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并进高质量推进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

2024-06-03刘思琦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运输交通现代化

刘思琦

现代化既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国际前沿,也代表追赶、达到和保持国际前沿的动态演进。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既要有各国的共同特征,更要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串联供给与需求、贯穿时间与空间、衔接生产与生态、支撑发展与安全、融合传统与创新。要重点从人口维度、空间维度、生态维度、行业维度,把握老年群体出行考虑不足、网络布局均衡性有待增强、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统筹兼顾、协同并进,着力打造以人为本、区域协同、绿色集约、世界一流的交通运输体系。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巨大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基础设施看,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全球前十大港口我国包揽八席,港珠澳大桥、京张高速铁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等一批“集大成之作”建成投运,贫困地区交通瓶颈基本消除,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比雷埃夫斯港完成华丽转身。从运输服务看,中欧班列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北煤南运”“北粮南运”“南菜北运”“南肥北运”以及消费品等物资跨区域双向流通不断深化,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形成。从技术设备看,高速铁路成为我国“走出去”的先行领域和靓丽名片,跨海桥隧、深水航道、自动化码头等成套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C919客机正式投入运营,ARJ21支线客机规模化运营,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从体制机制看,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一部三局”架构基本确立,综合交通运输法律体系初步建立,“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多元化融资格局基本形成,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铁路实现政企分开。

二、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维度:老年群体出行考虑不足,超大规模超高强度客运需求保障承压

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亿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1.1%和15.4%。老年群体的无障碍化出行需求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考虑不足,如地铁直梯少、台阶多、换乘远,城市公交轮椅乘降不便等。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匹配,暑期、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客运需求激增,对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在特殊时段的承压能力提出较大考验。

(二)空间维度:网络布局适配性有待增强,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仍需提高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东西横跨5200多公里,南北纵贯5500多公里,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各异,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区域布局尚不均衡,西部地区留白较多,与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适配性有待增强。规划编制统筹不足,跨行政区划的交通线性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线位走向、工期时序、建设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基础设施联通不够,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交通网络仍存在部分“断头路、瓶颈路”。

(三)生态维度:绿色发展任重道远,运输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自然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年度碳排放量超过100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高达10%。由于交通运输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导致其碳排放基数大、减排难。此外,我国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公路客货运量占比分别超过60%和70%,公路碳排放量占比更是高达85%,均远高于铁路、水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

(四)行业维度: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

一方面,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部分关键核心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以L1、L2级辅助驾驶为主,较美国、德国的L3级自动驾驶仍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货物多式联运、旅客联程联运比重偏低,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相对滞后,铁水联运箱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仅为2.97%,远低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的10%—20%,全链条运行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三、高质量推进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以人为本的交通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是满足巨大规模客货运输需求、兜底保障能力强大、适配差异化运输要求的现代化,应重点把握体量巨大、普惠多元的鲜明特点。人民交通为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针对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作业能力和运输服务质量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需要,兼顾基本需求和多样化需求,保障不同群体尤其是老年、残障等特殊群体的差异化出行诉求,有效应对春运、暑运、“五一”、国庆等特殊时段的超大规模、超高强度客运“大考”,提高交通运输的供需适配性。

(二)发展区域协同的交通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是广泛覆盖深度通达、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先进带后进”的现代化,应重点把握广域可及、均衡协同的鲜明特点。均衡不是完全一致,可及不是全域可达。要立足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网络的空间格局,更好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同时,以城市群、都市圈为重点,以城镇、乡村为关键点,推动规划编制一体统筹、设施建设一体联通、运输服务一体衔接、运营管理一体联动、运输市场一体运行、标准规范一体兼容、体制机制一体协同,实现有条件的均衡和有范围的可及。

(三)发展绿色集约的交通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现代化,应重点把握绿色低碳、集约节约的鲜明特点。要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设施设备,加强船舶污水、汽车噪声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同时,全面提高线位、桥位、土地、岸线等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交通与能源、通信、水利等其他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打造复合型基础设施走廊,服务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四)發展世界一流的交通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保持单项领先优势、发挥不同运输方式合力、推动整体上台阶上水平的现代化,应重点把握单项突出、联运高效的鲜明特点。推动我国交通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世界一流不是项项一流,而是立足我国交通发展实际的“选择性争先”。要继续发挥我国高铁高速成网、港口“霸榜”的优势,蹄疾步稳推进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换道超车”,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及北斗系统、无人机等新设备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加快高速飞行列车、可变轨距列车等新设备的研发,积极推动货物多式联运、旅客联程联运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现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运输交通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综合运输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