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165-04
一、老年人群的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是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包含了医学、心理学和音乐艺术等多门学科知识范畴。音乐治疗师针对来访者身心或行为问题进行专业评估或根据已有科学诊断,制定科学合理规划,使用各种音乐治疗临床技术进行系统有效临床干预,最终帮助其达到身心健康目的。音乐治疗大致分为精神分析音乐治疗、行为主义音乐治疗、人本主义音乐治疗、认知学派音乐治疗四种心理学流派。包含相关治疗目标、音乐治疗师、临床干预过程三个要素,适用人群包括胎教、早教及女性产后抑郁症、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群、部分边缘人群等。“对于音乐治疗而言。其理论基础为心理治疗理论与相关方法,以音乐生理与心理效应为基础,协助患者舒缓心情,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最终增进身心健康。由此可见,音乐治疗对改善老年人生理与心理技能具有突出作用。”[1]
我国音乐治疗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各领域人才共同努力,已经在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我国音乐治疗家张刃提出“聆听技术”“歌曲技术”“器乐即兴演奏技术”“音乐形意律动技术”“音乐心理剧技术”五种技术具体指导实践者实地操作。在临床研究方面,尤其是老年疾病防控等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老年人群音乐治疗主要应用于更年期综合征、阿兹海默氏症预防及控制、脑梗死及中风、临终关怀等领域。
二、音乐治疗在失智症领域的临床应用
“音乐治疗能够对人类的心理、生理症状和不当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在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和各种身心疾病的康复中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音乐治疗在失智症领域的临床应用在国外社区非常普遍,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针对失智症患者语言交流能力、记忆力、反应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进行系统干预,并以此来控制其病情恶化。据资料显示,一些失智症老人患者的护理工作者和家属反映,音乐和音乐治疗对失智症患者有特殊效果,激发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以更系统的方式显示了音乐和音乐治疗用于失智症及相关疾病治疗的各个方面。
(一)失智症患者对音乐的一般反应
中央音乐学院高天教授等翻译的书籍文献中显示,很多失智症患者尽管有失语症和记忆丧失,但仍能唱老歌,能跟随老曲调起舞,这说明音乐可能是一个适于回忆的交流通道。还有发现指出虽然患者语言功能被损坏,音乐能力却能够保存下来;另有个案记载报告,有些人能演奏以前学会的作品,但不记得作者和曲名,或者他们在听一些老歌时叫不出名字,更有一篇关于五例失智症患者的报道,他们保留了多种认知技能,包括仍然能够演奏长号。[2]研究者对这些发现的解释是,虽然患者的顺行性回忆与再认以及久远记忆不足,但运动能力保持完整。这些发现与在遗忘症患者身上观察到的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分离是一致的,他们表现出了很好的程序性记忆,被诊断患有失智症的音乐家照样可以演奏。
(二)失智症患者的治疗方案
大量非正式观察结果发现,音乐对失智症老年患者治疗有独特作用。音乐治疗已经被用在干预失智症患者认知行为和心理治疗方面,来改善他们认知、躯体和情绪技能,比如定位感、锻炼身体、社会性行为保持、接受性和表达性语言技巧,减轻焦虑,保持记忆力,增加积极情绪自我表达。音乐能为失智症患者提供成就感,激发活力,刺激语词,以及安抚患者等,另外,音乐可以改善失智症患者的某些行为和情绪,尤其是作为最后阶段干预。很多文献中提到并描述了作者目睹音乐对失智症的特殊效果。这些作者建议对失智症患者运用各种音乐活动和治疗策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激动、抑郁、混乱、恐惧、孤独感和低自尊。他们相信,艺术、舞蹈和音乐治疗的非语言特点,以及它们关注的是患者感觉和情感体验,使这些方式能更有效地激发回忆、激励自我表达和促进社会化。[3]
三、针对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的音乐治疗
音乐是超越语言穿透人心的艺术,音乐治疗具有其他心理疗法不可替代的优势。“音乐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方面对老人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需要在不同场合下对老年人施行音乐保健和音乐治疗”。本研究针对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的音乐治疗,主要通过歌曲技术让患者通过歌词回忆、演唱或是新歌学习的方式,巩固日渐退化的记忆能力,让患者在躯体及心理情绪上获得身心康复的机会,改善其生活质量,延缓失智症老人前期到中期的发展。由于针对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的音乐治疗中,歌曲技术的特点是立足于歌曲演唱来实施进行的,所以具有一定歌唱能力及经验的人在学习及实施该项技术时相对会拥有一定优势。
(一)歌曲的聆听功能
歌曲的聆听过程,是决定歌曲技术实施的重要前提。聆听者对歌曲的认同和喜爱,是歌曲技术所有环节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因为它对聆听者具备吸引力,能感染聆听者的情绪,打動聆听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提升其专注力,形成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聆听功能,这种功能具体体现在旋律对情绪、歌词对情感的感染。歌曲相对于纯音乐除了和声、配器、旋律、节奏和节拍等元素外,还多了歌词的因素,这意味着文学在歌曲的功能特点里会占据一个重要决定因素。[4]因此,决定歌曲功能的两大因素是旋律的优美和歌词的意境。通常从聆听者的角度来说,动听的旋律是吸引听众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歌词的意境及韵律水平,则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是否最终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同。
