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诔词》的艺术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
2024-06-03朱陈琰
[摘 要] 《诔词》是一部以徐志摩的翻译诗《诔词》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歌曲,其原作出自英国现代诗人Matthew Arnold之手,通过学唱《诔词》这首作品,笔者深刻感受到歌词、气息、情感相配合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艺术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本文通过对歌曲本身的特点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钢琴伴奏进行演唱研究,力求能够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将《诔词》这部作品呈现出来。
[关键词] 《诔词》;艺术特点;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116-03
一、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背景
徐志摩在国外求学的过程中,受到欧洲浪漫主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的精神世界,并创作了一批声韵和谐、条理分明的诗歌。文化既可以体现经济、政治,又可以与社会、历史相结合。在“五四运动”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徐志摩的诗歌能够适应当时大众的社会需要,并且也能够反映人们的精神需要。《诔词》就是这一时期徐志摩翻译的英文诗词,刊登于1925年3月22日的《晨報副镌》第64号期刊上,而原诗是由英国近代诗人、教育家、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创作。[1]整首诗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深情与悲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故去的不甘和难以平静的复杂情绪。艺术歌曲《诔词》是张瑞应邀出席“中马古今诗会”时,依据徐志摩的翻译诗而创作的一首艺术作品,并在《雪花的快乐·张瑞艺术歌曲集》中发表。这首诗歌反映出徐志摩在译诗时,精心斟酌措辞,以及对诗与乐之间韵律的把握,张瑞老师则是将声乐的旋律线与钢琴的织体结合起来,将徐志摩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深沉的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艺术歌曲《诔词》的艺术特点
(一)旋律饱含意境美
《诔词》旋律围绕a小调进行,是一首并列的三段式的歌曲,但是在歌曲的情绪上又具有再现的特点,A、C段的哀伤,B段的激动,都在诉说着对逝者的不舍和无法平息的情绪。
第一部分起承转合,采用了混合拍子,分别为4/4拍、3/4拍,并在灰暗的a小调上进行。缓缓进入的声乐部分,以弱的力度和黯淡的旋律来表现诗人的悲伤。而后感情被慢慢地唤醒,表现出诗人对逝者的悼念和自我的宽慰,然后是人声的一段停顿,就像诗人在幽幽的曲调里低低地叹了一口气,以表达他对朋友离世的悲伤。到了第三乐句诗人开始讲起了友人的故事,从4/4的节拍变成3/4,同时还加入前奏的材料。而后又恢复到4/4拍,“醒”一字的绵延,使诗人陷入无尽的想念中,气氛达到了高潮。间奏采用前奏材料进行变化,钢琴伴奏由弱到强再到弱推进,钢琴伴奏采用三连音织体,将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部分开始,钢琴伴奏的三连音和声乐演唱的长音,两者不同节奏的对比就好似歌词中“火热”与“冰冷”的呼应,使情绪得到更大的提升,而后两声部同步的三连音进行给人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悲痛与惋惜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第三部分伴奏以及歌曲情绪回归到第一部分的那种悲伤的气氛之中。尾奏与前奏的音调一致,形成一种首尾相呼应的效果,使得作品结构更加完整,而最后一个和弦并未结束在主音上,仿佛诗人的哀思延绵不绝。
(二)歌词饱含韵律美
徐志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那些“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2],征服了无数读者。他的诗词韵律优美、意境深邃、表现含蓄、善于比喻、音韵和谐、节奏如歌唱,这种创作手法,在诗歌风格上,潜移默化地将歌曲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而作曲家则是根据歌词来填曲,将诗歌和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诔词》具有抒情诗的特点,大量运用长短句式,使诗的节奏和韵律达到了高度一致。第一句歌词“散上玫瑰花,散上玫瑰花”中,诗人运用“玫瑰花”这一浪漫的意象,营造了诗歌的意境,并用重复的方法来突出,使其主题更加庄严。在“修搀杂一小枝的水松”中,诗人运用新颖的“水松”形象,使诗的审美境界得到了升华。