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2024-06-03张玉荣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智慧校园课程体系

张玉荣

摘要:为适应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变革,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概述了智慧校园及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提出构建智慧校园课程体系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关键因素,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师资培训、学生参与和教育内容设计,揭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探讨中,着重介绍了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智能教育平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在课程体系中的应用。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构建智慧校园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教育变革;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智慧校园

一、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面临深刻的变革。智慧校园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论文旨在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课程体系建设路径,以满足当今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方式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人工智能的引入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灵活性强的学习体验。智慧校园的概念涉及整个学校生态系統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其核心在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和提供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教育服务[2]。本文首先回顾了当前教育体系面临的挑战,包括课程设置的滞后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模式的要求。接着,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程设计与管理方面的潜在优势。将深入研究如何基于人工智能构建智慧校园的课程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对智慧校园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本文旨在为教育决策者、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有关人工智能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二、相关研究

(一)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致力于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3]。智慧校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演进,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是实现智能化教育的关键。高速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引入,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管理信息和资源,提高办学效率。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学校能够实时获取各类数据,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此外,智慧校园还注重提升学生与教育的互动性。通过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建设,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智能化的教育平台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推动教学创新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力量[5]。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技术的工具,更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全新范式。

首先,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数据,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和需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基础,使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其次,智能教育平台的建设使得教学过程更为互动和灵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促进了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另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引入,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6]。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场景进行实践,增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三、智慧校园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一)技术基础设施

技术基础设施是构建智慧校园课程体系的关键基石[7]。高速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性。智慧校园需要建立稳定、安全的技术基础,以支持个性化学习、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实时数据分析等功能。合理规划和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是确保整个系统稳健运行的前提。为了确保整个技术体系的可靠性,技术设备的合理规划和定期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需要不断关注技术的发展,投资于硬件和软件的更新,以适应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此外,学校通过定期更新技术设备,确保了整个智慧校园系统的稳健运行。

(二)师资培训与支持

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对新兴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至关重要,以确保教育者能够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了适应智慧校园的需求,教育者需要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线教学工具的使用以及个性化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例如,学校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使教育者了解最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提高教育者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教学能力。除了技术培训,教育者还需要关注教育理念的更新。智慧校园的建设注重个性化学习,要求教育者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三)学生参与与反馈

在智慧校园环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主体。首先,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和活动,学校能够更好地迎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结合游戏化元素,设计了富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了学习动力。其次,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是确保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步骤。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交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体验的反馈。这种实时的反馈机制为教育者提供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况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学生参与与反馈还应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讨论、团队项目等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教育内容与优化

教育内容设计与优化是构建智慧校园课程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个性化学习的实现需要教育内容能够充分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同时兼顾课程的全面性和深度。在实际应用中,学校需要将课程内容设计得更为灵活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例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数字化教材、在线学习平台等手段,根据学生的学科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特点,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智慧校园的教育内容优化也需要注重融合先进技术手段。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学校可以创造更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数据驱动的课程设计

数据驱动的课程设计是一种利用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1.数据处理

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在线测试成绩、参与课堂讨论的频率等。对收集到的数據进行清洗和标准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消除异常值和错误。

2.数据分析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学习时间、参与课堂讨论的频率、作业完成情况等,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科偏好。例如,哪些科目或知识点更受学生青睐,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领域。

学科偏好分析旨在识别个体对不同学科的兴趣程度P,具体定义为:

(1)

Si表示个体对学科i的兴趣评分。Wi是学科i的权重,表示该学科在整体偏好中的重要性。

学习模式识别是数据分析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模式识别算法能够识别学生的学习模式,包括学习速度和知识点理解深度等方面的模式。学习速度s可通过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理解深度的变化ΔD与学习时间的变化ΔT相对比来计算,具体定义为:

(2)

理解深度是指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通过已掌握知识点数量占总知识点数量的比例来衡量。

学生群体分析旨在将学生分为不同群体,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群体的学科需求和学习风格。通过计算学生之间的相似度,可以量化他们在学科偏好、学习活跃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相似程度,相似度Q(A,B)计算公式为:

(3)

Ai和Bi分别表示同学A和同学B在第i个学习特征上的取值。

通过层次聚类,将学生划分为具有相似学习特征的群体,为更精准地设计个性化课程奠定基础。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聚类方法,通过反复合并或分割数据点,将它们组织成层次化的簇。首先,基于已得到的相似度选择单链接的聚合方法,计算簇与簇之间的距离。通过逐步聚合,构建树状图谱,节点表示学生或簇,树的高度代表聚合的距离。通过设定聚合阈值,可以划分簇并获得学生群体。同一簇内的学生具有相似的学科需求和学习风格,单链接的聚合方法定义为:

