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研究

2024-06-01周楠赵晓旭杨珍

创新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

周楠 赵晓旭 杨珍

摘 要:基于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两大子系统均得到了有序发展,有序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城市群复合系统在多数时间段内處于轻度协同状态,北京、天津、保定等6市在研究期内均处于协同状态,其余城市偶有出现不协同状态;城市群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综合值均为正,演变速度整体呈上升态势,石家庄、邯郸、邢台等7市的动态演变速度呈不断上升态势,其余城市则偶有下降;北京、保定和衡水位于高增长高协同区,天津、秦皇岛和张家口位于低增长低协同区,其余城市均位于高增长低协同的“潜力”区。最后,分别从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发挥协同效应等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4)4-43-12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4.4.5

0 引言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绿色发展以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1-2]。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则贯穿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不仅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还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3]。新时代科技战略思想创新的一个体现便是提出了生态科技创新思想,要求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4]。在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下,先进的绿色技术和工艺渗透至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逐步实现绿色生产,从而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发展[5]。绿色发展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扩大绿色科技创新的市场容量,并为其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助力绿色技术不断取得突破[6]。可见,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关系密切,二者协调发展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京津冀城市群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换言之,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成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两大重要支撑。得益于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区域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高污染、高能耗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日渐改善;但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仍存在显著差异,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其演变趋势仍待深入研究。为此,本文运用改进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协同水平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增强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效应提供实证支撑与有益启示,同时也为国内外其他典型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同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1 文献综述

关于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关系的研究,学界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体系和机制的构建。例如,李国平和崔丹[6]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以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庄芹芹等[7]认为,可以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等3个维度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李华晶[8]认为,通过提高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性,促进二者有机融合,可以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王亚平等[9]指出,绿色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要以生态文明为根据,通过构建区域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二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Storper和Venables[10]研究发现,绿色发展对科技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Martínez和Poveda[11]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会减少污染,从而提高绿色发展水平;Raihan等[12]指出,科技创新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绿色环境质量改善;尚英仕和刘曙光[13]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现其耦合协调关系虽不断改善,但整体表现仍为失调型;黄东斌[14]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得出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部分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滕堂伟等[15]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耦合度及协调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刘文娟等[16]在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京津冀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正处于良性转化阶段。

综上所述,对于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目前学界既有从规范化角度探讨二者之间体系的构建,也有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其中,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静态层面进行研究的居多,从动态角度研究二者之间协同互动作用的较少,而且多以全国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鲜有围绕京津冀区域展开研究的。鉴于此,本文利用改进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测度分析2012—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其演变趋势,进而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二者协同关系的对策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复合系统构建与评价指标遴选

2.1.1 复合系统构建

国外学者贝塔朗菲[17]最早将系统概括为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的整体。钱学森等[18]将系统定义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且这个有机整体又从属于更大的系统。系统并非各要素的简单累加,而是通过一定结构将整体与局部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系统整体拥有单个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19]。为进一步突出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复杂性与多重性,系统也被称为复合系统。协同学理论可用于分析各种复合系统,如系统内各子系统通过协同作用自发形成新的有序结构[20]。系统整体之所以能够朝着积极方向有序发展,是因为各子系统内发挥支配作用的序参量处于强势地位。子系统及其内部序参量通过互动、协调、合作促使系统整体有序发展。基于此,可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定义为由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绿色发展子系统构成的关联整体,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科技创新子系统,即京津冀各城市通过投入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实现具有经济效益的创新产出,在此过程中创新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绿色发展子系统,即以环境资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加强绿色生态建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和引领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6]。一方面,科技创新以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促进绿色产业发展;通过引导人们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通过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以解决绿色发展问题,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将绿色发展融入科技创新领域,能够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方向,能够使科技创新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生态化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出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见图1)。

2.1.2 评价指标遴选

在构建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在其子系统内发挥支配作用的序参量。借鉴已有研究文献[13-15,21],基于投入产出视角,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3个维度评估科技创新子系统;根据绿色发展理念,从绿色增长、绿色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等4个维度评估绿色发展子系统。同时,遵循合理性、科学性和数据可得性等指标遴选原则,最终确定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2.2 研究模型

