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点
2024-06-03韩婷
韩婷
[摘 要] 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音乐艺术能够发挥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的作用,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世纪艺术歌曲在欧洲诞生,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征受到世人的喜爱。青主、黄自、谭小麟是中国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史上最杰出的三位作曲家,相同的社会背景、相似的受教经历、相同的爱国之心,使他们的艺术歌曲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这些作品在创作技法上也形成了一些相通之处。[1]历经岁月悠悠,艺术歌曲呈现百花争艳的发展态势,青主的《大江东去》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集中体现了我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与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对《大江东去》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艺术歌曲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2]
[关键词] 艺术歌曲;特点;《大江东去》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098-03
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我国艺术歌曲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一)创作的启示
艺术歌曲是雅俗共赏的音乐体裁,在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实践中创作者既对西方先进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整合,同时也融入了我国绚烂的民族文化,集中体现出了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思想,这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是一种启示,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需要树立传承与发展辩证统一的理念,既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又利用新颖的方式对其进行创新。另外,在创作艺术歌曲的实践中需要对我国受众的价值诉求以及审美方式及其特征进行全面地分析、把握,创作出能够满足我国听众的作品。这不仅是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需要集中关注的节点,也是文化领域发展中需要共同树立的意识。
(二)演绎的启示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是以凝结着中华民族文人艺术思想以及智慧的诗词为基础呈现在听众面前的艺术形式,所以在对艺术歌曲进行演绎的过程中是对汉语言文化价值的提升,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的升华。所以实践对艺术歌曲进行演绎的过程中需对诗情画意进行集中的展现,不仅需要将美的声音进行呈现,同时需要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恩、对生命的敬畏之抽象美。首先,演唱者需要对古诗词进行充分的研究,将诗词的创作背景,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的特征进行把握,使得演绎过程中能够将其中古朴的韵味进行充分展现;另外,在对艺术歌曲进行演绎的实践中,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演唱者需要同时把握诗词的意味,呈现演绎的整体性。与此同时,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对高雅艺术进行宣传,进一步巩固中国艺术歌曲的阵地,使得艺术歌曲真正发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传播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音乐领域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艺术歌曲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得复杂。根据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发展特征,在传播艺术歌曲的过程中需要继续树立融合与创新齐头并进的理念,以集中满足受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大江东去》作者及歌曲简介
(一)青主及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将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在演绎过程中能够带给听众多重审美价值的音乐体裁,在艺术歌曲演绎的过程中能够集中体现乐器的美妙和演唱者声音的艺术魅力,具有超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欣赏特征。新文化运动以后,艺术歌曲以阳春白雪的魅力进入华夏儿女的视野中,迅速成为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音乐艺术形式,涌现了一批创作者,其中青主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1912年,青主先生以功臣资格受广东政府派遣留学德国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在求学期间同时学习音乐创作和钢琴演奏,最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以后,其并没有在法律领域继续钻研,而是凭借着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将毕生精力投入于祖国的音乐事业,主要研究音乐理论以及艺术歌曲创作。其音乐著作《乐话》《音乐通论》等在国际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创作了诸多艺术歌曲,如《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等,其中《大江东去》是其代表作品。
(二)《大江东去》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但是却对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15年前后,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一大批青年才俊开始接受先进的民主与科学思想,青主就是其中一员。1920年,青主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凭借自身的天赋以及在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同时,满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时代的敬畏,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与艺术歌曲体裁实现了完美结合,创作了名扬海内外的经典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大江东去》的创作奠定了中国特色艺术歌曲的基础,同时也是中西融合的音乐创作理念的开端。
(三)《大江东去》的音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豪放派诗人苏东坡的代表词作,是宋词中最具吸引力的作品之一,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正气凛然,为读者营造了浩然坦荡的意境,极具震撼力,处处闪耀着光辉岁月中英雄人物之熠熠光辉。《大江东去》将古诗词与钢琴伴奏进行了完美的整合,将咏叹性和宣叙性旋律进行集中的运用。在河曲中集中体现铿锵的力度、均匀速度与节奏,同时有效融入合适的调性转换,为受众呈现出了壮阔的山河景象,讲述了风流千古的往事。歌曲采用二段体的结构形式,朗诵方式的音调使得歌曲展现出了山河以及英雄人物的咏赞,将愤懑的情感进行了抒发,展现了极强的艺术魅力。
(四)《大江东去》艺术成就以及历史意义
