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复性环境理念下城市老旧社区景观提升策略探析

2024-06-01夏炜华孙秀丽

美与时代·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夏炜华 孙秀丽

摘  要:城市社区景观作为人们接触最多且使用率最高的室外场所,在给人们提供娱乐、休闲、运动、交往和交流的功能空间的同时,还可以给居民带来“可参与”和“亲自然”的城市健康生活体验。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实践者正在研究人们的身心健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恢复性环境理念作为这一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强调通过构建具有恢复和疗愈功能的环境来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在社区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中,融入恢复性环境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城市老旧社区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国内外优秀案例,基于恢复性环境理念提出了亲自然设计、营造具有环境感知体验的空间等设计策略,以期在改善老旧社区的现有景观环境的同时为其他同类型老旧社区景观环境的提升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恢复性环境理念;社区景观;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后疫情时代下基于康养理论的石家庄市社区景观设计研究”(20220202079)研究成果。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社区环境能够带来的综合体验,对城市社区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老旧社区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景观绿化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社区的整体风貌和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触手可及”的景观环境来放松身心,老旧社区景观的建设与改造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恢复性环境理念,通过创造能够使人与自然相联系且具备恢复身心功能的环境,使人们能在精神疲劳、消极情绪、压力等负面状态与疾病等不同的状态中得到恢复和缓解[1]。

一、恢复性环境理论的提出与释义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一直在利用环境来促进个体的健康和恢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丰富的积累和探索。恢复性环境理论在康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二者在核心的观点上是相辅相成的,都强调环境对于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致力于通于优化环境设计来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2]。

19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景观设计大师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恢复”这一概念,认为自然景观能够缓解城市生活中由噪声、拥挤及人工建筑等不利因素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恢复身心的效果[3]。卡普兰夫妇在此基础上探索自然环境与人类心理特点的关系,提出“恢复性环境理论”[4],并将它定义为:可以让人缓解精神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压力,将情绪从负面转向积极的环境。恢复性环境理论作为一种衡量环境是否具有恢复性的重要维度,具有4个主要特征,分别是远离性、吸引性、丰富性和兼容性[5]。

(一)远离性

该特征是指远离让人产生消耗心理资源的事物与环境,远离嘈杂的城市环境和日常生活,通过接近高山、流水、森林和草原等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远离的体会,帮助人们从心理层面真正地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烦恼。当人们身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和深沉时,会不自觉地放下心中的束缚,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卡普兰通过相关研究表明,人们还可以通过静坐、冥想等不同行为方式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达到远离的恢复性效果。

(二)吸引性

该特征强调通过创造具有吸引力和兴趣点的环境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能够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并沉浸其中。吸引的类型主要分为“硬”吸引和“软”吸引两种。“硬”吸引主要通过满足人们的日常体育、娱乐活动等功能需求来实现。这种强势的吸引方式会占据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几乎不留给个体思考其他事物的空间。因此,这种方式也很难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放松和恢复体验,如:对重要议题的反思。“软”吸引则更多是通过优质的自然环境去体现,如:花园、精心打理过的庭院、自然公园观赏步道、树林等。自然环境不但能适度吸引注意力,而且还具有“审美之美”,能为个体带来更深层次的恢复性体验。

(三)丰富性

该特征强调环境应具备足够的多样性和层次感,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和体验,使人们沉浸其中并长时间驻足在该环境中流连忘返。丰富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视野和体验空间,还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的身心恢复。具备丰富性特征的环境不仅仅指环境拥有庞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环境需要拥有多样化的空间内容以及合理的结构[6]。

(四)兼容性

该特征强调环境整体的设置要与人的需求以及行为模式相匹配。由于环境中的人各不相同,所产生的需求、目标等也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一个环境的相容程度,还需要考虑个体的行为目标或偏好,这是一个双向过程。换言之,不同的环境相较于不同的人的喜好不同,所营造出的恢复性效益也不同。这也就是说:提高环境的相容性,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恢复性效益。

二、目前老旧社区景观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人们在城市当中接触最多且最直接的就是社区景观。社区景观作为连接人和自然的中间地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7]。现如今许多建设年代久远的老旧社区景观并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存在诸多问题。

(一)自然元素匱乏,人与自然分离

老旧社区的绿地,主要由宅间绿地和宅旁绿地两部分组成。老旧社区的绿地景观植物设置主要以乔木与草花搭配或者单层灌木与绿篱搭配为主,这种搭配导致社区整体景观空间较为单调,缺少多层次的丰富的景观和植物空间。老旧社区的绿地景观空间类型较为有限,缺少能让人产生互动感、参与其中的、具有生态疗愈性能的绿色空间,无法让参与者和自然环境相互关联,互动体验感较差。社区绿地存在自然元素不足的问题,整体来看,这种缺乏自然元素的情况相当明显,甚至导致了人与自然的长期分离。此外,老旧社区的居民还存在:乱搭乱建、擅自进行绿地硬化、自辟菜园、毁绿种菜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对社区的绿地造成了严重破坏,还降低了社区整体的人居环境质量。