2.2.1 复合系统协同度静态模型

借鉴孟庆松和韩文秀[22]提出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R]由科技创新子系统[R1]和绿色发展子系统[R2]构成。第[i]个子系统序参量指标合集[eij=ei1,ei2,…,ein, j?1,n,n≥1, βij≤eij≤γij],而γij和βij为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序参量指标分为两种类型:若[ei1,ei2,…,eim]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则子系统有序度越高;若[eim+1,eim+2,…,ein]为负向指标,数值越大,则子系统有序度越低。序参量有序度公式为:

[μieij=eij?βijγij?βij, j∈1,m        γij?eijγij?βij, j∈m+1,n] (1)

式(1)中:[μieij∈0,1]。

在此基础上,采用几何平均法归集子系统[Ri]的有序度,公式为:

[μiei=j=1nμieijn] (2)

式(2)中:[μiei∈0,1],且数值越大,子系统有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假定基期时刻为[T0],子系统[Ri]的有序度为[μ0iei],演变至[T?]时刻的子系统有序度为[μ?iei],则[T?]时刻复合系统协同度公式为:

[Cor=αi=12μ?iei?μ0iei] (3)

式(3)中:[α=minμ?iei?μ0iei≠0minμ?iei?μ0iei≠0];协同度[Cor∈?1,1],且数值越大,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参考已有学者[23-24]的做法,将协同度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如表2所示。

2.2.2 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模型

传统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测度结果主要以基期时刻子系统的有序度为基准,将其他时刻有序度与这一基准值进行比较,综合得出协同度的评估数值。然而,此结果主要呈现的是复合系统在不同时间序列下的静态协同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未能充分展示复合系统协同度变化速度的情况与趋势,无法反映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更好地展现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演变趋势的全貌,在静态测度的基础上,改进传统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基于动态演变速度特征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25-26]。

假设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在[?+1]个时刻内的协同度[Cor=Cor1,Cor2,,…,Cor?+1];在[Tk,Tk+1]时段内的动态演变速度[Vk=Cork+1?CorkTk+1?Tk,Vk>0、Vk=0、Vk<0]分别对应协同度的增长、不变和下降状态。假定处于匀速变化下,则[Tk,Vk,Tk+1,Vk+1]围成的面积S可以反映协同度动态演变速度状态值,公式为:

[STk,Tk+1=TkTk+1Vk+T?Tk×Vk+1?VkTk+1?TkdT] (4)

设[θk]为[Tk,Tk+1]时段内复合系统协同度变化速度的线性增长率,公式为:

[θk=0         ,Tk+1=1Vk+1?VkTk+1?Tk,Tk+1>1] (5)

令[δ]为关于[θk]的函数,构建反映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速度趋势的模型,公式为:

[δθk=ε1+e?θk] (6)

[δθk]对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速度状态值S起修正作用。当[δθk<1]时,对递减的速度状态进行惩罚修正;当[δθk>1]时,对递增的速度状态进行激励修正;当[δθk=1]时,不进行修正。结合信息集结思想,得到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在[T1,T?]整个期间内的协同度动态演变综合值,公式为:

[H?=k=1??1STk,Tk+1×δθk] (7)

式(7)中:[H?>0],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創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综合值较高,演变速度呈上升趋势;[H?<0],表明其动态演变综合值较低,演变速度呈下降趋势;[H?=0],表明其动态演变综合值稳定,演变速度呈平稳态势。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2012—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子系统序参量的指标数据展开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河北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及国家统计局和相关省市统计局的官方网站。针对个别指标数据缺失的问题,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全。为避免计量单位不同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利用SPSS 26.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 实证分析

3.1 子系统有序度分析

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代入式(1)—(2)中,得到2012—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绿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如图2和图3所示。