第二句中“在寂静中她寂静的解化”,诗人通过两个“寂静”来描绘一种寂静、凝重的氛围。随后“啊!但愿我亦永终”,“啊”的一声叹息,表达了一种情感的递进,后面的“但”字,则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转折。第四句通过“欢欣”和“洗净”两个词语相同的韵脚,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随后“可怜这回她安眠了,不再苏醒。”将思绪带入“逝者长逝”的无边哀思之中,使得情绪在此处陷入一种更加消沉的境界,与后面情绪高涨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一种“欲扬先抑”的效果。“在火热与冰冷的迷雾中旋转,旋转她的一生”,这一句作者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把“旋转”一词用在句尾和句头,修饰了两句的声韵,“火热”与“冰冷”在歌词中的呼应,表达了诗人的激动与悲伤。而后通过“和平是她的想望”的重复,表现了逝者对和平的渴望。诗歌的最后一句“她独自的攀登,那死的插天的高楼”中,“独自的攀登”蕴含着自由飘逸的精神,“插天的高楼”体现了诗歌独特的审美特点。其诗文长短不一,韵律兼备,不拘泥于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三)钢琴伴奏饱含情感美
钢琴伴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是声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钢琴伴奏以流动的八分音符开始,巧妙搭配柱式和弦,暗示着歌曲情绪暗淡、延绵,前奏最后的延长音,更是将人带入严肃而又静谧的氛围中。
歌曲开头第一句,钢琴伴奏只有一个流动的低音声部,通过减少声部的方式,营造了一种安静的氛围,而后钢琴伴奏采用了两个柱式和弦,进一步营造宁静的氛围。到了第十二小节“啊但愿我亦永终”钢琴伴奏采用流动的琶音和流动的音程的连续进行,情绪涌动后又回归开始的宁静。在歌曲的第一部分结尾处“不再苏醒”钢琴伴奏由4/4拍转到3/4拍再回到4/4拍的一个处理,音乐在中间进行了一个变速,表现出一种情绪上的推拉,也为后续的情绪变化埋下伏笔。间奏以前奏材料承上,伴奏织体以全新的三连音节奏启下,而三连音的节奏也暗示我们第二段的情绪是激动饱满的。
第二部分采用三连音的节奏,这种节奏快速,更能表现内心激动的心情,而后重复的两句,第二句的伴奏织体较之第一句会更加复杂,因此第二句的情绪要比第一句更加激动,不仅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同时将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歌曲情绪回归开始的那种安静肃穆,却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内心激动却不外显,饱满情绪隐藏于平静之下。在“今夜,在这静夜”,钢琴伴奏采用琶音加上和弦的组合,琶音代表内心波动的情绪而和弦则代表着外在的平静,而后的“她独自的攀登……高楼”钢琴伴奏同样采用琶音,以上行旋律推动情绪,最后以渐弱的力度结束全曲,似是诗人悲伤情绪的蔓延。
三、艺术歌曲《诔词》的演唱技巧
(一)气息运用方面
呼吸是歌唱的重要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色的美、情绪的细腻表现都离不开呼吸。[3]艺术歌曲《诔词》整首作品气息要悠远流畅,歌曲的首尾两部分的呼吸多采用的是缓慢的呼吸,以舒起声为主,而歌曲的中间部分则是快速的吸气和呼气,并且是激起声,同时要注意声音的抒情性。
歌曲的第一部分前两句曲调平稳,声音圆润抒情,音色低沉,呼吸要深,作为歌曲的开始,要采用慢吸慢呼的舒起。再次换气时,要保持安静的呼吸,从而进一步营造静谧的氛围。后两句“她是个稀有的欢欣,人间曾经她嬉笑的洗净”依旧是缓慢呼吸的舒起,而后的“但倦了是她的心……不在苏醒”要留意从高音到低音的音色要轻柔,不留痕迹,气息一定要支撑住,小腹要给力支撑,不能漏气或者是泄气,否则会导致声音不实、发虚。
歌曲第二部分节奏主要是三连音,情绪也变得激昂,因此在这里应该要采用快吸慢呼的激起。在开头的部分“在火热与冰冷中旋转”要用一种急促的呼吸来激发自己的情感,虽为激起声,但气息也应该保持连贯,特别是在三连音的部分,要通过绵长的气息流动来表现这种激动的饱满情绪。在快速换气的同时,每次吸气不能越吸越高,这样会导致喉咙发紧,不仅影响音色,还会使得嗓子受到伤害。在演唱“火热”“冰冷”“迷雾”“旋转”这几个词的时候,气息注意要往外送,但不能将气体大量外送,防止气息不够导致最后声音发虚,不够明亮结实。
歌曲的第三部分回归原速,情绪也重归悲伤暗淡的感觉,但与第一部分不同,情绪有进一步的递进,这里音量要小,但在这个时候气息更加的重要,一定要吸得足够深,并且小腹一定要给力支撑住,声音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这一部分仍然以慢吸慢呼的舒起声为主,但“那死的插天的高楼”作为全曲悲伤情绪的高潮,要采用急呼急吸的喷口式激起声,可以用一些较为大声的呼吸的气声,来进一步烘托气氛。
(二)咬字吐字方面
在演唱时要注意字头清、字腹正、字尾准。歌曲的第一部分感情忧郁,节奏舒缓,咬字应该轻柔流畅,字头要稳定,字尾要缓慢归韵。在歌曲的开头“散上玫瑰花,散上玫瑰花”中,由于情绪低落,低音咬字也要流畅自然,歌唱要有朗诵的状态。要处理好“花”字,就要注意“咬紧字头归字尾”,将“花”字中的元音“a”进行演唱,在演唱闭口音时,需要用开口音的感觉来唱,从而避免喉头发僵,声音过紧。如第一部分最后“不再苏醒”的“醒”字,可以稍微延长韵母中的韵头“i”音,使得声音更加圆润通透。