(二)功能空间单一,缺少复合化空间

老旧社区的年代较为久远,早期的规划和设计理念较为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个性表现也随之增多,对于社区功能空间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然而,目前老旧社区的整体规划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的需求。在景观的整体功能规划布局方面,很多社区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但并未充分考虑到社区中复杂的人群构成,这可能导致某些空间无法满足一些特定群体的需求,尤其是残障人士和亚健康状态的特殊群体。概言之,这些社区在功能空间的设计上,缺少对不同人群需求的针对性考虑,在空间规划设计类型上,也缺乏相应的复合化空间设计。

(三)功能空间体验性差,缺乏吸引力

老旧社区在内部整体环境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质量脏乱差、活动场地局限、空间元素单一且呆板,难以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以及互动设施老化等。这些问题导致人们不愿主动参与场地活动,使得社区缺乏吸引力。与此同时,社区可供活动的基础设施和装置类型的单一化也使得社区活动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地域特色不明显,缺失社区归属感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大量社区的整体建筑和环境面貌千篇一律,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社区文化记忆空间。与此同时,老旧社区还存在着居民生活空间单元化、独立化和封闭化的问题,这使得社区中居民的关联度较低,社区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了冲击,彼此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日益稀少。而这也正是社区居民缺乏社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原因所在。

三、恢复性环境理念下老旧社区景观设计策略

针对上述老旧社区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恢复性环境理论所提出的远离性、吸引性相容性、延展性四个特征将其与社区景观相融合,结合现如今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笔者总结并提出了亲自然的设计、创建具有环境感知体验的环境、营造风貌兼容的环境、创造多样化和复合化的活动空间等设计策略。

(一)亲自然的设计

“亲自然设计”是于1984年由美国爱德华·威尔逊提出。它强调: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天生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和渴望。这种与自然世界的生理和心理联系对人类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亲自然的设计策略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城市环境,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并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在社区景观中,亲自然的设计策略可以通过不同的植物搭配山石、水系等自然元素去进行体现。对于居住在城市环境下的人们而言,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人工元素,自然元素相对匮乏。相反,在自然环境中,丰富的植物和地形变化能够营造出更贴近于自然的空间。人们处在该环境下可以更快的从压力源和疲惫的状态下逃离,享受自然环境,得到注意力的恢复。除了在社区景观中融入自然元素以外,亲自然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营造私密的空间来体现。将这些私密空间融入可供人们进行静坐、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空间,能够帮助人们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感。

设计在合肥老城外围的水雾冥想中心,使人们能够从高压力的生活节奏中抽离出来,更多地亲近自然(如图1)。该设计通过特殊的水晶装置和空间布局建立一个对大众开放的植物园,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了一处冥想场所。该项目不仅利用水雾为冥想过程创造了多样的空间氛围,而且其独特设计的水雾装置还诗意地展现了冥想、太极等活动的仪式感(如图2)。同时,该设计也在空间形式上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社区的特点,打造出了新的具有恢复身心能力的精神性开放式空间。

(二)创建具有环境感知体验的环境

社区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创造环境感知体验的策略来鼓励人们进入自然,通过感知和互动来加深人与自然的联系。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需要考虑不同使用者的感官感知特征,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体验。这些环境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自然环境,并通过外部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刺激来吸引人的感官,进一步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在“视觉”上:由于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在植物色彩搭配上,可以选择鲜艳、温暖的植物,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听觉”上:通过在居住区创建自然的声音(虫鸣的鸟鸣声、水声、风声等),让人们通过声音感受大自然。在“嗅觉”上:利用特定植物散发的香气或挥发性物质激发人们的兴趣,让个体对风景寄情,消除疲劳。在“触觉上”:选择质地柔软细腻的植物进行居住区的植物配置,让人感受更柔软的触感。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雕塑、喷泉、可供交互的互动装置,让人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质地和温度,从而增强触觉的体验。在“味觉上”:利用一些与味觉相关的元素来增强景观的体验感。例如,在绿地中設置一些果园、菜园等,让人能够品尝到新鲜的食物。采用具有环境感知体验的设计策略,能够让空间成为人们愿意长久驻足的地方,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从而帮助身心资源的恢复。这种设计策略有助于在社区中营造出愉悦、积极的绿色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8]。