3.1.1 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分析

由图2可知,2012—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子系统持续朝着有序方向发展。其中,北京、石家庄、邯郸、邢台、承德和廊坊等6个城市的子系统有序度均在上升过程中偶有下降,变化情况相对稳定;唐山的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在2012—2015年间呈下降趋势,此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天津、保定、张家口、沧州和衡水等5个城市的子系统有序度呈不稳定的波动走势;秦皇岛的子系统有序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而且除天津外,其他城市在2012—2015年间的有序度水平普遍不高,均在0.4以下,自2016年起有序度水平的提升幅度才较大;在2019—2021年间,廊坊的有序度出现略微下降,衡水的有序度保持稳定,其余城市的有序度均呈持续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十二五”期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上升期,京津冀城市群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创新能力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创新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从而导致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水平不高且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十三五”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三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发展。其中,北京持续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天津逐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增加科技经费比重;河北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创新。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子系统有序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1.2 綠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分析

由图3可知,整体上看,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子系统基本朝着有序方向发展。其中,唐山、保定、沧州的绿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仅在个别年份略有下降;石家庄和承德的子系统有序度均在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秦皇岛的有序度水平整体处于0.5以下。其余城市的子系统有序度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无规律波动性:北京、天津、邯郸和张家口的有序度变化趋势相对稳定,且均在2021年达到峰值;邢台、廊坊和衡水的有序度变化幅度较大,2012—2015年3个城市的有序度基本维持在0.4以下的水平,2017年均提升到0.7左右,呈现出质的飞跃,此后虽有下降,但降幅不大。分析原因可知,“十二五”时期,京津冀三地开始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北京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天津着力开展河道治理、空气净化等行动,河北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京津冀城市群的绿色生态效应逐渐显现。2016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的关键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地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十三五”期间,北京基本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目标,并继续推行绿化工程;天津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稳步推进,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河北加快“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实施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等举措。三地综合施策促使绿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水平实现整体提升。2020年,多数城市的有序度下降,这是由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绿色经济未能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京津冀三地成立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水平得到提升。

3.2 复合系统协同度静态结果分析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子系统有序度的计算结果,根据式(3),同时以2012年为基期,得到2013—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的静态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研究期内虽然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整体不高,但其发展趋势良好。这表明各城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绿色发展,同时通过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来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具体而言,在整个研究期内,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承德和衡水的协同度均为正值。其中,北京、保定和衡水的协同状态先后经历了轻度协同、中度协同和高度协同,天津、张家口和承德的协同状态则由轻度协同向中度协同演变,说明这6个城市的子系统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复合系统协同发展。其余7个城市的协同度则正负值均有。其中,石家庄和沧州的协同度仅在2013年为负值,邢台只在2014年处于轻度不协同状态,且3市协同度出现负值均是由于其绿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较基期略有下降,但其余年份3市的复合系统协同度表现良好;秦皇岛的协同度在2013年和2015年均为负值,原因是其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较基期下降,这与R&D经费支出及R&D投入强度不足有关,而廊坊在2013—2014年出现协同度为负的情况,原因是其绿色发展子系统有序度较基期减小,与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变化方向不一致,两市协同度状态均由轻度不协同向中度协同转变;唐山和邯郸的协同度在2013—2016年均为负值,前者主要是因为其科技创新环境未能得到优化和改善,后者主要是因为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降低及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增加,两市协同度状态均由轻度不协同发展为中度协同。2017年以来,京津冀城市群各地复合系统协同度均为正值,协同度水平也呈上升态势,这得益于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在《纲要》的指导下,区域内各城市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子系统均得到有序发展,进而促使其复合系统协同度稳步提升。

从复合系统协同度均值来看,北京达到中度协同水平,天津接近中度协同水平。北京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通过打造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支撑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构建“双碳”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基于“一基地三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将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制造业生产流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进一步加强海河实验室建设,支持绿色方向的基础研究,着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此外,依据协同度均值水平将河北各城市分为两个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城市有石家庄、保定、邢台和衡水,其协同度均值在0.3以上。其中,石家庄紧跟京津两市步伐,采取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大R&D经费投入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力度,开展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对标行动,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保定分别与北京和雄安新区进行深度对接,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京雄保协同创新高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邢台颁布一系列科技奖励办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拓宽企业绿色转型路径,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治理升级等行动,以提高其环保绩效等级;衡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创新资源有效衔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完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积极参与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处于第二梯队的城市有唐山、沧州、邯郸等,其协同度均值在0.1~0.3之间。虽然第二梯队的城市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领域也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但是二者之间的协同度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唐山不仅要继续增加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融合校地双方优势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沧州需要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加大研发投入以促进科技创新,同时以绿色发展专项考核为切入点,进行细化管控以促进绿色发展;邯郸素有“钢城煤都”之称,虽然近几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须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突破点,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围绕企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加快推动绿色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3.3 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结果分析