歌曲第二部分演唱情绪更加高昂,这里强调字头的短促有力和声母发音的弹性。第一句“在火热与冰冷的迷雾中旋转”的“在”字,演唱时要运用字头齿音“z”的力量瞬间爆发出来,推动歌曲情感表达,将作者悲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的第三部分情绪回归,但又有进一步的递进,在气息的支撑下,声乐部分音量变小,但依旧要注重咬字的连贯,字头平稳,在唱到“她独自攀登”这一句时,“攀”是一个音高位于小字二组的F的高音,在演唱时,字腹的处理要饱满,“攀”字“pan”中的前鼻韵母“an”,字头要快速过渡到母音“a”,牙关打开,气息支撑,唱出圆润饱满的音色,将诗人悲伤痛苦的情绪推向顶点。
(三)情感处理方面
《诔词》是抒写死者事迹、表达哀悼的文辞,在演唱时,要想象身处于凝重肃穆的气氛之中,带着“吟、咏、诵、颂”的特征来演唱,演唱时思绪涌动,歌曲缓缓流淌而出,从而抒发人们内心无限的情思。
歌曲的第一部分以对友人在世的怀念为主,在演唱时,我们应该将自己置身于肃穆庄重的场景之中,神情严肃,心情低落。第一乐句“散上玫瑰花……修搀杂一小枝的水松”,要舒起声,声音柔和。第一个“玫瑰花”要渐弱,第二个“玫瑰花”要渐强,此外还要注意“散”“休”“水”这几个重音的处理,雖为重音,但不能过重,以免过犹不及。第二乐句表达出诗人对逝者的遗憾,在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出悲痛的情绪。在“在寂静中她寂静的解化,啊但愿我亦永终”中,虽然“她”被安排在弱拍,但是我们也应该将其语气加强,作为一个重音来演唱。随后的“啊”在句中作为一个感叹词,要以感慨的语气来演唱,进一步表达内心的哀痛之情。后两个乐句表现出对友人生前的美好回忆和对友人逝世这一事实的接受,在这里的演唱要表现出回忆往昔的欢欣到接受残酷现实的悲伤的一个情绪转变,因此在这里的处理,我们可以通过眼神、表情还有演唱时的音色变化来表现这一转变,如在演唱“她是个稀有的欢欣,人间曾经她嬉笑的洗净”的时候,采用稍弱的力度和较为轻松的表情,在随后情绪转变的部分“但倦了是她的心,倦了可怜这回她安眠了,不再苏醒”也是这一部分的一个情绪的小高点,除了表情的变化之外,这个地方以哭腔来带,增加悲痛之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对逝者的歌颂与赞扬,与第一部分的情绪形成对比,在这里应采用激昂饱满的情绪来表达对友人追求和平的赞扬。在第一乐句“在火热与冰冷中旋转,旋转她的一生”中,第二个“旋转”要比第一个“旋转”更有力,第二乐句中第二个“想望”要比第一个“想望”更悲切和无奈。
歌曲的第三部分情绪再次低落下来,但是这里的平静不能简单地与歌曲的第一部分的平静采用一定的处理方式,从歌词中也可以看出,第三部分歌词的情感表现也会比第一部分更加直白,因此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情绪是更加复杂的,有平静、无奈、悲痛、不舍、欲言又止等等,所以演唱时我们所表现出的平静只是表面的平静,内心应该是有丰富的情感的。第一乐句“局促在人间她博大的神魂啊何曾享受呼吸的自由”,除了在节拍重音“局促”“博大”要做重音的处理之外,位于弱拍的“她”也要进行重音处理,并且在这里吸气和呼气的声音都可以稍微明显一点,通过气息来表现内心的挣扎和翻涌,“何曾享受呼吸的自由”演唱中利用哭腔表现出无奈、惋惜的哀伤情绪,调动听众的情绪从而产生共鸣。“今夜在这静夜她独自的攀登,那死的插天的高楼”这一句,我们要利用“今夜在这静夜”中的两个休止,营造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以情带声。在处理“攀登”这个高潮部分时,“攀”字要以强的力度喷口而出,“登”字稍弱并逐渐减弱,而后的“那死的插天的高楼”要一字一顿地用沉重、悲伤的情绪唱出来,演唱应饱满而克制,直到歌曲演唱完毕。
结 语
艺术歌曲《诔词》是一部音乐与诗歌完美融合的作品,它的构思巧妙,完美刻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得作品感人至深。通过对《诔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演唱技巧各方面进行研究,不仅对艺术歌曲有了较深入地认识,也对艺术歌曲《诔词》本身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演唱中,我们要根据歌曲的歌词、不同的情绪以及钢琴伴奏的不同特点,来对音乐的气息、咬字、情感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处理,从而更好掌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将作品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梁仁.徐志摩诗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466.
[2] 陈从周.徐志摩年谱[M].上海:上海书店,1981.
[3] 陈红玲,陈焕玲.歌唱技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201.
(责任编辑:刘露心)
[收稿日期] 2023-12-15
[作者简介] 朱陈琰(2000— ),女,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福州 3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