(4)

d(Ci,Cj)表示簇Ci和Cj之间的距离,p和q是分别来自簇Ci和Cj的两个数据点, d(p,q)表示数据点 p和q之间的距离。

3.优化课程设计

为每个学生构建特征向量,包括学科偏好、学习速度、知识点理解深度等。假设学生i的特征向量为Vi。对每门课程进行特征向量的表示,包括课程内容、难度、关键知识点等。假设课程j的特征向量为Uj。采用协同过滤等推荐系统算法,通过学生和课程的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预测学生对尚未学习课程的兴趣程度。协同过滤推荐的公式定义为:

(5)

R(u,i)表示用户u对物品i的评分,?Ru 表示用户u的平均评分,sin(u,v)表示用户u和用户v之间的相似度。

通过分析学生学科偏好,确定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程度。设学生i对学科j的兴趣程度为Iij。基于学科兴趣偏好和学科难度,优化学科学习路径。设学科j的难度为Dj。优化后的学科学习路径权重Wij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6)

通过以上个性化课程推荐、知识点重点突破和学习路径优化的措施,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

(二)教学资源智能化管理

教学资源智能化管理旨在通过建设智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教材和多媒体资源的智能分类、推荐和管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每份教材和多媒体资源提取关键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包括资源的主题、难度级别、所属学科、内容关键词等。假设资源i的特征向量为Fik,资源j的特征向量为Fjk。采用合适余弦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任意两份资源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Sij的计算公式为:

(7)

根据学生使用反馈和资源更新策略,对资源的类别和特征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系统能够不断优化推荐效果。教学资源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兴趣,智能地对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进行分类和推荐,提高学生获取相关资源的效率。这种个性化的资源管理系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

(三)虚拟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维度,丰富了学科体验,提升了学习效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校可以搭建虚拟实验室,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而无需实际实验室设备。例如,在化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危险化学品的操作,观察反应过程,提高实验技能,同时降低实验风险。这样的虚拟实践体验使学科知识更具体、直观。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学科体验,将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历史场景、地理环境或生态系统中。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VR头盔参与历史事件,感受某个时代的文化、社会氛围,增加学科的趣味性和深度理解。这样的学科体验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叠加数字信息到现实世界中,为学生提供更为互动和实用的学习体驗。在地理课程中,学生可以使用AR应用,通过手机或平板观察城市布局、地理特征,实时获取相关地理数据。这样的实时信息叠加使学科知识更贴近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风格,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场景。通过分析学生的偏好,系统可以呈现不同主题、难度的虚拟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科需求。例如,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系统可以呈现艺术画廊、博物馆等场景,提供个性化的学科素材。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促进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与合作。通过共享虚拟场景或AR信息,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协作完成任务、讨论问题,增强学科合作精神。这样的互动方式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综合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将课程内容呈现得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课程体系朝着更为创新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四)实时评估和反馈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利用大量的学生学习数据,构建智能评估模型。基于学习表现,这些模型可以预测学生在特定任务或领域的能力水平。假设,特征X表示学生的学习时间,目标Y表示学生的实际成绩。智能评估模型的定义为:

(8)

β0是截距,β1是学习时间的系数,?是误差项。模型的目标是找到最合适的参数β0和β1,以最小化实际成绩Y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

收集包含学习时间和实际成绩的学生数据,选择合适的特征(如学习时间)作为输入,使用训练数据拟合模型,找到最优的参数β0和β1。当有新的学生学习时间数据时,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相应的成绩。

实时反馈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生成个性化的建议和反馈。这种个性化的支持有助于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科偏好和学习风格提供定制的学习路径,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力。

五、结语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校园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是适应当今教育变革、迎接智能时代的关键议题。本论文从智慧校园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构建智慧校园课程体系的理论框架,并深入分析了关键因素,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师资培训、学生参与和教育内容设计。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探讨中,论文详细介绍了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智能教育平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在课程体系中的应用。这些技术不仅为教育提供了创新手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沉浸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胡炜杰,陈亚举,黄敏,等.智慧校园环境下物理化学理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风,2023(36):98-100.

[2]张燕.智慧校园背景下“云+N”智慧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教师,2023(10):103-105.

[3]刘丹丹.基于数据驱动的OMO同步教学框架构建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4]冯晓亮.智慧校园场景下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实施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01):14-15.

[5]雍太媛.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化智慧校园[J].新智慧,2022(26):31-33.

[6]杨明媚.基于智能化教育场景的智慧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2022(20):23-27+42.

[7]吴美婵.智慧校园建设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S1):73-74.

作者单位:北京金隅科技学校

责任编辑:张津平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智慧校园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