由式(4)—(7)得到2014—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动态演变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2014—2021年间,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和衡水等7个城市的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测度值均大于零,说明其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速度呈不断上升态势,复合系统整体协同发展一致性较好,内部子系统均得到了有序发展。北京和承德的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测度值分别仅在2017—2018年间与2018—2019年间为负,表明在这一时间段内,其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速度呈下降态势,而在其余时间段内,两市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速度均呈上升态势。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在2014—2016年间与2017—2019年间的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速度呈下降态势,在其余时间段内均保持上升状态。天津的测度值在2016—2017年间、2018—2020年间为负,表明其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速度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呈下降态势,在其余时间段内则呈上升态势。秦皇岛的测度值在2014—2015年间、2018—2020年间为负,表明其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速度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呈下降态势,在其余时间段内则呈上升态势。虽然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的静态协同度均为正值,但是其动态演变速度偶有下降,说明其协同度的变化速度放缓。唐山和秦皇岛不仅静态协同度有负值,其動态演变速度也表现出下降态势,说明这两市不仅需要提高协同度水平,还要提升演变速度。整体而言,京津冀城市群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综合值均为正,表明京津冀各城市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发展速度总体呈上升态势。

3.4 复合系统协同度综合分析

将表3的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均值和表4的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综合值进行匹配,以动态演变综合值为横坐标,以协同度均值为纵坐标,生成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演变象限图。基于象限聚类视角,可将京津冀城市群归为3类,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第一象限为高增长高协同区,其动态演变综合值及协同度均值均相对较高;第二象限为低增长高协同区,其协同度均值相对较高,但动态演变综合值不高;第三象限为低增长低协同区,其动态演变综合值及协同度均值均相对较低;第四象限为高增长低协同区,又称“潜力”区,其协同度均值不高,但动态演变综合值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北京、保定和衡水位于第一象限,协同度均值均在0.333以上,属于中度协同状态,动态演变综合值也在0.4~0.6之间,表明研究期内这3个城市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性较好,且整体协同演变速度呈显著上升态势。而京津冀城市群无处于第二象限的城市。天津、秦皇岛和张家口位于第三象限,协同度均值仅在0.15~0.25之间,属于轻度协同状态,动态演变综合值同样不高,均在0.4以下,说明研究期内这3个城市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性较差,而整体协同演变速度呈缓慢上升态势。石家庄、唐山、沧州等7个城市位于被称为“潜力”区的第四象限。这些城市均处于轻度协同状态,且动态演变综合值较高,均在0.4以上,表明此类城市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有待提高,但整体协同演变速度上升态势较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并遴选出评价指标,利用静态和动态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12—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子系统有序度、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结果和协同演变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两大子系统有序度均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处于有序发展状态。从科技创新子系统来看,除天津外,其余城市在2012—2015年的有序度水平不高,自2016年起有序度水平提升幅度较大;从绿色发展子系统来看,各城市的有序度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态势。

②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不高,各城市在多数时间段内处于轻度协同状态。2013—2021年,北京、天津、保定、张家口、承德和衡水等6个城市的协同度均为正值,其余城市的协同度偶有出现负值。

③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度动态演变综合值均为正,演变速度整体呈上升态势。2014—2021年间,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和衡水等7个城市的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速度呈不断上升态势,其余城市的动态演变速度偶有下降。

④由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演变趋势可知,北京、保定和衡水处于高增长高协同区,协同度均值和动态演变综合值均较高,协同性较好且协同演变速度呈显著上升态势。天津、秦皇岛和张家口位于低增长低协同区,协同演变速度呈缓慢上升态势,复合系统协同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余7个城市均处于高增长低协同的“潜力”区,复合系统协同度有待提高,但协同演变速度保持强劲的上升态势,不断朝着协同方向有序发展。

4.2 建议

4.2.1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

京津冀城市群应继续提高科技创新子系统的稳定性,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完善科技研发投入政策、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和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丰富产学研主体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形成带动性强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4.2.2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京津冀城市群应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子系统的稳定性,扩大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打造绿色宜居生态环境。京津冀各地仍要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促使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此外,要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完善绿色城市功能,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最终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4.2.3 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双提升

京津冀城市群要注重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以弥合发展差距,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工作,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绿色低碳、环境监测等方面建立统一标准,协同推进降碳减排;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区域内科技创新要素与绿色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将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最终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4-18.