由于个人的性格、文化程度、人文环境的差异,个体聆听各种歌曲的体验也会存在情绪以及情感上的个体化差异,这决定了同一首歌对于不同的人可能存在功能的巨大差异,所以不同歌曲的功能对不同聆听者可能是不同且相对的。但对于个体而言,感觉是否喜欢则是歌曲是否具有聆听功能的唯一标准,与歌曲作品本身是否有足够的艺术水准或传唱的流行程度是没有关联的。此外,聆听者觉得好听的歌曲也并不一定都具有合适音乐治疗目标的功能,所以歌曲是否拥有音乐治疗功能,还需要根据临床治疗目标来进行具体甄别确定。笔者在养老院顶岗实践期间,如图1,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的疗愈功能,笔者让老人(含早期失智症老人案例)找出自己喜欢的歌曲后,从歌词的意境内容、旋律演唱难易程度等因素考虑,在老人选出喜欢的众多歌曲曲目中,选择出最适合治疗目标的歌曲作品。如此,我们便找到了具有一定功能的歌曲作品,歌曲技术就可以开始实行,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过程,对歌曲作品里这些功能做充分的放大与开发。
(二)歌曲演唱治疗技术的原理
通过发声来进行养身保健方式在我国古代就有极其丰富的相关记载,春秋时期《乐记》中提到,“夫乐者,可以善民心”“致乐,以治心者也”。其意为音乐可使民心向善,好的音乐能够治理民心,这可能是最早音乐与人身心健康和社会行为健康相关的史料记载。魏晋时期音乐家嵇康在其所著众多文献中均对音乐影响人心性原理作了相关论述。而在《吕氏春秋》中,首次出现用引导呼吸治病的论述,虽与音乐治疗本身无直接关系,但呼吸与歌曲身心健康治疗理论息息相关,也是歌唱音乐治疗心身疾病相关核心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道:“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这便是“六字诀”养生法。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虽然它并不是歌曲演唱的养生技术,但这些关于呼吸发声与人心身健康的论述,与音乐治疗中的歌曲技术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所有呼吸过程与这些历史文献中呼吸吐纳法则均息息相关,所以这些古代文献论述也算是歌曲技术中演唱治疗技术最早理论文献依据。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呼吸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对五脏六腑起到锻炼养生的保健效果。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说话时音量较小、气息较浅的发声方法不能用于歌唱。
(三)歌曲演唱相关治疗技巧
歌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自身特有的方法和技巧,唱歌为了抒发情感,要求歌唱者气息有支撑,结合正确有效开口方式根据曲目情感表达需要控制音量和力度变化。在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医院中,会通过组织老年合唱团方式,让更多老年人有机会参加到合唱艺术中,歌曲演唱通常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某些疾病的康复治疗。因为合唱艺术强调个体在合唱团体中,需要在呼吸控制、声区声部、情绪情感、力度速度、节奏节拍等方面高度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包括了各个个体的注意力、听力、反应力等各方面生理素质的疗愈因素,尤其是歌曲演唱及呼吸练习过程,在音乐治疗失智症预防领域具有重要疗愈价值。
对于歌唱来说,正确良好姿势是很重要的,针对早期失智症患者身体力行的情况,我们可以请对方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站姿或坐姿,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做好歌唱前的准备。用“抬笑肌”“打呵欠”“咬苹果”等提示方式尽可能地让患者理解正确的开口方式,使声音可以有质量地发出来。在讲解呼吸训练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刚开始时治疗师可通过示范引领患者做一个正确的深呼吸,可以缓解患者情绪,增加肺活量,呼吸时身体放松,以“倒吸一口凉气”类的通俗讲解让患者深吸气息到腹部,再徐徐吐出,吐气时需注意吸吐气息持续时两者之间的结合与腹部气息的支撑。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可选择患者熟悉的歌曲中的某一乐句作为练声曲,配合元音字母进行发声练习,练声曲结束后可进行歌曲演唱。歌曲演唱过程中,首先注意肩膀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导致患者身体过于僵硬,影响歌唱效果。相关研究发现,歌曲演唱过程能使胸部肌肉兴奋、肺部扩张,增加肺活量,呼吸加深加长,可使支气管畅通。在歌曲演唱中可能出现患者暂时忘词、忘记旋律的情况。此时治疗师可弹奏或者演唱前后乐句加以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失智症老人身体机能相对正常,有个体本身的丰富阅历,对待事物和歌曲的理解通常有自己的看法。交流过程中需注意人文关怀,技术方面循序渐进,交流时需有一定耐心,可采取治疗师与患者将乐句分句演唱的方式引导交流,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关系,从而使治疗过程愉悦积极,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歌唱技术中,节奏的识别是可以单独列出的训练方式。治疗师可通过简单的节奏开始讲解,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引用不同的节奏型引导患者配合律动加强记忆和辨别。
