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特融合,让每一颗星星闪闪发光

2024-06-03刘芬梁文琴

科教新报 2024年19期
关键词:普特小凯特需

刘芬 梁文琴

4 月22 日,刘丰华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学校门口,面带笑容向每一名进校的师生问好。看到小凯在妈妈的陪伴下过来,他立刻迎上去,从口袋里掏出一颗进步星贴在小凯的书包上。

他摸了摸小凯的头,说:“这是校长特意给你准备的礼物,新的一周你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小凯开心地大步往教室走去。

小凯是一名特需学生,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害怕与人交往,来湖南湘江新区雷锋新城实验小学以前,是个特别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小凯妈妈告诉记者:“儿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害怕见陌生人。之前带他出门总要哭闹,严重的时候还会伤害到自己。是学校老师们给了他极大的爱和宽容,一年多的时间,儿子像变了一个人。”

有人说:“融合教育是残障孩子融入社会的起点。”记者在采访中,对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A普通学校的融合班

普特融合,学校与学生一样,会有一些不同。

长沙市雨花区继2022 年获评“长沙市融合教育示范区”后,2023年又被评为“湖南省融合教育实验区”。记者走进该区第一所普特融合义务教育学校——雨花区育新第三小学,惊喜地看到该校开办之际就将“融合”作为了学校发展的底色和特色,“融合”与学校校园文化、人事分工、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学生活动、家长学校等全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在雨花区育新第三小学,有一栋楼做融合部并命名“融和楼”,配备融合部研训主任,设立融合研训办公室,大家坚信普特真正融合才能开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社会和谐之花;另一栋被命名为“融会楼”的教学楼,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贵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体育馆也被命名为“融乐楼”,所有孩子一起运动玩耍,呈现出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资源教室、心理室等合称为“融爱小院”,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扶手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保障了特需学生方便自如地到达校园每一个场所……

琪琪是一个有肢体障碍的孩子,运动不太协调,上下楼都需要别人去牵着。按惯例,第三四节课他会到普通班上课。每每此时,总会有学生提前问老师:“老师,琪琪这节课过来吗?”如果得到肯定回复,便会有四五个孩子簇拥着把琪琪扶到楼上教室。以前琪琪都是由妈妈带着去做康复训练,自打入读育新第三小学,不仅能接受文化教育,还有专业的老师做一些辅助康复训练。“太感谢了!这简直就是为我们这样的家庭提供的订制教育,太为我们着想了。”谈及融合教育,琪琪妈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融合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点亮生命灯火,促进特殊儿童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成長与发展。”育新第三小学校长桂阳玲说。

B教师专业素养向特需延伸

不仅硬件设施特需,师资力量也必须符合特需要求。

“融合教育应该从教师融合开始,特教老师和普通班老师要共同教研、相互听课评课,融合教育才更有意义。”浏阳市大塘实验小学校长朱晓亮介绍,作为浏阳市第一所高品质的普特融合学校,学校要求全员参与探索差异教学,对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的特需学生分层设置目标。

记者看到,每一名特殊学生都拥有一张自己的专属课表,上面详细标注着时间、课程内容、上课班级。并且每一张课表内容都不一样,学校一年级有12 名特殊孩子,除配备了6 名专业的特教教师之外,其余10 名一年级普通教师全部参与融合教育,接受特殊教育方法的培训,并且与特教教师一起磨课、协同教学、集体备课。

朱晓亮告诉记者,目前学校针对特需学生构建了“基础文化课程+康复补偿课程+艺术休闲课程”的通用课程框架,其中包括地域特色浓郁的劳动课程,如夏布文创、油纸伞、陶艺等。遵循“求同存异”原则,落实“一生一案”,赋能特殊学生成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沙市实施融合教育的学校中,特需师生比是1∶3,远高于普通学生师生比1∶19。为提高特教老师的融合教育能力,长沙市依托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采用“驻校跟岗”“入校指导”“联片教研”等方式,组织参训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真实情境和具体实践中研究并解决问题,推动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融通。

南县第四完全小学作为“湖南省融合教育实验校”之一,每学期,都会对残障儿童进行评估,并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同时,学校还聘请专业特教教师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提升残疾学生在认知发展、沟通和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C呼唤尊重和接纳差异

在普特融合学校,普通孩子的家长对于特需孩子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持有抵触的态度,害怕某些孩子有攻击行为会伤到自己的孩子或是扰乱课堂秩序;有的会有抱怨情绪,担心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特需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这成为融合教育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一开始,普通学生们对特殊同学的到来感到好奇又略带疏离,家长们也担心特需学生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影响。老师们则面临着如何平衡特需学生与普通学生教育需求的挑战。”刘丰华说。为此,学校充分利用雷锋同志母校这一金字招牌,践行“学雷锋精神办阳光教育”的理念,构建“友好学校”,通过空间友好、文化友好、服务友好等举措,为普特融合提供友好的环境。

“学校会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普通孩子的家长们看到孩子接受和帮助特需学生的情景,常常会生发感触,感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懂事了,也看到了特需孩子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爱,自然也会接纳。”湖南湘江新区特殊教育教研员李懿懿说:“融合教育不仅点亮了特需学生的未来,也为整个学校带来了更加多元和包容的文化氛围。”

湘潭市岳塘区湘机小学教育集团一完小校区2017年被确定为“湘潭市特殊教育融合试点校”,七年来,学校把特需儿童全面融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其提供平等、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针对个体差异有效地进行教育。学校以特需学生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最美的未来》,讲述了小瑞在学校的日子。起初,小瑞不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常常下座位“巡视”,还可能突如其来大叫一声,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总是有错也不承认,还会情绪激动、大叫大闹。当他想找同学玩时,因为不懂表达总拉扯同学,常因不会控制力量,被同学误以为他要打人……面对这些,老师和同学们在习惯的同时给予他更多的包容和关爱,还订制个性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他多启发多鼓励,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常会陪着他玩卡片游戏,教他认汉字。经过六年的努力,小瑞在小学毕业时,不但能准确地念出班上的大多数同学的名字,还能写得一手字迹工整的好字。

“电影的主创人员和演员都是我们学校的普通老师和学生,还获得了第九届中国大学生DV 文化艺术节‘最佳DV 剧奖,并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刊播。”这部让校长周梅芳引以为荣的微电影,不仅给看过的人极大的震撼,也在为融合教育呼唤社会尊重和接纳差异鼓与呼。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独特的光芒,融合教育将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呵护每个孩子去拥抱更好的未来,守护每一颗星星都闪闪发光。

(文中家长和学生署名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普特小凯特需
千 纸 鹤
小凯身上的怪味
“严肃”的“戏仿”——从《普特迈瑟故事集》看辛西娅·奥兹克的“礼拜式”叙事
探索小日历
Flow regime and head loss in a drip emitter equipped with a labyrinth channel*
洗澡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患者眼中的“特需门诊”
马来西亚举行普特拉贾亚花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