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文献史料阅读指导策略与实践

2024-06-01张丽英

高考·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张丽英

摘 要:高中历史文献史料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生在历史文献史料阅读方面的现状与能力要求,强调学生需要培养系统理解、分析和问题导向的能力。其次,详细探讨了文献史料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历史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再次,提出了基于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教学模式,介绍了问题设计、学生互动与合作、历史争辩和思辨等关键环节。最后,论述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学科整合、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问题引领;高中历史;史料阅读;学科素养;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判断分析能力,而史料阅读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史料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信息,难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献史料阅读技能、提高史料分析能力,达成涵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本文提出了“以问题为引领的高中历史文献史料阅读指导”的策略范式,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其有效性。

一、高中生史料阅读现状及能力要求

(一)阅读现状

当前,高中生在历史文献史料阅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首先,由于历史文献史料本身的复杂性,学生普遍对其感到陌生和抵触。许多学生在面对古老的手稿或繁复的历史文件时感到无从下手,缺乏对史料的系统性认识。其次,由于社会媒体和即时信息的普及,学生在碰触历史文献时更倾向于追求简短、直观的信息,而忽视了深度阅读和思考的重要性。这使得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变得表面化,缺乏深层次的历史思维。

(二)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要求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高中历史教育需要明确并强调学生在史料阅读方面的能力要求。首先,学生应具备系统理解历史文献史料的能力,包括對文献真实性、客观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深刻认识。其次,学生需要培养对历史文献的分析能力,能够辨别文献中的关键信息、推断作者立场、理解语境和背景。此外,学生还应具备将历史文献与历史事件相关联的能力,能够将抽象的历史资料与具体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形成全面的历史认知。最后,学生需要具备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制定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阅读,深化对历史文献的理解,并培养主动思考的学术素养[1]。

二、文献史料的定义

在开展基于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指导的教学实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核心地位。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史料实证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从而正式确立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背景为问题引领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史料的定义与分类

梁启超先生对史料进行了明确而简练的定义:“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这一定义突显了史料的四个特征:历史的遗存、痕迹的相对性、反映人类活动、作为证据用于回答问题。根据不同标准,史料可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声像资料,以及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有意证据、无意证据等多个维度。这种广泛而明确的分类为问题引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概念混乱与方向不明的问题

在史料的运用中,概念混乱和方向不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概念混乱主要表现在对“史料”一词的理解上,涉及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分。问题在于,是否将第二手资料(史家著述)也划归为史料。在这一点上,李剑鸣先生提出的观点,即只有第一手资料才是真正的史料,第二手资料应称为“史家著述”,是值得考虑的。另外,方向不明主要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目的上,是印证观点还是论证观点。当前历史教学中更偏向于印证,而忽略了论证的重要性,导致了教学中方向不明的问题。

(三)史料阅读的引入

对于开展史料阅读指导的教师而言,解决史料运用中的概念混乱和方向不明的问题,最高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中历史课程教科书,俗称“部编版教材”。该教材中每一课的“学思之窗”“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学习拓展”栏目选取的文献史料具备了典型性、针对性与权威性。因此,它是可以直接用于课堂上开展史料阅读指导。若教学中需要用到其他文献史料,赵世瑜先生说:“从史料来说,史书、文集、笔记等传统文献早有大量出版,档案、地方志,甚至日记、契约文书和碑刻(包括墓志)等也有出版。外文的史料,也有不少翻译出版的,甚至有相当部分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但一线的教师要做到从浩瀚繁多的史料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史料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史料研读水平。

三、高中历史文献史料阅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高中历史文献史料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历史文献史料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以下将详细探讨高中历史文献史料阅读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拓展知识面,增强历史意识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历史文献史料,学生将进入一个广阔的知识领域,涉足更为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更全面的认知,还能够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其具备更为广泛的历史知识基础。

例如:选用《资治通鉴》,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了解当时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文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境,还能够在比较中形成对历史多样性的敏感性,深化对历史意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历史文献的比较与对照,学生还能够培养敏锐的历史意识,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而形成更为全面的历史认知。