[2] 韩晶,蓝庆新.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16.

[3] 黄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兼论中国特色绿色科技创新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2):33-41.

[4] 刘欣,赵红运.新时代科技思想的系统创新[J].系统科学学报,2024(2):39-43.

[5] 李平瑞.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8):46-51.

[6] 李国平,崔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动区域绿色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23(7):3-5.

[7] 庄芹芹,吴滨,洪群联.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理论内涵、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J].经济学家,2020(11):29-38.

[8] 李华晶.基于科技创新的区域绿色发展体系研究:以京北地区为例[J].管理现代化,2017,37(6):35-37.

[9] 王亚平,任建兰,程钰.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4):68-76.

[10] STORPER M,VENABLES A J. Buzz: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urban economy[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4):351-370.

[11] MART?NEZ C I P,POVEDA A C.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the green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of Colombia[J].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Technologies,2021,25(1):29-41.

[12] RAIHAN A,PAVEL M I,MUHTASIM D A,et al. The role of renewable energy us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forest cover toward green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Indonesia[J].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2023,2(1):100035.

[13] 尚英仕,刘曙光.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46-55.

[14] 黄东斌.高技术产業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关联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2):17-21.

[15] 滕堂伟,孙蓉,胡森林.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空间关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11):2574-2585.

[16] 刘文娟,高吉星,韩迎春,等.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8):1-3,26.

[17] 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18] 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3(6):520-525.

[19] 秦书生,杨斌.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J].系统科学学报,2017,25(1):65-69.

[20]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5,206-208.

[21] 李光龙,孙宏伟,周云蕾,等.财政分权下科技创新与城市绿色发展效率[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9):83-93.

[22]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0(4):444-446.

[23] 邬彩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8):105-117.

[24] 封伟毅,赵树宽,张越.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性研究:来自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证据[J].统计与决策,2023,39(15):178-182.

[25] 刘微微,石春生,赵圣斌.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3):705-710.

[26] 张玉喜,张倩.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8,36(11):1963-1974.

Research on the Synergy Eff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Zhou Nan, Zhao Xiaoxu, Yang Zhe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ith the purpose of adapting to nature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promote high-quality green development, while green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ot onl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oint the way, but also to provide sufficient material protection.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is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ch requires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is China's most dynamic economy, the highest degree of openness, the strongest innovation capacity of on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as the " fourteenth five-year plan" clearly put forward to create an innovation platform and a new pole of economic growth,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need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capa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wo important suppor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world-class urban agglomeration. Thanks to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overall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reg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problems of high pollution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ave been effectively alleviated,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among the cities in the region,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ts evolutionary trend still need to be studied in depth.

Therefore, the article tak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composit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2012 to 2021, and adopts the improved synergy model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to carry out empirical analyses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subsyst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n orderly manner, with the degree of order showing an upward trend in fluctuation; the composite system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s in a state of mild synergy in most of the periods, and the synergy degrees of the six cities, including Beijing, Tianjin, Baoding and so on, are in a synergistic state in the study period, while the synergy degrees of the rest of the cities are in an occasional state of no synergy. The combined value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synerg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composite system is positive, and the overall evolution speed is increasing, with the dynamic evolution speed of seven cities, including Shijiazhuang, Handan and Xingtai, increasing, and the rest of the cities occasionally decreasing. Beijing, Baoding and Hengshui are in the high-growth, high-synergy zone, Tianjin, Qinhuangdao and Zhangjiakou are in the low-growth, low-synergy zone, and the rest of the cities are in the high-growth, low-synergy "potential" zone.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adhere to innovation-led development,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play a synergistic role.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green development; composite system synergy degree

(欄目编辑:朱可染)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科技创新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