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2024-06-03许依

轻音乐 2024年5期

许依

[摘 要]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于1792到1795年创作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是题为《献给约瑟夫·海顿》中的第三首。此部作品是贝多芬的早期杰作,有着古典主义音乐的色彩,体现出贝多芬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天赋。文章简要介绍这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从整体上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此部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与音乐特征,并分乐章论述《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处理方法以及演奏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音乐分析;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 J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080-03

钢琴奏鸣曲是以钢琴演奏的多乐章器乐套曲形式,具有恢宏大气的风格、简洁明快的旋律与富于变化的音响效果。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并对奏鸣曲式进行发展与创新。在青年时期,贝多芬创作了《C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风格独特,带有古典主义音乐的色彩,时至今日仍备受关注。此部钢琴奏鸣曲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创作技法,融入贝多芬的生活感悟与艺术哲思,对演奏者的音乐处理能力与音色把控能力提出更高标准。因此,如何在了解作品的前提下处理好乐曲的演奏,成为演奏者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总体艺术特点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经历与审美价值取向,也在其中渗透了独特的音乐创作思维与技艺。从整体上来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阶段性的艺术特征。音乐是传递情感的媒介,是作曲家心灵的寄托,在不同的人生时期中作曲家心境、经历不同,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也有所不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色彩,充满着青年一代的朝气蓬勃与活跃意识。贝多芬中期的钢琴奏鸣曲则追求创新突破,大胆的选材,对音乐的夸张呈现,音域的扩大以及对强弱对比的体现,都让钢琴奏鸣曲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更具哲理性,旋律线条简洁精炼,作品富有戏剧性,用简单的音符、旋律与结构诠释深刻的情感;二是独具创新的艺术特点。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体现出其对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奏鸣曲式的创新与突破。贝多芬尝试摆脱古典形式的桎梏,推动钢琴奏鸣曲式走向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创作基于自身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情感;三是古典艺术性特点。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虽然注重创新,但也遵循着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其众多钢琴奏鸣曲都带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音乐色彩,体现出一种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四是曲式结构的自由性特点。贝多芬在后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中逐渐形成一种即兴性、哲理性的风格,曲式结构十分自由,情感表达流畅自然[1]。

二、《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2—1795年间,正值欧洲社会领域变革、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让青年时期的贝多芬感受到民众所遭受的不幸,也激发了贝多芬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激发民众的反抗意识,贝多芬将爱国情怀与反抗思想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当中。1792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定居,师从海顿系统性学习音乐理论与音乐作曲技法。在该时期,贝多芬展现出惊人的音乐艺术天分,仅仅经过几年时间,贝多芬的音乐作曲便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为了感谢海顿对自己的悉心栽培,贝多芬创作了《献给约瑟夫·海顿》,包含了三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便是其中之一。作品创作后发布在《维也纳杂志》,随着杂志的热卖,贝多芬创作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也获得了欧洲贵族群体的关注,在社会上获得了强烈的反响。欧洲贵族开始邀请贝多芬进入其府邸内演奏。受到多方面的支持,贝多芬开始了钢琴艺术的创作生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着贝多芬青年时期音乐作品热情激烈的风格,充满着贝多芬瑰丽的想象,不仅在作曲技法与音乐处理上别出心裁,而且在内涵上十分深刻细腻。这也是此首钢琴奏鸣曲至今依然备受关注的原因。

三、《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

(一)《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即《C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灵感源于贝多芬在1785年创作的C大调青年钢琴四重奏,这部钢琴四重奏展现了贝多芬的音乐艺术天赋,也奠定了贝多芬钢琴音乐艺术的风格。《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有着鲜明的古典主义音乐色彩,由此可见贝多芬的钢琴创作深受古典主义的影响。不仅如此,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已经开始尝试摆脱古典主义音乐形式的桎梏,在创作中运用了大胆创新的理念,赋予作品以交响化的特点,充分发挥钢琴的音色特点与技术优势描绘出音乐情节,增强音响效果的层次性。从整体上来看,《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Allegro con brio”(灿烂的快板),调式为C大调,节拍为四四拍,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音乐构架较为严谨规整但不失秩序感。该乐章从强烈的力度与迅猛的速度开始,贯穿着急促的音乐动机,音符连续且快速,展现出青春的朝气活力与热情激烈。随后进入主题部分,旋律线条坚定、和弦有力,同时出现了两个副部主题,一个副部主题为G大调,另一个副部主题为g小调,主题在发展中不断演进与变化,反复几次后连接华彩乐段,最后再现主题并结束。第二乐章为回旋曲式结构,E大调,插部主题为e小调,最后变为E大调,通过对主题的变奏结束第二乐章。第三乐章为谐谑曲,采用了对位法的创作方法,快速的三连音营造出浓烈的音乐氛围,第三乐章也在强弱对比与变化中结束。第四乐章为回旋曲式结构,包含两个插部,分别为G大调与F大调,在强有力的八度音阶中结束第四乐章[2]。