(二)培养文献解读和分析能力

历史文献史料的阅读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文献解读和分析能力。学生需要通过仔细研读文献,深度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并具备分辨史料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偏见的能力。这种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在面对信息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例如:选用美国《独立宣言》,通过让学生对其中的论述、立场进行深入解读,引导他们分辨文献中的观点和可能存在的偏见,培养对历史事件客观认知的能力。这样的阅读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献的敏感度和深度理解。学生通过分析文献,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知,使其具备更为独立和深刻的历史思维。

(三)激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深入研读历史文献史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文献故事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主动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态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促使他们对知识的深入追求。例如:选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对伍子胥传奇经历的描写,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命运发展的好奇心,使其更愿意主动追寻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主动学习态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为未来深入历史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文献史料的阅读要求学生不仅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深刻思考,更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质疑文献的立场,辨析信息的真伪,并能够就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深刻的历史观点,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例如:选用关于世界大战影响的历史学者不同解读的文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些观点,培养他们对文献中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同时激发对历史事件多视角理解的意识。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批判性和独立的历史观点。通过历史文献的深入研读,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内涵,培养出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基于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教学模式

(一)概述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巧妙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其在历史学科学习中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本领。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问题被视为学习的切入点,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问,更是一种启发性的工具,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深度解析史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历史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到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中。

(二)设计引导性问题

在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的角色,需要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具备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深入挖掘相关史料。

1.激发兴趣和涵盖关键点

问题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问题要全面涵盖历史事件的关键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超越事实,引导思考

问题不应仅限于呈现历史事件的事实,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原因、影响,以及参与者的动机和立场的问题,达到在阅读史料时有目的性地寻找答案的目的。

3.提升问题层次,引领深度阅读

问题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既能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需求,又能够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挖掘更多的历史信息。问题的层次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史料

问题引领模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阅读史料时要有明确目的,以更有针对性地获取、筛选和分析史料。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视角来主动参与阅读,培养其在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的能力。

1.有目的性地阅读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史料。学生不再仅仅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根据问题的引导主动寻找相关信息,使阅读更为有深度和目标性。

2.选择性获取和筛选史料

学生通过问题引领模式学会了如何选择性地获取和筛选史料,集中精力分析与问题直接相关的信息。这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度研究。

3.培养史料辨析能力

问题引领模式要求学生辨析史料,识别其中的主旨、证据和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辨认史料的可信度和局限性。

(四)问题引导与学科整合

该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引领,鼓励学科整合思维,超越了传统的学科边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巧妙地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促使学生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运用于对历史事件的解读。

1.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既涉及历史学科又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养,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

2.培养综合性思维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了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这种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同时超越单一学科的局限,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

(五)学生互动与合作

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模式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通過以下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促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

1.小组讨论

学生被组织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这种合作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小组内成员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对史料的理解,推动小组形成更为丰富和多元的看法。

2.合作解答问题

学生可以共同协作解答问题,各自负责不同方面的研究。这不仅提高了问题解答的效率,还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学生能够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各个层面,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3.角色扮演

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可以分配不同的历史人物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辩论,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更深入理解。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学生更生动地感知历史,提高他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情感投入。

(六)引导历史争辩和思辨

问题引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历史争辩和思辨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1.引导学生提出观点

学生在小组讨论或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被鼓励提出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这种个人观点的提出,使得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史料论证

学生在历史争辩中需要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从而提高他们对史料可信度和应用的敏感性。这培养了学生运用证据支持自己观点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说服力。

3.批判性思辨

学生在历史争辩中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和批判,培养了对历史事件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的合理性,从而激发出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2]。

结束语

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深度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需要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并指导他们有目的性地阅读史料。问题引领模式与学科整合思维相结合,促使学生将多学科知识应用于历史事件的解读,拓展了他们的认知广度。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历史文献史料阅读现状,提出了问题引领的史料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小琴.重视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摭探[J].成才之路,2020(3):46-47.

[2]陈静,程琳.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育路径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1(19):73-74.

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高中历史文献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PTKYKT2114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引领下的阶梯式综合复习课堂初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