由Shma景观设计公司在曼谷设计的“Come on, Calm on”景观花园(如图3),旨在通过自然的力量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该花园以“疗愈花园”为核心理念,整个花园70%为自然植被。自然为主的景观形式意使人们的身体、心灵以及精神达到一种平衡与稳定的状态,让访问这个花园空间的人通过五感的放松,缓解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方式而积累的压力。在花园内种植有一系列具有疗愈作用的植物,例如:无忧花、粉白相间的芦莉草、马鞭草、灰灌木、紫鼠尾草等。此外,花园中还种植了一系列带有芳香的植物,以便营造轻松宜人的氛围(如图4)。这些植物包括:香兰叶、栀子花、香茅、美国扁柏等。

(三)营造风貌兼容的环境

营造风貌兼容的环境能够打造出一个既具有独特魅力又充满活力的社区景观。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助于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风貌兼容的环境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指该环境需要具备足够的丰富性,能够激发人们对它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较大的场景中插入一些曲径幽深的小道,经过时能够产生探索的感觉。这种丰富性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上,也体现在人文景观的多元化上,二者共同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和感受。第二种类型的环境则更多地涉及到人们的想象力。身处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人们在观察到不同的元素后,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形成一种关联性的概念。这种关联性并不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需要通过头脑的想象和思考来构建。这样的环境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同时也为环境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勾起人们对场地的记忆的文化空间、具有叙事性的空间环境等不同类型的可供人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都可以让人们产生想象[9]。

Jin Wellbeing County幸福小镇项目的景观由Shma Company Limited设计,以“森林中的社区”为出发点。这一项目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理念核心(如图5),以“可持续生态”、“身体健康”和“社区意识”为设计原则,以“静养、参与、创造”为设计概念(如图6),为居住者创造了丰富的活动空间,并在空间里融合了独立生活、家庭生活和辅助生活等多种居住形式,形成充满活力的社区精神(如图7)。为了激发场地的参与感,设计师还打造了旨在促进社交互动的“让人们相遇”的社交空间,如运动区和溪流旁的小型聚会空间等。这些设计鼓励不同活动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

(四)创造多样化和复合化的活动空间

由于社区人群的构成复杂,因此在设计活动空间时,需要考虑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空间营造可以从人的主要行为模式切入探析,人们的主要活动行为分为两种:静态活动行为、动态活动行为。静态的行为可以通过观赏景色、静坐和冥想来完成,动态的行为更多则是通过多种不同的活动空间来体现。除了静态和动态活动空间外,还可以通过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可以设置一些半开放式的,既有静态的观赏景色、休息等功能,又有动态的交流、聚会等功能的空间。复合化空间更多的是针对人们的动态活动去进行设计的。该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多种的活动需求,是一种多功能空间的嵌套,可以是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或是动静结合的空间。不同的空间可以根据人们使用目的的不同进行转化,由单一类型空间转化为多类型复合空间。

融创唐镇社区项目以“引力中心”为设计核心(如图8),将中心草坪区创造性地与童顽乐园、自然实验室、活力健身场、林下聚场等功能空间结合,组合出具有多种形态的复合型社区引力中心,因地制宜地满足居民各异的社交需求。空间的复合带来了功能的复合,功能的复合让社区引力中心真正成为了社区的“活力中心”和“人气中心”, 复合型社区引力中心进一步为业主提供了更多的参与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的可能性(如图9)。

四、结语

老旧社区的景观改造将会是今后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老旧社区景观所存在的问题,以恢复性环境理念为指导的老旧社区景观设计,可以为社区的居民带来一种心理和情绪上的交互,从而激发其个体生理、心理的恢复能力,缓解不良情绪。这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传承城市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恢复性环境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老旧社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亲自然设计、营造风貌兼容的环境、具有环境感知体验的空间、创造打造多样化和复合化的活动空间等设计策略。老旧社区景观的整体提升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更是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方式。而采用恢复性环境理念对老旧社区景观进行更新设计,不仅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既具备审美情趣又有助于身心恢复的居住环境,还能够改善社区景观的整体面貌。

参考文献:

[1]郭庭鸿,董靓,刘畅等.生态瞬时评估在恢复性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园林,2021(3):62-66.

[2]穆尼,陈进勇.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中国园林,2009(8):24-27.

[3]凯勒特.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M].朱强,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12.

[4]Kaplan S.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5(3):169-182.

[5]Kaplan R, Kaplan S.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6]Ulrich RS. Simons RE, Losito BD, etal. Stress recovery during exposure to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1(3):201-230.

[7]袁傲冰.居住區景观设计[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

[8]刘江,唐新蔚.基于景感生态理念的恢复性景观设计思考[J].风景园林,2021(3):107-112.

[9]徐磊青.恢复性环境、健康和绿色城市主义[J].南方建筑,2016(3):101-107.

作者简介:夏炜华,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通讯作者:孙秀丽,河北地质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