对现有的资料查询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在《大江东去》之前创作的艺术歌曲,所以《大江东去》很有可能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上的第一首艺术歌曲,也是比较典型的一首歌曲,虽然此歌年份久远,但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遗忘,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不仅广为流传,听众对其的热爱程度也没有退却,在很多音乐赛事上依然顶着光环被演唱者传唱。由此可见,《大江东去》的艺术成就极其夺目,具有特别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歌曲的创作实践中,青主先生将语言的韵律进行集中把握,根據汉语言的音律特征设计了歌曲的旋律,使得歌曲呈现出了起伏、波澜之美感,在旋律中所体现出的时值与诗文朗诵基本一致;第二,对宣叙风格进行了集中的使用,使得歌曲展现出了一定的生活化特征,将歌曲的情感更加明确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对日后的艺术歌曲创作影响深远,例如贺绿汀《嘉陵江上》这一作品就是借鉴青主先生的宣叙风格的集中体现;第三,在《大江东去》这首艺术歌曲中不仅展现了西方音乐艺术中的调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调式,将中西方音乐艺术的精华进行了完美的对接,使得歌曲融合性明显,集中体现了艺术不分国界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中西方音乐理论的全面认知;第四,利用钢琴将间奏部分进行完美的展示。
歌曲8—12小节集中运用了钢琴伴奏,似乎向听众展现江水的惊涛与壮阔,将声乐无法呈现的情境和艺术魅力进行集中的体现;第五,在歌曲的情感宣泄上既没有将诗词的情感进行转移,同时又结合了时事的特征,这是一种将赞美愤懑合二为一、同气连枝的集中诠释。
三、以《大江东去》为例分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发展的性质
(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概述
中国艺术歌曲产生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凭借着新颖的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粉墨登场,吸引万千艺术工作者的关注,得到了听众的青睐。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从《大江东去》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都是在借鉴西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基础之上进行创作的,通过对《大江东去》的分析可知,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基本上都是以景抒情,在感情的融入上无不体现出一种对于河山的赞美、对于时代的不满与愤懑,尽管其中许多是在赞美英雄人物,但是其中也都蕴含着一定的悲怆。在创作上,这一时期的歌曲都是借鉴的成分比较多,缺少一定的创新性,但是这种借鉴依然体现出一种创新,也就是突破了艺术的空间限制,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基础。
(二)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性质
1.時代性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诞生背景是特殊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正是新旧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青主、萧友梅、赵元任等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创作者不仅是音乐领域的学者,更是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都是站在文化救国的视角上实践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这一阶段的艺术歌曲中集中表达的是一种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美好期待,但是同时也对当下形势展现出一定的担忧。中国早期艺术歌曲这一特征在《大江东去》中能够深刻的感受出来,青主先生选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诗词就是对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集中体现,其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又体现出了对于光明的向往。
2.民族性
《大江东去》在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伴奏还是曲式结构,乃至演唱技巧都借鉴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元素和理念,但在歌词上选择的却是中国文学史上闪耀巨星——苏轼的代表作品,同时在歌曲韵律的设计中又采用了汉语言的基本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是对中国古典文化之敬畏、之传承、之创新,使得歌曲能够满足华夏儿女对于音乐艺术的价值诉求,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与审美。从艺术歌曲演绎的视角进行分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歌唱家以及伴奏者都将我国古典音乐艺术进行了应用,集中体现了我国早期民族歌曲的民族性特征,与汉语言基本特征以及受众在表达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同气连枝,为中国特色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融合性
通过对《大江东去》这首艺术歌曲进行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早期艺术歌曲将简明清晰的音乐艺术特征、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魅力、丰沛的情感呈现在中华儿女的视野中,在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以及价值诉求。但是青主先生等一大批早期艺术歌曲创作者都是在借鉴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风格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诸多理念实现对艺术歌曲的创作,这就说明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是在整合西方先进理念,同时将我国自古传承而来的音乐艺术以及经典诗词进行了整合,同时运用自身的先进思想以及先进理念对其进行创新。所以,在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中他可以窥探出鲜明的融合性。
结 论
青主是我国艺术歌曲乃至音乐艺术发展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艺术家,以《大江东去》为代表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在近代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基于此《大江东去》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价值,成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开篇,在近代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对“从《大江东去》看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点”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微观视角下可以促进音乐领域工作者对于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认知;宏观视角分析,能够为我国艺术歌曲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自身在知识体系和声乐专业素养上存在欠缺,在研究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望相关专家学者给予斧正。
参考文献:
[1] 徐明哲.青主、黄自、谭小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3):132-140.
[2] 温潇潇.浅析青主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J].北方音乐,2011(01):109.
(责任编辑:刘露心)
[收稿日期] 2024-01-04
[作者简介] 韩 婷(1994— ),女,天水师范学院教师。(天水 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