作者在养老院顶岗实践期间,针对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的特点,采用融入集体声乐教学活动的方式,用相对科学的歌唱方法演唱患者自身熟悉认可的歌曲来加深患者记忆,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图2,当歌曲被患者演唱出来时,与歌曲相匹配的年代及深刻的社会事件便会浮现在患者脑海,以分乐段、乐句演唱等形式引导患者积极性,激发患者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在演唱尾声时引导患者结合自己的感受讲解分享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回忆起来的过去的故事,进一步刺激记忆力。然后,在达到预期效果后再共同选择、学习新的歌曲不间断进行训练,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患者的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延缓失智症老人由早期向中期的发展进程。
(四)歌曲演唱技术的歌曲曲目选择原则
除了歌曲演唱外,歌曲曲目选择是歌曲治疗技术非常关键的环节。歌曲曲目选择除了考虑通俗歌曲、美声歌曲、民族歌曲等艺术风格因素以外,治疗师还需根据不同人群文化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歌曲曲目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男女声曲目差异原则
因男性和女性聲带构造不同,通常情况下,男性发声音域要比女性低四至五度,简单来说就是女性音高区域要比男性高一些。在各自声乐领域里也分为男低、男中、男高和女低、女中、女高声部,只有极个别人能跨越这种声部局限,所以我们在选择曲目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个重要的性别和声部差异导致男女声曲目的差异性,男性尽量选择演唱男声声乐曲目中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女性尽量选择女声声乐曲目中适合自己的曲目,这样就能避免因演唱出现障碍从而使患者积极性锐减情况发生。
2.难度适中原则
在曲目选择时,初学者还需要在歌曲旋律、节奏和音准方面考虑到演唱难度问题,尽量避免过多变化音或过于复杂的旋律。此外,节奏节拍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其对于治疗过程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单独拿出来进行学习练习,但是同样需要注意难度选择,节拍变化复杂的复拍子和节奏难度变化复杂的曲目对歌唱者能力要求过高,不适合用于失智症老人疗愈。整体来看,用于疗愈的歌曲曲目应尽量选择节奏节拍相对简单、低难度曲目。
3.歌曲年代、环境同步原则
每个时代流行的歌曲风格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代人歌曲的喜好风格差异也存在很大时代特征。老年人群受自身成长年代和生活、工作环境影响,一样也存在对他们自己年轻时代流行歌曲的喜好倾向,所以歌曲选择的年代、环境特征也是音乐治疗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歌曲演唱技术实施注意事项
针对歌曲演唱技术介入早期失智癥老人近期记忆障碍角度来说,除了以上提到一些技巧原则以外,还存在一些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练习时长,一般情况下,每次练习不要超过40分钟,每天尽可能保证一次,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不间断治疗两个疗程及以上效果好;二是歌曲演唱前需要进行练声曲练习,可选择不同元音和辅音配合不同的练声曲;三是在练习歌唱过程中饮食上尽量不要接触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歌唱练习也尽量不要选择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环境中进行,以免不正常的空气气流对声带造成不良刺激;四是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个体情况,增加不同训练方式和语言互动,以增加趣味性从而加强学习、记忆目的,将记忆力的提升效果最大化。
总 结
近期记忆障碍是早期失智症老人首发和最明显的症状,本研究提出适度音乐刺激对引导和激活早期失智症老人残存记忆、情感支持、思考速度有一定帮助,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应用到失智症的预防领域更能起到实际作用。本研究通过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短期记忆障碍进行综合性分析,为后来者提供音乐治疗介入早期失智症老人近期记忆障碍的应用样板,同时也需要后来者对其进行更进一步完善和总结。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当代社会老年群体需求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故希望自己的研究对当下我国养老服务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为更好地实现我国养老服务机制的建设与实际推进方向相互结合,为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婷婷.音乐治疗对养老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9(12):233+239.
[2] 龚红梅.音乐治疗在广西养老服务中案例分析与策略探究[J].智库时代,2019(41):124-125.
[3] 陈汉芳.音乐治疗在地方城市老年群体中的调查研究[J].当代音乐,2020(01):160-161.
[4] 林钰扬,黄敏学.老年心理学视域下音乐介入养老照护及其实现路径[J].智库时代2020(13):235-236.
(责任编辑:庄 唯)
[收稿日期] 2023-12-01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成果(xnyy2020023)。
[作者简介] 姜 懿(1987— ),女,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绵阳 6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