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
2024-06-01韦克琴
韦克琴
摘 要:核心素养中不仅体现了科学育人的价值观,还包含了学生成长中所必备的能力、品格。高中生物课堂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教師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手段,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此,基于核心素养探究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显然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简述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多维度探究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构建高质量生物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微观性,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涵盖了很多学生生活中了解不到的深层次知识和内容。对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助力学生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和理解,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必要性
(一)积极巩固生物基础
生物本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若要精通生物知识,需先深入了解概念知识,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换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等方式展开学习,尤其是在理解理论知识时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在探究中理解知识,为后续迁移和应用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1]。对此,教师应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始终,让学生对生命有正确的了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助力思维品质提升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生物课程本身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思维的提升需要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等过程。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课堂中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立足学生发展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其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创造来实现深度学习,助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助力科学精神渗透
生物学习过程本质是科学研究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立足核心素养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综合型人才。换言之,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其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进而激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逐渐形成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如此一来,核心素养培养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其在实践中大胆质疑,并目的明确地展开探究,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积极挖掘教材,教学始终渗透生命观念
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学科概念知识、实验方法等内容相比,教材中的生命观念知识多以零散、隐藏等方式存在。同时,生物学科中有着丰富的生命现象,包括生命构建、生活活动、社会实践等,而深度挖掘教材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3]。对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基于简单、常规理论学习基础上,融入具体的案例,吸引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解析生活现象,营造感知丰富的教学氛围,助力学生建立健康的生命观和世界观。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为例,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引入“保护动物”案例,引导学生感悟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懂得敬畏生命。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蛩蠊”这种动物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只是一种普通的昆虫,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它?”同时,为学生提供与蛩蠊相关的资料,让其在阅读中认识到,蛩蠊身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是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被发现后就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随后,教师继续展示红树林、白鳍豚、大海雀等动物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讨论中的资料,分析“生物减少甚至灭绝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动植物灭绝后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由此,学生结合资料和例子,明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每个物种的灭绝,都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稀有物种灭绝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来理解野生物种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表现及途径。基于此,通过案例引出问题驱动学生解释生命现象,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二)优化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培养科学思维
尊重科学、务实求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本态度,也是生物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并秉持着“尊重事实”的观念来解决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尝试去解释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现象,通过描述、概括和归纳,提炼出其中蕴含的规律,为实践应用打下基础。优化后的教学过程也为学生科学思维形成埋下伏笔[4]。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牢固的知识基础。首先,教师以“生物科技”为切入点,引出世界首例克隆猴诞生的案例,向学生介绍该项技术的应用价值,并联系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推测克隆猴的技术路线,并提出问题:“中中和华华的性状几乎和乙猴一模一样,能否根据克隆过程说一说性状主要由哪些部分细胞结构决定?”由此,教师利用生物科技的发展,向学生渗透细胞核对于细胞的重要作用,并对问题中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随后,教师向学生出示“美西螈核移植实验”“蝾螈受精卵横缢”“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等资料,让学生阅读资料后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明确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且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最后,教师再出示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向学生介绍细胞核各部分的结构,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强化其动手动脑的能力。基于此,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化零为整,为后续知识的应用做好准备,实现科学思维的发展。
(三)丰富教学形式,积极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1.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物本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与生活有着直接、密切的关联。为了助力学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教师可以尝试开展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做好铺垫。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化教学开展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视角,所创设的情境应贴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助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为例,为了加强学生对“蛋白质”这种物质的了解,教师应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的教学视野。首先,教师在课堂初始引出“糖尿病”案例,并提出问题:“糖尿病分为几种类型?为什么胰岛素可以控制糖尿病?这种物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学生联系生活思考蛋白质与人类生命活动的联系,从而引出本课教学主题。随后,教师继续展示“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缝合线”图片,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缝合线的制作材料是什么?为什么缝合线可以被人体吸收?从缝合到吸收的过程中,缝合线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这一过程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胶原蛋白被分解为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得出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氨基酸分子模型的组成部分,细化氨基、羧基、R基和H部分,并鼓励学生与同桌组成临时学习小组,尝试用橡皮泥、牙签等材料组装出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分子模型,掌握甘氨酸和丙氨酸的结构异同,发展自身科学思维。基于此,教师以生活常见病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蛋白质”展开分析和探究,对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有较高的价值。
2.开展实验化教学
生物学科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具有探究性的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开展实验化教学,先结合教学主题创设实验情境,再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观察生活,以严谨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结合实验现象自行总结生物的规律,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5]。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积极开展教学实验。首先,教师与学生讨论“泡菜”的制作流程和原理,并将制作流程、影响条件、注意事项等整理好,记录在黑板上。同时,为学生准备葡萄、多种蔬菜、香辛料、泡菜瓶等实验材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生物实验室中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完成器皿消毒、清洗蔬菜、调制卤水等系列科学规范的程序,完成泡菜和果酒的制作。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启动学生思维:①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口感截然不同?②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泡菜制作需要满足哪些条件?③你制作的泡菜和果酒,后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情境和操作经验展开思考。由此,学生在实验的帮助下,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果酒和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流程,让学生联系实验流程分析有哪些异同,并思考:当少量制作变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技术和工程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由实验探究延伸到社会生产,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此,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体会发酵的特点和原理,有效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和素养的双重发展。
(四)组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走进社会、关心社会的机会,以便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以往教学中,教师多是依靠教材中理论阐述“纸上谈兵”,没有突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无法深层次研究生物知识。对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实践探究之中,为其创设社会实践机会,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考察等活动,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同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通过组内设计实践方案、有序推进实践过程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总结、分享和反思中,将所学生物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社会责任感。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备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发展。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转基因木瓜”和“非转基因木瓜”两种产品的图片,并创设购物情境:“如果超市中有两种木瓜产品,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转基因食品的成分和特性,通过对外观、价格、营养价值等多方面展开探究,分析转基因产品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以便采用客观的态度面对转基因技术。随后,教师以辩论赛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辨析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赛前要求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搜集资料,可以浏览学术网站了解专家言论,可以搜集自媒体平台中关于转基因的视频,还可以查找转基因相关的真实案例。由此,从丰富的资料中提炼出支持观点的论据。最后,课堂中教师扮演“裁判”的角色,组织持有正反观点的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正方学生认为转基因成果利国利民,如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养出了大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新性状作物,包括耐储藏的转基因番茄、棉花、水稻等,而反方学生则认为转基因会带来安全隐患,如带有耐除草剂基因的作物与其近缘的野生种杂交,可能将耐除草剂基因传递下去,形成“超级杂草”,为环境和生态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此外,双方在辩论时还可以引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政策,培养社会责任、理性求实的科学态度。基于此,利用严谨的转基因食品资料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思考中锻炼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教学背景下,受到课程标准的影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以具体素养为基础,精心设计形式丰富的生物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加强对科学研究方法和学科知识的认识,真正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应时刻谨记“以生为本”,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真正发挥其课堂主体性,以释放学生学习活力,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更加积极、饱满。
参考文献
[1]张伟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2):47-49.
[2]陈为祝.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6):142-144.
[3]杨海荣.问题情景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物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6):130-132.
[4]孙钱民.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6):136-138.
[5]袁玉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2(3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