(二)《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有着热情激烈的艺术风格,体现出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极高天赋,也融入了贝多芬独创性的创作思维。贝多芬敢于突破传统对音乐艺术的桎梏,致力于让音乐回归本真,摆脱古典主义或传统奏鸣曲式对音乐创作的限制。在此部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采用了一种非传统的结构,这一点体现出贝多芬大胆创新的音乐创作意识。作品以快板速度开始,运用了A—C—B的展开结构。作品开篇为激烈坚定的核心动机,随着主题的逐步展开主题也得到加强,在第一乐章达到乐曲的高潮部分。随后动机C出现,旋律柔和凝重,营造出庄严肃穆的音响效果。接着,动机B出现,旋律简单、节奏缓慢,采用柱式和弦渐变的写作手法营造出深沉的氛围,引人深思。作品的四个乐章看似独立,实则相互联系,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富于变化。从整体上来看,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都是通过预先的设想写作而成,《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也不例外。其作品融合了多样化的音调,用钢琴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在钢琴的演奏中描绘出现实事件的背景以及自身对社会的真实感悟。例如作品华彩乐段贝多芬用钢琴模仿了鸟鸣声、号角声,自然与幻想结合,塑造出威武庄重的英雄形象。不仅如此,贝多芬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融入作品中,节奏的丰富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贝多芬在创作中融入了乐队想象,赋予作品以全曲交响化的特点。

四、《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处理

(一)第一乐章的演奏处理

作品第一乐章速度较快,情绪激烈,音乐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包含华彩乐段,要求演奏者具备灵活运用钢琴演奏技巧的能力,用钢琴音乐表现出贝多芬刚强坚毅的动机,生动刻画出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与情绪色彩。在演奏时要注意对旋律的处理,弹奏好双音与装饰音。首先,作品第一乐章的旋律有着优美灵动的特点,包含着激烈旋律与轻柔旋律的对比。两个副部主题中包含大量的单音旋律。演奏时需要做好乐曲的演奏规划,把握好作品谱例上的标记,按照谱面规则进行演奏。注意第一乐章中的强弱变化并把握好力度变化的关键点,即第25小节至第27小节,力度由f变为p,要着重演奏第25小节,控制好左右手sol的力度,力度轻微减弱,避免在演奏第27小节时因力度突然减弱而给人以突兀的感觉。在演奏第27小节的开始部分时,手指触键要轻柔、均匀且富有弹性,使音色更加圆润饱满、优美灵动。演奏第二个副部主题时,手指触键要缓慢且坚定,营造出热烈的氛围并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其次,作品第一乐章中包含很多双音、连音,如有小连线的三度十六分音符,对演奏者的手指灵活性、触键技巧以及音乐处理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演奏时可以采用两种演奏方法,一是左右手弹奏四个十六分音符双音,此种演奏方法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难以达到双音时值的问题,也可能导致声音浑浊、音响效果不佳,所以在演奏时要把握好双音时值。二是通过左右手手指的配合以演奏双音,依靠演奏者灵活的手指以及对手指的控制能力,需要手指在琴键上快速且灵活地移动。除了使用上述演奏方法之外,在演奏双音时还需要注意手指触键的轻柔与彻底,手指触键要坚定,以此避免声音虚浮。在演奏时要减少多余动作,缩小演奏动作的幅度,这样可以提升演奏的连贯性。最后,作品第一乐章的装饰音主要为颤音。在演奏颤音时要保证触键轻盈灵巧,让声音连续、灵动、自然。同时,作品第一乐章第78小节的颤音演奏难度较大,为了突破演奏难点,可以将左手1指触键演奏改为左手2指演奏,这样可以缓解手指的疲劳感,让颤音演奏得更加清晰、准确与明快,充分展现出第一乐章的情绪色彩与情感基调[3]。

(二)第二乐章的演奏处理

作品第二乐章节奏变化频繁,音响效果具有层次性,演奏第二乐章时要注重把握音乐层次并处理好节奏的变化。其一,第一乐章的第一小节包含多个声部,这些声部在交织融合中给人以齐奏的感觉,演奏时要区分不同声部,突出不同声部的特点并演奏出音乐的层次性。例如在演奏13小节时,要突出左手的旋律线,适度减弱右手的弹奏力度,减轻手指触键的力度与速度,手指缓慢且有力地触键,让左手旋律更为突出。演奏19小节时,左手跨越右手演奏的难度较大,演奏时要把握好演奏力度,突出音乐的层次性。演奏53小节时,声部组成更加复杂,此时要调动身体力量,提高对手臂、手指力量的控制能力,用腰腹部发力控制手臂,手臂自由下落并带动手指触键。右手演奏的同时带动左手弹奏,双手默契配合以突出音乐层次。其二,第一乐章节奏丰富多变,速度也随之变化。演奏时要高度重视节奏是否准确,发挥自身内心听觉能力以调整演奏速度[4]。

(三)第三乐章的演奏处理

作品第三乐章对演奏者的音乐处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该乐章出现了单音滚落、和弦滚落的演奏技法,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手腕快速移动,保持手腕的运动状态,用手腕带动手指触键并在琴键上快速、灵活地移动,这样演奏出的声音将更加灵动自然、轻巧别致。为了达到上述演奏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第三乐章时要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放松身体各个部位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将自己带入音乐所描绘的场景与情节当中,发挥自身艺术想象力与艺术联想力,结合贝多芬的创作历程、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受其塑造的艺术形象,准确地理解第三乐章所表现的情绪情感,所融入的作曲家的哲思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手腕保持放松,让手腕自然下垂,在准备阶段控制好手腕的力度,手腕移动时虽然讲求快速、灵活,但依然不能放松手腕部分的力量,这样可以保证声音集中。同时,在演奏时要调整好手部的位置,依靠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音乐的分析找准手的运动方向、所处的位置以及双手之间的距离,在演奏过程中有意识地调节与控制。尤其是在演奏单音、和弦时,要通过手指不同的触键力度以突出强弱对比,反映出谐谑曲的风格特点[5]。

(四)第四乐章的演奏处理

作品第四乐章演奏的要点为断奏的处理。一方面,第四乐章中出现了和弦断奏,在演奏时调动手腕的力量,用手腕带动手指与手掌。手腕的运动幅度不能过大,而是要根据作品的演奏要求控制好手腕的运动方向、距离与幅度大小,这样可以避免声音干涩。在手腕的合理运动下手指快速移动,通过强弱的对比以演奏出和弦断奏的效果;另一方面,演奏双音断奏时,手指要随之扩张或收缩,在保证手指正确触键的前提下突出双音的起伏、循环。

除了把握每一乐章的演奏技巧之外,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时还要注意诸多事项。一是把握好乐曲的音乐语气变化,乐曲中带有小连线的乐句有着音乐语气特点,演奏时要根据作品的情绪做好音乐处理,采用落滚演奏技法,手指跑动的同时在琴键上滚动,这样可以让小连线乐句的演奏自然连贯,并通过加强音乐的语气以烘托氛围。二是注重情感的表达,《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情感细腻,刻画出作曲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演奏时要密切关注不同乐章、不同乐段中情绪情感的变化,将演奏技巧与情感情绪融为一体,通过对触键技巧的合理运用,演绎出作品的情感。

结   语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体现出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激情热烈的风格特点,展现出贝多芬极高的音乐艺术天赋。在曲式结构上自由随性,在音乐风格上个性突出,体现出贝多芬独创性的创作理念。演奏此部钢琴奏鸣曲的关键在于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与音乐特色。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每一个乐章的情感基调、情绪色彩与演奏处理方式,注意突出并加强音乐的语气变化,实现情感与技巧的融合,以此将作品的感情、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赵敏,夏小曹.浅析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J].音乐生活,2021(07):26-28.

[2] 武英豪,陈霖.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方法分析[J].艺术品鉴,2021(17):19-20.

[3] 毛思蕴.基于音乐分析视角下的演奏诠释——以贝多芬《bE大调钢琴奏鸣曲(Op.81a)》第二乐章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17):145-147.

[4] 兰洁.完美创作与复杂情感的交融——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音乐分析与细节处理[J].音乐生活,2022(09):40-42.

[5] 王洋洁.申克音乐分析视角下贝多芬《告别》的和声结构框架[J].戲剧之家,2022(10):76-78.

(责任编辑:韩莹莹)

[收稿日期] 2023-12-29

[作者简介] 许 依(2002—  ),女,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学生。(佳木斯  15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